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5-03-19 09:24玉,邹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研究生

杨 玉,邹 凡

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现状

研究生教育主要在于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承担着“创新升级”以及“人才升级”的重要历史使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培养涉及教育、医学、法律和工程等多个知识领域,适应了我国发展对于高层次和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其在教育中国梦实现的过程着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发展意义。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提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协调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从2010年至2014年,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计划招生比例已经从23.32%增至43.78%,并且2014年我国新增了40所单位招收研究生,到2015年,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招生比例甚至与可能达到1:1,研究生的教育重点逐渐转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且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看,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立足点已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到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上来[1]。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办学经验、理论指导等方面不足,在学位教育法规、学位政策、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外部保障机制和专业定位、培养模式、教师配备等内部保障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之处,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专业学位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外部保障机制不完善

外部保障机制是指,在高校以外建立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发挥正式影响的组织建制及相关制度规范[2]。

首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由于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时间还比较短、经验也比较少,尚未建构起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以及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教育质量的管理主要来自各层级的教指委以及高校本身,一方面各级教指委受其性质等因素之限,它们只能在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与学位颁发等方面发挥有限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各高校本身受管理制度、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因素的约束与限制,也未能在一个统一的高标准下,全面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的快速提高。

其次,缺乏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法律只有1981年及1996年先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及《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这两部规定只是对专业研究生学位做出了一些比较浅显、粗略的描述,既没有对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法等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也没有设指出关于专业学位学科专业设置的比较完整、可行的目录。在这种教育法律规缺失、制度不完善的状态下,各个高校就很难以对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做出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长远教育规划,以稳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最后,专业学位和职业任职资格缺乏有效的互动联系。在西方的一些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由于其统一的教育培养目标与对应行业用人标准相比较一致,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可以与社会各个相应的职业任职资格相吻合、接轨。这就紧密围绕着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使高校的专业学位教育和社会的真正职业需求相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充分发挥出各个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反观我国,各个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过程和其相对应的职业任职资格之间,大多缺乏合理有效的衔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并限制了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内部保障作用较弱

第一,高校自身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重视度不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提升直接受到各个高校的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高校的重视程度与态度可以说是关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与关键因素。目前,受管理、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资金投入等条件的约束与限制,高校把大部分研究生教育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术学位型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方面。虽然目前各高校都申报了专业学位,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立、日常管理和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此就难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正常运行与质量提升。

第二,大多数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不够准确,缺乏正确以及深入的认识。在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教育的概念理解还显得非常模糊,不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质与根本目的,经常会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形式相混淆,忽视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育培养过程中,经常盲目地把学术研究生培养的制度、目标、培养方式等不加改变地随便套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养上,如此一来必将会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契合各个社会职业领域的实际需要,从而大大降低了高校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效益。

第三,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各个高校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以及具体的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由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版本演化而来,甚至不会加以适当的改动。其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配备、实习方式也几乎与后者相等同。而且,由于缺乏与社会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没有专业的高层次技术人员对其学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导师又不能清晰地了解社会对职业从业人员的具体职业要求,从而当前的培养模式阻碍了高校专业学位教育与社会职业的链接。

三、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对策

(一)提高学位授予单位的教育管理质量

专业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直接负责人,其教育管理职能的有效与充分发挥,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学位授予单位对专业学位教育的态度,通过讲座等适当的方式,不断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对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以及社会意义的深刻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授予单位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是学位授予单位培养人才的最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位授予单位要切实根据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与人才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施方案,并且要密切关注社会职业实际需求的动态发展,及时地调整与完善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结合社会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并把文字表述切实转化为实际教育行动。最后,学位授予单位要努力制定并完善学位授予单位内部的质量保障制度,加强各个专业的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并完善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估机制,目前来看,虽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生及评估历史还比较短,但是由于有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作为参考,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的选取视角仍然呈现多元化趋势[3]。并根据具体评估结果设立一些适当的教育奖惩机制,从单位主体与学生群体两个方面来实现保障与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稳步发展与提高。

(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契合

高校专业学位教育体系设立的初衷,就是以大力培养各个职业领域的高素质的具体人才需要为主要导向,为社会职业领域培养综合型、技能型的高层次的人才。因此,积极做好专业型研究生学位教育和社会职业资格认证这两方面的链接,通过专业型研究生学位教育,可以为社会的职业发展与需要输送更多的综合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这也是提高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最终目标。首先,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一定要与职业的实际需求内容相吻合,始终以职业的实际需要为主要教育导向,在日常的教育学习中,注意培养人才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其次,为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育单位也可以积极地与政府等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维系好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过程,促进政府职能的良好转型与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最后,学科单位要积极地与具体的人才需求单位建立稳固、长期的联系,加大力度努力建立教育实践基地,邀请高层技术人员来高校课堂指导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到社会实践单位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就中国教育改革历程来看,自1980年代后期起,“深化”便开始被视为一些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4]在其之后,深化改革也是经常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并且在全国各界人民的团结努力下,改革之路也不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众所周知,政府的有效管理与监督,是各个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与关键一环。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过程,包括各类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具体确定、学科设置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等多个方面,都是在国家的统一标准下实施的,国家的一元化统一管理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占据着绝对的权威,缺少社会领域其他第三方组织机构的积极有效参与。在这种政府主导的单一管理模式下,研究生的教育发展逐渐缺少了发展的活力,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步伐,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历史任务。政府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大潮,积极转变职能,改变以往直接的、事务性的管理方式,根据教育的发展,实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与督导,鼓励社会其他组织与高校共同参与到高校教育的发展中来。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与服务功能,促进专业学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做好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中介,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整体教育质量、进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的监督作用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看得出,除政府之外的社会机构、学术组织以及具体的各个行业部门等社会第三方机构的广泛参与,对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其作用方式不如政府直接和正式,作用也不一定是立竿见影!但却是不可忽视的。[5]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尤其需要在政府的正确指导与监督下,让社会第三方的监督与链接积极参与进高校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中来。首先,可以鼓励社会学术组织等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到各高校相关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评估与标准细则制定工作中来,鼓励他们在更加客观地评价高校专业学位教育的同时,也提出更多有益的、创新的建设性建议,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其次,各个具体的行业部门拥有很多专业的高层技术人员,他们掌握有更多的、更具体的行业需求信息,如果这些行业精英积极参与制定高校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计划,那必定能够使专业研究生教育更好地契合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最后,适当的社会第三方机构监督与评价能够在更加科学、专业化的角度对高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进行合理地评价与监督,把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进一步推向制度化与专业化,大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快速、稳步提升。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背景下,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意义深远。研究生培养是我国人才教育的顶端,研究生教育质量对我国未来的和谐社会构建举足轻重。

[1] 周小朋.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62-164.

[2]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2-48.

[3]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09(8):100-103.

[4] 吴康宁.深化教育改革需实现的三个重要转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11.

[5] 孙阳春,王富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选取维度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67-70.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