定县平民教育运动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2015-03-17 10:43娄海波杨玉泉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晏阳初

娄海波,杨玉泉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51;2.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0160)

定县平民教育运动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娄海波1,杨玉泉2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050051;2.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100160)

杨玉泉(1962-),男,辽宁葫芦岛人,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摘要:20世纪初,晏阳初在河北定县主持的以乡村为单位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影响广泛。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当下,重新审视和研究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的经验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归纳和利用这些经验,对当今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晏阳初;平民教育;农村社会工作;社区调查

在20世纪上半叶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造大潮中,晏阳初领导的定县(定县即今河北定州)平民教育运动可说是最为耀眼,所取得的成就也最为辉煌。如果将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纳入社会工作的专业范围进行考察,你会发现,80多年前的宝贵经验对现今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仍极具启发意义。

一、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的基本取向与人员构成

晏阳初倡导的平民教育运动是从识字教育开始的,这是他在法国战场为华工服务时由切身感受萌生的想法。1918年6月,晏阳初受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协会之招,参加该会在法国战场的战时服务工作。法国战场上十多万华工的福利工作亟须人服务,晏阳初毫不迟疑地投入为华工服务的队列当中去。

这些过惯了农业生活的华工,既不适应法国的食物和生活习惯,也不通语言,染病在身也无法寻医问药。更要命的是,华工多不识字,不能与家人通信,“家书抵万金”的滋味他们很少能够尝到。晏阳初来到法国的普兰以后,热情地为聚集在那里的5 000名华工代读代写家信,繁忙异常。晏阳初对这项工作很投入,而且在记述华工们口述家信时发现,他们并不愚笨粗鲁,只是因为贫穷和缺乏读书机会而不认识字。于是,晏阳初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教授华工识字并能写简单的家信,比日常代他们写读家信,益处可能更加长久。后经实验,发现他的想法非常有效果,于是开启了他以识字教育为切入点的平民教育的旅程。

晏阳初并不是第一个提倡平民教育的人,在他之前早已有人提倡,但是效果不好。1919年夏,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就以街头演讲的形式开展平民教育,但是效果不佳,原因是大多数平民基本不识字,如何能理解讲演团的表达呢!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料编辑组:《五四爱国运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521页。相比之下,晏阳初的选择抓住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本质,这与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切体认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揭示出,社会工作要获得发展,必须认清一个社区在一个时期内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加以解决。

但是,晏阳初并没有停留在识字教育的层次上,而是更向前走了一步,试图通过全方位的农村社会改造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增强农村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晏阳初把中国农村落后的根源归结为“愚”“穷”“弱”“私”四大基本问题,乡村建设的内容就是以“四大教育”来解决这四个问题。所谓“四大教育”是指用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用生计教育攻穷,培养农民的生产力;用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用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农民的团结力。②彭秀良:《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7页。这“四大教育”构成了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平民教育运动的基本取向。

为了尽快推进平民教育运动,晏阳初组建起了一支队伍,他们是以共同的志向聚集在一起的。他从国内各大学延聘学有所成的归国留学博士和知名教授,说服他们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和生活,有的甚至是携家带口,时称“博士下乡”。数量如此之多的高级知识分子自愿到农村工作和生活,堪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壮举。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知识精英的背景:

陈筑山,平教总会平民文学部主任,16岁考中秀才,旋转向前往日本、美国留学11年,曾担任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郑锦(耿裳),平教总会视听教育部主任,曾在日本留学10年,是梁启超亲近的友好,创办了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并担任校长7年;汤茂如,平教总会城市教育部主任,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硕士,并修毕高专教育行政博士课程,曾任北京法政大学教授;刘拓,平教总会乡村工艺部主任,是美国依阿华大学的博士,原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在定县设计改良汲取井水辘轳等大有成效;谢扶雅博士,平教总会秘书长,留学美国时主修哲学,归国后任广州岭南大学教授。*吴相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70-174页。

对于社会工作这一职业来说,从业者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晏阳初能够集合起素质如此之高的知识精英,本身就说明平民教育运动的社会价值之高。而高素质的从业者,又是平民教育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对于当下社会工作的发展更有启发价值。

二、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的社会工作价值

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审视定县平民教育运动,会发现许多颇有价值的线索。

1.重视社会调查

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的起步是从社会调查开始的,目的是先摸清家底,再做详细规划。1928年6月,中华平民教育总会(以下简称“平教总会”)设立社会调查部,聘请具有学术基础和实地调查经验的燕京大学讲师李景汉负责主持,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村社会调查的序幕,这次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又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的,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景汉主持县单位实地社会调查的做法是,第一步先绘制定县地图,标清全县472个村庄的分布情况;第二步拟定好调查纲目,对定县全县的历史、地理、赋税、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查,接着又根据平教总会划定的62个村庄,调查了教育、娱乐、宗教、卫生、生活、经济等具体情况。1930年又开展了全县各村的概况调查,包括户口、村中领袖(村长)、学校现状、文盲人数、种地亩数、农产品种类、男女职业、医药状况等。以上这些都属于普查法,也是宏观范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较为详细的分项调查,例如,各村的土地分配、家庭手工业、家庭生活费的调查,等等。

