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

2015-03-18 23:04孔令艳
船舶职业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育人

孔令艳

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过程,其本质也是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企业文化传输给学生,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并以社会规范要求自己,形成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目前,我国正在推广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现代学徒制促使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发生碰撞和相互影响是必然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更显得尤为必要。

1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纽带与桥梁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世界职教领域中最受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各具特色,其共同特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所要重点学习和打造的内容。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就会降低高职教育的育人能力,影响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应该借正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的东风,对“校企文化融合”问题进行立体式系统研究。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革新与发展。现代学徒制对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通过工学结合,招工与招生一体化,学生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参与生产,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在工学交替中体验企业文化、理解职业规范、养成职业素质。这就让学校和企业在人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深入融合在一起,人员互相交流,技术互相渗透,观点互相碰撞。在这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提高了双方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其次提高了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也提高了整个教育团队的水平和实力,培养的学生能够使校企双方都满意,当然也就满足了社会的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使学生就业有出路,让学校满意,使学校人才培养有思路,由于学生的素质高,后天发展能力强,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后劲和活力。因此,现代学徒制将会得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认可而发展得更快,也会将学校与企业牢牢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桥梁与纽带。现代学徒制将带来校园文化的开放和企业文化底蕴的提升,为打造职业院校的特色文化和树立企业形象带来较大的新的变革。

从教学实效来看,现代学徒制彻底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由于学习过程直接接触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接触了实际的工作岗位,学到的知识当然也是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不再需要二次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方便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这就是现代学徒制下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带来的直接利益。现代学徒制因为适应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它的出现将给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一场重大的革新,也必将改变现有的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

现代学徒制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不仅重构了“学”与“教”的形态,更提升了“教”与“学”的内涵,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了企业,将学校的课堂延伸到工作现场,改变了课堂的形态。将教师的“教”变为“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培养,共同开发课程和企业项目,共同进行教学升级与改革。使学生具备“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贴近了企业,更有利于感受企业文化。现代学徒制还重构了人才评价机制,由学校和企业或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评价标准。有专家认为,现代学徒制要将学生学习阶段70%~80%的时间用于工作场所,而我们通过实践摸索认为,这个比例要根据具体专业和课程而进行调整,不同的专业和课程都有不同的比例,平均来看,将学生学习阶段50%~60%的时间用于工作场所中,将会更合适。总之,现代学徒制将学校与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已经真正成为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纽带与桥梁。

2 校企文化的差异

校园文化是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创造培育而形成,具有校园特色并成为学校师生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的,更注重人才的成长。校园文化一般都局限在校园内,与企业联系不多,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文化都出现了明显的职业性特征。这也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中实行校企合作的结果。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为企业成员普遍接受的能激发全体员工热情、凝聚职工力量的精神。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员工的思想境界、生产工作环境、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定位等。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特色明显,价值观念突出。

从企业和学校的现状来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还存在一些差异:

2.1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根源不同

校园文化存在的根源就在于它的育人功能,无论哪个历史时期,什么样的学校,其校园文化都是通过“文”而“化”人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校园文化非常自然地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师、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后天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和优化更有利于提高学校育人的质量。企业文化的根源在于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企业文化带有较浓的行业企业特色,没有校园文化影响面大,但影响力更直接,企业文化更偏重于对员工的思想、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常常把创造更丰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2.2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理念不同

校园文化更注重学生的成长,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出大量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校园文化不带有任何商业色彩。而企业文化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它更加注重实用性的生产理念和服务理念,更注重文化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和宣传作用,通过文化吸引人才、打造企业形象、创造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的存在不是以育人为目的,更主要的是为企业利益服务。

2.3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育人个体不同

学生在学校时,价值观是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交纳学费后,接受学校传授的知识,学习老师安排好的课程,在确定的时间考试,和同龄人在一起,自己时间较多。而在企业,个人的价值观要服从企业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支付各种费用,在工作中学习,每天都是考试,时间受企业工作制约束。校园文化有利于个体发展,企业文化更偏重于为企业整体的发展服务。

3 校企文化融合的基本途径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要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不对接的问题。因此,校企文化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教育部正在推广的现代学徒制为校企文化立体融合搭建了新平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校企文化融合的几种途径:

3.1 努力构建政、企、校一体化职业教育新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已经进入文化内涵建设时期,而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到一起,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联合传授、合作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是校企合作的最基本模式。校企双方需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进行系统磋商,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到顶岗实习,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开创校企一体化育人的新模式。保证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详细制订校企合作协议与规划,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争取政府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学校为主体,企业深度参与,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现代学徒制的作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相影响,使得大学校园及合作企业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3.2 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师傅组成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既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具体体现。教学团队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校企双方必须组织精干力量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企业抽调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一线技术人员加入团队,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双方导师的责任,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互为补充。学校课程由学校导师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以理实一体教学为主;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采取学中教、做中学,采取顶岗实习的办法,一人一岗,以岗位技能训练为主,强化职业素养培育,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完全由企业导师负责。共建教学团队,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双导师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校企文化真正地融合。

3.3 校企共同开发教学文化资源

学校教学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通常都是由教师或教师团队去完成,这就造成一个弊端,就是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理论内容偏重,实践知识缺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更多的技能训练,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就弥补了上述不足,在方案设计、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以及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有效地结合在教材和教学中,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案例及工作流程都可以引入到教材中。开发与企业岗位贴近又能快速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新型培训课程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校企双导师的共同提高和课题的开发,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和水平,为现代学徒制奠定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促进校企文化的立体融合,而校企文化的融合又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职教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条件。

[1]贾丽.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7.

[2]邵建东,朱振国.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光明日报[N].2015-04-21(15).

[3]杨晓菊,牛长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0-52.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