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2015-03-17 18:44姜德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美育校园文化中职

姜德民

(甘肃中医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推进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姜德民

(甘肃中医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艺术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最主要的途径,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立足于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以及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加强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是中职学校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中央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如此强调学校美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尚属首次。中职学校应该利用这个难得的契机,切实改变重专业教育轻人文艺术教育的观念,高度重视艺术美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下大力气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艺术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齐头并进。

1 艺术教育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美育是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人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1]。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1.1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意见》指出,美育即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审美一词产生于古希腊,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有教育家曾把人类教育分成3个阶梯,其中第三阶梯是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在审美的情景中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

在西方,雅典教育制度中包括缪斯(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的女神)教育和体育,缪斯教育就是综合性的文学艺术教育。希腊的教育和美学理论都强调“美德”,即美与善的统一。柏拉图认为美育比其他教育更重要,“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2]。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音乐更可以达到“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的目的。中世纪的欧洲则利用教堂建筑、教堂音乐、圣像画、宗教雕塑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的教育课程中包括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各种内容。德国席勒的美育思想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美育书简》中竭力证明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审美教育,审美活动能为人的智力生活提供高尚情操,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观念[3]。此后,德国的艺术教育家福禄倍尔、朗格和闵斯特伯格,美、英美学家罗斯金、莫里斯、门罗等著名大家,相继提倡和开展学校与社会的艺术教育。在苏联的美学理论与教育理论中,也把审美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在当代的欧美各国,艺术美育已成为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美育是美学和艺术学的“合金”。艺术美指各种艺术作品如诗歌、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影视等所显现的美。艺术教育主要用审美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基本原理、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以艺术知识的传递、艺术作品的熏陶、艺术活动的感染来实现教育目标,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艺术美育的形象性、动情性、愉悦性特征提供了其他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学校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人们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4]

用艺术之美丰富、衬托人文素养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原始社会的巫术同时也是艺术美育手段。中国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体制。“乐”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美育课程。以后,无论是两汉的赋,魏晋南北朝的辩谈、书画与雕刻,唐宋的诗词,元明清的戏曲与小说,还是历代的建筑、园林、工艺品,都对人们起着审美教育作用。近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也很重视美育,蔡元培先生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提出“四育”的教育理念,“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具体为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其中美感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创办的“工学团”与“育才学校”等都是审美与教育的实践。

正因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所以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充满着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艺术美育让人感到快乐、满足、享受,它把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意义,以愉悦的体验浸润到学生的心田,碰触到学生的灵魂,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追求美、享受美的权利,他们有着自己多重的人生兴趣与追求。而艺术美育等校园文化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其赏心悦目的舒适感,以其浪漫的风格,以其对于学生自身兴趣的感染与诱发,以其无压迫性的知识传授满足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自身兴趣的需要,成为学生愿意接近和乐于接受的东西[6]。学校美育正是利用校园文化,通过艺术手段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中职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中职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恰好符合了当今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新的审美需求。很难想像,一个艺术知识贫乏、审美能力低下的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技工人才。

1.3“三个一百”和《公共艺术》是艺术美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艺术美育必须重视艺术经典的审美价值。七十多年前,朱自清在其《经典常谈》里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文化。”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表达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高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恒的魅力[7]。然而,如此众多的艺术经典,如何选择进校园、进课堂呢?

挖孔深度大于2m后,设置孔内照明系统,使用低压电源、防水带罩安全灯具,电线、电缆外包绝缘胶皮不得破损,绝缘性完好,并设置漏电保护器。

为此,2012年教育部职成司组织开发了《古诗百首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幅名画赏析》3本人文素养系列教材,内容符合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注重经典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能让中职学生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体味古人的博大胸怀,感受艺术大师的文脉搏动,领略祖国雄浑的文化积淀,欣赏世界灿烂的多元文化,使学生精神和身体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和谐发展。2013年8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出版,分为音乐、美术两册,教材贴近现代中职学生实际,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音乐雅俗共赏,美术图丰文简,成为中职学校艺术美育新的载体。这是对学校艺术美育系列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做出的有益探索。