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得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而要想拿到真实的调查材料,就必须与农民打成一片,真正融入农民生活。李景汉后来回忆第一次去农民家庭做客的情形,印象是那么深刻:

记得初到翟城村*翟城村位于定县城东20公里处,是平教总会最初选定的实验村。时,我去一户农家,那家人用一条又脏又黑的毛巾反复擦亮茶杯,倒上茶水请我喝。当时我从卫生学的角度考虑,这茶壶里面不知得有多少细菌。但是我又想,若想真正做好社会调查,就要与农民打成一片,这杯茶就必须喝下去,否则,就别想做社会调查了,明天就得收拾行李离开定县。我想了一下,农民是人,我也是人,我为什么不能喝?一咬牙,一口气喝了下去。*李景汉:《回忆平教会定县实验区的社会调查工作》,李济东主编:《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49页。

李景汉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农民的信任,就必须与他们打成一片。社会工作者必须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取得工作实效。“理解和同情不只是文学研究上的术语,更是社会工作者职业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之一。”*彭秀良:《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6页。

2.通过“表证农家”的方式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在平教总会设定的“四大教育”中,生计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生产力发展不上去,农民学习识字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晏阳初认定生计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训练农民掌握现代技术用来增加农业生产,另一个是创设农村合作组织以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增加生产的利益。但农民的保守思想很严重,他们习惯了沿用已久的传统生产技术与方式,对新技术的接受比较慢。为此,晏阳初发明了“表证农家”的做法,有效地化解了农民对新技术的抵制态度。“表证农家”的“表证”是表演证明的意思,就是用农民自己的成功经验去教育那些普通农户,让农民从身边人的成功中感受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威力。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刘玉田是牛村一名40岁左右的壮年农民,屡世业农,家道小康。1930年,平教总会举办“表证农家”的训练项目,刘玉田参加了受训,选修“作物选种”的课程。毕业后,他发现一般农家都是在作物收获后再选大穗的留种,或者是在作物脱粒以后选取籽粒大的做种子,他认为此法是不科学的。他觉得选种子应当有一定的标准,在田里才可能选出真正好的种子。

1931年夏,刘玉田按照所学的科学方法在20多亩田地里,挑选出了没有病虫、产量大、成熟早、不怕风灾的无芒白小麦,共计5 000单穗。秋天,播撒到1亩的种子区。第二年春夏,他发现种子区的麦苗整齐壮实,很少发生病虫害。当风灾过去时,他又把符合标准没被风吹倒的小麦,挑选了500穗,秋季播撒到种子区。1933年的时候,刘玉田种的小麦已是高矮一致、颜色一样,很少得病虫害了,引起邻居们的惊奇,当时就有6户人家共换去了38亩地的好麦种。1934年,平教总会生计教育部又在牛村举办生计巡回训练学校。刘玉田担任义务校长,组织村中的青年农民受训,同时自己也按时旁听课程,并继续做小麦混合选种工作。当年夏天,河北省北部小麦都染了黄疸病,定县也不例外。但他的小麦病势却非常轻微,麦秆也不干。消息传开后,各村农民纷纷前来请教,刘玉田当众告诉大家选种经过。当年收获时,他的麦田比别的农家每亩多收大斗2斗5升。他的小麦磨面试吃后,得到更多赞扬。从此以后,附近各村都认识到选种的重要了。刘玉田又将自己的田地划分为8份,将从前他所有的很杂的小麦,分8种分别区分种植、表证、任人参观。*吴相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94-195页。

“表证农家”的做法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重点在于抓住了农民的心理,让他们从身边活生生的实例中受到感染,自然会模仿和跟进。从某种意义上说,“表证农家”是从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实际中产生的本土工作方法。

3.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和团结力

晏阳初把平民教育运动的宗旨概括为“除文盲、作新民”,其中“除文盲”只是手段,而“作新民”才是目标。就是说,要想使农民真正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对农村社会进行改造,平教总会因此设计出一系列增强农民团结力和公民意识的团体组织,即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家庭会和公民服务团等。

平民学校是平教总会推行平民教育的主要机构,一般招收14—25岁的当地农民,学习时间是业余的;平民学校的毕业生再组成同学会,原则上每个村组成一个同学会,同学会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改造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会则是使全村男女老幼都同受“四大教育”的组织;而公民服务团是为了训练农民的公民意识,打造农村改造的基本队伍。

培养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是平民教育运动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积极性。在农村社会工作处于重新起步期的今天,培养农民的自组织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农民只有有了自己的组织,才会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定县平民教育运动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虽然定县平民教育运动持续的时间不算长,但这一运动带给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是很大的。根据前文所述,我们将这种启示初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搞好社区调查,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方向和基础性资料

