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3-18 23:04屈文斌
船舶职业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学技能型职业院校

屈文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 [2014]19号)和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要求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的职教道路。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职业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经济发展,而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走产学结合之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是职教发展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要快速融入到具体的生产领域。如果学校还采用传统的培养方式——以课本、理论教学为主,重点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就完全与当今社会发展要求脱节,培养出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快速适应和满足企业的要求,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方向,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围绕企业需求,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要求而变化,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进入企业后就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

1.2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为适应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职业院校对学生技能和素质培养方式及目标都要根据当前的需求而调整,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就不被社会认可,不仅学生在社会竞争中要被淘汰,甚至学校也会被社会抛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密切产学结合,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2 国外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日本和新加坡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并把职业教育机构分为高等专修学校和专门学校两类,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大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日本产品质量在国际上享有高知名度提供了保障,在日本,更多年轻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工作机会。

在新加坡,学生进入初三就加入了到工厂实习的教学环节,更早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从初中就已经开始。每年初中毕业后有大批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指导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保证。

2.2 德国和英国

德国职业教育采取“双元制”体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时间各占一半,并要求学生在进校前,先进入企业和企业签订协议,学校招生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大,这更大程度地保证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相吻合,据悉,每年60%的德国青少年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英国职业教育采取“工读交替”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替进行,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英国的这种产学结合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的特长和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3 美国

20世纪初,美国开始尝试探索产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教育,学校也是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各占一半时间,进入学校后学生先理论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再去企业工作,企业会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距毕业还有半年时间再回到学校学习。州政府负责主导产学结合,学院的主要经费来自社区税收,资金不足时由政府财政统一补给,其他方式的经费筹集政府都采取一定的方式给予支持。学校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理论课课程,学生学业考察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完成,15~70岁之间的学生都可以入学学习。

综上所述,借鉴日本、新加坡、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产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产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教育提供指导作用。

3 现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不管是职业院校的主管部门还是职业院校本身只是强调产学结合是职教发展的必然道路,而关于这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势必会影响产学结合的发展速度和深度。尽管学校主管部门也在不停地强调产学结合的重要性,但对产学结合的支持力度不大,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由于职业院校长期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学校管理、教学模式等与以前相比改变不大,也没有出台相关的产学结合保障制度和扶持政策,不管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对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推动缺乏动力。

3.2 对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足

一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以传统固有的模式教授学生,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相差甚远,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仍需要长期的适应和学习才能完全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学校对产学结合的认识只停留在找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上,并没有认识到市场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另一方面企业认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与企业没多大关系,这样导致产学结合培养出来的人与政府、学校、企业所希望的技能型人才差距较大。

3.3 现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度不够

目前尽管一直强调职业教育中产学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产学结合模式还是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完全的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形成。各职业院校大都各自为战,以自己的理解进行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际的产学结合模式存在一定差距,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学结合深度不够。

4 加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4.1 制订相应的产学结合规章制度

要使产学结合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期望值,相应规章制度的出台是相当必要的。一方面要求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应制订规章制度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对职业院校进行适当倾斜,并承担职业院校在实施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指导与监督责任,引导他们进行产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对主动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公司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制订关于产学结合的规章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更好地推进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社会、企业、公司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4.2 改革适应产学结合的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在产学结合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实用性,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企业、公司对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在制订过程中让企业、公司也参与进来,以企业、公司的需要为目标,强调实用性,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课程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快速地融入和应用。

4.3 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目前许多职业院校都引进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道路上先后打造了“欧姆龙”“亿兹”“宝鸡众喜水泥”等“订单式”教学班,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了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对接,培养出的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够直接上岗,这就做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的放矢,解决了人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问题。

4.4 配备相应的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要求教师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大量的课时应用在实践、实训教学中,要求学校过半的教师应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一方面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与区域内企业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人才资源,聘请他们充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特别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发挥他们在实训指导、就业指导、理实一体化教学、专项培训等方面的优势。

5 结束语

只有充分认识产学结合人才对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达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李玉兰,张丽,运文强.职业教育中的“产学结合”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104-106.

[2]张锋学.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模式的深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3(6):109-111.

[3]邱琳.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例[J].大学教育,2012(9):17-19.

[4]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3-21.

猜你喜欢
产学技能型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贵州中小企业产学联合问题研究
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