2 正视中职学校艺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只要有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画展示、诗歌朗诵等,就存在着艺术美育。但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中职教育事业中极其薄弱的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2.1缺乏对艺术教育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8],重技术轻人文、重应试轻素养、重课程轻活动、重比赛轻普及,很少能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教学时数。我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在2015年春季学期将公共艺术课列入教学计划,意味着这项工作也才刚刚起步。在学生层面,由于学制短,专业课程繁重,缺乏对艺术人文的追求动力,即使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上课也是敷衍应付,谈不上对自己审美品位、艺术修养的提升,更谈不上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2.2缺乏相应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中职学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在数量上明显不足,与相关师生比要求存在很大距离,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次,中职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录用、储备艺术科班毕业的教师很少,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多数学校甚至安排其他基础文化课的教师应付教学。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又把公共艺术教育等同于专业艺术教学,过分追求专业化、技巧化,使得艺术教育停留在纯技术性的层面,影响了艺术教育的育人效果。

2.3缺乏必要的艺术教学条件

中职学校绝大多数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室和场馆,限制了艺术类教育教学的开展。多数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被安排在一般的桌椅固定的教室,不利于教师开展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乐器、音响、投影设备,教师没有条件给学生演示各类乐器和各种绘画材料的不同艺术特色,学生更没有条件亲手尝试、亲身体验,有些艺术课教学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课程目标。

中职学校所开展的第二课堂等课外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其思想性、趣味性、观赏性、艺术性等表现一般化,文化内涵欠高度、深度、广度。很多艺术审美活动仅仅局限在感性的形式,导致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就是唱唱跳跳、写写画画,产生不了艺术美在内心的共鸣和冲动。音乐活动、文艺演出、书画展示等只停留在照搬及模仿电视、明星的作品,没有深刻领悟艺术中所贯穿的创造精神和人文思想。另外,艺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很难找到结合点,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与一般的文体娱乐活动差别不大。

3 多措并举,以艺术教育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意见》对学校美育工作规划了从2015年到2020年逐年推进的总体目标,对中职学校开展艺术美育指明了方向。

3.1发挥艺术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艺术美育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和实施,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中职学校的美育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个教学学时,逐步开齐开足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同时要积极落实教育部推荐的“三个一百”人文素养系列教材和《公共艺术》(音乐篇、美术篇)进校园、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艺术课所产生的美育成果会扩展到整个校园生活,将推动校园艺术气氛逐渐浓厚,审美文化得到传播和再创造。

3.2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艺术课的必要补充,特别在当前中职学校艺术课程和课时偏少的情况下,第二课堂的艺术活动是创造校园审美文化的主要途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美育功能。中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艺术特长少,学校首先要重视艺术普及教育,支持团委、学生会开展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摄影等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社团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邀请文化艺术前辈举办讲座,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要探索与突出学生专业特色、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提高,使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丰富知识、提升素养的同时,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3.3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成败在教师,正如让·皮亚杰所说:“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和师资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目前,中职学校审美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专职艺术师资缺乏是主要矛盾,暂时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任课,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要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一手抓教师的人才资源引进,形成增量;一手抓全校教师艺术水平的整体提高,盘活存量。同时,要促使学校领导增强艺术修养,成为美育工作的内行,自觉地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

3.4改善艺术教育设施条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艺术美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一直是美育的短板。中职学校要规划好艺术美育的发展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学校应该建立艺术美育器材补充机制,每年有计划地购置一些设备,主要包括教师进行艺术课程演示的教学设备,学生用于创作的乐器、美术工具,记录和保存学生艺术审美活动成果的基本设施设备等。要创造条件、不断积累,逐步完善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尤其是艺术教学场馆、校园文化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设独立、功能齐全的学生艺术活动中心。

3.5建立艺术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具有鉴定、导向、检查、激励、监督等功能,对学校艺术美育各项工作可以起到推动作用。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教育目标,设计好学校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建立一套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其次,对中职学生(当然应该针对各级各类学生乃至全体国民)每年进行一次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再次,应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以中职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课外艺术活动的学生参与度、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艺术素质变化为重点开展评估,学校每年自评一次,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上级每2~3年综合评价一次,纳入校长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价内容。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定期进行专项督导,结果应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

有教育家说:“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的真正落实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审美建构上。艺术美育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功能,只有以审美为基本标尺,才能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尽管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在人的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而且给人以真的启迪、智的诱发、健的促进。

[1]曾永成,董志强.美学原理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2]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徐恒醇.《美育书简》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湖南教育编辑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5]刘博智.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全方面[N].中国教育报,2015-09-19.

[6]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7]杨琪,陈金海.落实纲要精神,加快推进美育系列课程进校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30-33.

[8]董文良.高等教育出版社《名画百幅赏析》读后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34-35.

G630

A

1671-1246(2015)22-0023-03

猜你喜欢
美育校园文化中职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美育教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