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5-03-17 05:57邓河珍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生动性趣味性

邓河珍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迫使众多教师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思考,旨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生动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师生交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针对学生的情感、性格等方面进行完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背景下,众多专家与学者针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研究,并且已经得到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但这些研究并不系统化,也没有充分的可行性。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不得不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制订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使小学语文课堂相对枯燥和乏味。

具体地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课堂教学,通过大量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同时,为了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纪律,教师对学生纪律的要求过于苛刻,往往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缺乏活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性。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将语文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和压抑,不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也不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导致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教师必须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进而愿意主动积极配合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要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加主动和活跃,营造更和谐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需要打破压抑沉闷的小学语文教学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态度,要时刻保持微笑,要用亲和的态度面对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环节,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责备;当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呵问甚至处罚。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不敢在课堂中有任何异动,这就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与压抑。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要保持自己的亲和。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或者不小心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也不能当众对学生进行责备,而应该运用恰当的话语指出学生的缺点,并用巧妙的手段对课堂纪律进行掌控,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宽容,让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

最后,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小学语文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有趣。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具体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趣味性。

教师首先要组织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台下的学生阅读故事的旁白。此时,故事就在学生的角色扮演中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这个童话故事的生动趣味性,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快乐。

总的来说,教师利用氛围的营造、态度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的活用这三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小学语文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积极配合教学工作,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填充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主动学习的“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进一步说,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语文知识仍旧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

根据新课程标准来看,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以建构知识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并提高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填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交流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生词和生字,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要提高学生的人生感悟。

此时,依靠单纯的讲授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依照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依靠字典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探究,并谈谈自己的认识。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与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进行解读。

在此过程中,教师将课堂教学的时间交还给学生,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团队的力量进行探究和讨论。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学生获得的认知无疑更加深刻,此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变得更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通过小组交流学习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填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

同时,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师生充分互动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正是在教师与学生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中完成的,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推动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其中,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换言之,教师应该通过更有效的课堂提问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方面,通过更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更充分的互动,能够在互动中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进而更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更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询问学生:“同学们,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敢出使楚国?”学生立马回答:“晏子是一个勇敢的人。”教师继续提问:“晏子只是勇敢吗?”学生经过一番思考立即回答道:“晏子不仅勇敢,而且非常聪明,所以才能成功出使楚国。”得到学生的回答,教师露出满意的笑容,并进一步说道:“既然大家都说晏子聪明,那么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晏子到底聪明在哪里。”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前发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淑贤.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

[2]仲应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生动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鲁迅杂文、书信提供的事实与其经验知识的生动性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漫话军事人物传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