社会调查是定县平民教育运动鲜明的特色之一。平教总会社会调查部在1930年至1937年之间,大约出版了近20种调查报告,其中以《定县社会概况调查》最为翔实。正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平教总会才提出了“四大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构建起平民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路径。也正是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晏阳初才提出了这样的质问:中国的农民向来负担最重,生活却最苦:流汗生产的是农民,流血抗战的是农民,缴租纳粮的还是农民,有什么“征”,有什么“派”也都加诸于农民,一切的一切都由农民来负担!但是他们的汗总有流完的一天,他们的血总有流尽的一日。到了有一天他们负担不了而倒下来的时候,试问,还有什么国家?还有什么民族?*晏阳初、(美)赛珍珠著,宋恩荣编:《告语人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社会调查可以为社会工作介入指示方向,还能够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基础性资料。但彭秀良“更倾向于将他们开展的社会调查称之为社区调查,因其目的是为之后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服务,而平民教育又是以社区为单位展开的”。*彭秀良:《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的经验与启示》,《河北日报》2015年5月7日。我们猜测彭秀良的意思是区分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调查与社会工作学意义上的社区调查,社区调查才是对社会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社会调查类型。如果将社会工作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专业方法,那么,彭秀良的区分是很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是针对大范围展开的,更多的是着眼于全局;而社区调查是微观的,仅针对特定的社区和特定的社会问题展开。社区调查对于某项社会工作的介入,在实用价值上更大一些。因而,我们倾向于多开展社区调查,尤其是与社会工作介入密切关联的社区调查。

2.增强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生计教育方面,晏阳初把目标确定为训练农民掌握现代技术以增加生产,创设农村合作组织以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增加生产的利益。定县是产棉大县。平教总会组织了棉农运销合作社,直接由定县运到天津出售给各纱厂,中间不再受商人的盘剥。又进一步组织信用合作社,到1935年冬,正式成立的合作社达130个之多。*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除了强化合作社的组织以外,晏阳初更注重其他一系列农民自组织的建立,已如前述。

当我们今天还在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或目标争论不休的时候,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没有真正扎根于农民中间的各种经济或社会组织,要使农村社会经济获得平稳而有序发展是很困难的。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增强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当前,农村社区自组织的发展面临着种种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单单依靠政府相关部门还不够,我们应该寻求更为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王守颂、刘娜:《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自组织的可行性探析》,《理论界》,2014年第11期。

3.大力培养乡村领袖,增强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平教总会发明的“表证农家”的方法,就是用农民自己的成功经验教育那些普通的农户,让农民从身边人的成功经验中感受现代农业技术的威力,做“表证”的农家也就是乡村领袖。1943年,晏阳初在和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谈话时说:“你没有必要把这些人从他们的环境——农田中带走,而应该就在农田教育他们。这样,你就用不着在学成后把他们再送回来,因为他们始终就在农田里。许多的慈善家把孩子们送走,让他们住进豪华的楼房里,教他们读书,初衷是好的。然而不知为什么,长大后他们都不愿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我们从来不那样做,我们就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开展教育,在他们学完平民教育课后,便马上把同学会组织起来。”*晏阳初、(美)赛珍珠著,宋恩荣编:《告语人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7-318页。晏阳初的说法很有道理,农民子弟一旦跳离了“农门”,便不愿意再回到家乡,唯有就地培养。

研究发现,农村社区居民有困难或需求时,首先想到的是社区里有威望的骨干居民,也就是社区领袖,社区领袖利用自己的经验、能力等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政府职能部门有问题需要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时,首先也会找到社区领袖来发动和组织。社会工作者对于农村社区来说,只是一个外来者,是不可能终生为同一个社区服务的。*朱孟香:《社会服务中社工对社区领袖的专业介入》,硕士论文,吉林大学,2013年。因此,培养农村社区领袖,是建设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大议题之一。*杨海中:《农村社区发展需要“领袖式”的人才》,《东岳论丛》,2000年第2期。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是目前发展最为薄弱的一个社会工作部门。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定县平民教育运动的宝贵经验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预防和解决农村的各种社会问题,增进农民的社会福祉,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The Civilian Education Movement of the Ding County and Its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Work

LOU Haibo1, YANG Yuquan2

(1.Party School of CPC Shijiazhuang Municipal Committe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2.Bei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Beijing 100160, China)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Yan Yangchu in D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carrying out the civilian education movement with village as a unit had a wide range of impact. The civilian education in Ding County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work, reexamining and study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civilian education movement in Ding county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duction and use of this experienc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work.

Key words:Yan Yangchu; civilian education; rural social work; community suvey

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5-0008-04

作者简介:娄海波(1977-),女,河北围场人,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晏阳初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借鉴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晏阳初定县实验对当前贫困农民培训的启示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宴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社区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