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2015-03-19 19:28张振和鞠永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院校

□ 张振和 鞠永红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复杂给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要改变其传统的培养模式,需要将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进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但是,在培养模式的发展中也存在较多问题,这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也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常规规划。

一、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前提,以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为提升校企合作增加动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在与国际高职教育进行接轨,可以说我国的高职教育水平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无论是从未来的发展规划还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报告来说都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全新理念,因此,高职教育也发展成国家教育的一个全新高度。从我国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点:一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由于长时间在校教学授课,已经不能与市场实践的需求相融合。二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所发挥的效果不明显。三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与学生基础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二、解决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对策

(一)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教师当主教。利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教师发挥其真正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企业与院校的资源,发挥其各自的特长,达成合作双赢的目的。可从企业在校建立的教学基地为着手点,通过实战教学,培养出更加具备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利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战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理论传授到会计实战中,通过学校和企业财务部门的共同指导,让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技能有机结合,既让学生理解了理论内容,又让学生了解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时,校方还应让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实现走出去的理念,让他们到企业中进行实战锻炼,通过企业的培训和实战磨砺,了解企业真正的管理理念和文化,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时间能力。校方还可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的会计培训,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力度,将实践教学转变为中心教学,将日常的教学考核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不断挖掘教师的会计专业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

(二)依据现如今的社会状况与社会需求,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应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特定,对学生会计专业学习的感性进行深入认识。在会计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应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活动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至企业会计学习模式,不断提供企业会计模式的学习实践资料,让他们从刚开始学习这门专业就进入一个会计实践的过程,在校实践内容应包括查阅会计凭证、了解会计科目、熟悉会计流程等。另外,对于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业务能力思考也应纳入实践课程重点,要在会计专业学生每学期期末结束前,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对本学期所学的会计课程进行实务处理训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战经验和思考能力。

从商品蛋鸡效益来看,2018年前8个月鸡蛋平均出厂价为7.69元/千克,同比上升35.10%。平均鸡蛋成本 7.35元/千克,同比增加2.90%。平均淘汰鸡价格为16.21元/只,同比上升15.80%。只鸡赢利13.63元。

(四)完善高职会计专业科学的教学实践体系。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是保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护伞。只有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进行阶梯式的提高才有助于其在企业中的实务操作。这就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会计岗位进行有效的锻炼。但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商业化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也在不断的细化,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了解营销、理财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多方面金融知识,只有这样全面发展才能做到团队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快融入工作环境。因而,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了“认知实习——岗位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梯度推进。

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外因是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势,内因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这一发展变化的形势的主观认识。

(三)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机制,能够让学生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更好地发展。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做好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推进有着促进作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通过对一些制约会计专业学科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能够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发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机制,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具体可从几方面体现:一是高职院校应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模式来进行校企合作,应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实践。二是对于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签订的协议,校方应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实履行监督企业的职能。三是校企合作的最根本初衷就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基础上,要从各个方面对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人才培养体系质量的提高。

“二十四桥明月夜”则有点暴发户式的排场了:一整个火腿,挖二十四个洞,填入豆腐蒸之,最后把火腿丢弃,只取豆腐用之——其实,豆腐炖火腿是苏浙沪地区最常见的家常小菜之一,火腿提供了咸鲜的滋味,豆腐提供了滑润醇厚的口感,不需要别的调料,只要一撮葱花配色,就是上得厅堂的好菜。

(五)强化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根本是教师队伍,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才能给学生充分的后勤保障,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教师具备会计师资格和能力是不够的,要让教师具有双师型能力素质是我国目前各高职院校目前需要培养的目标,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而外聘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又稍显不足。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秉持“以培养专业教师为主,以外聘为辅”的原则,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校方面,应定期为校内专业教师提供出外锻炼的机会与时间,鼓励教师参加实践;聘请有经验的职业会计人员,最好能够达成长期合作,使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二是专业教师自身,不仅应取得会计师资格,更应积极参与实践,积累直接经验;多与行业教师交流,获取间接经验;关注会计准则变化与财税改革动态,及时更新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上真正具备双师资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还属于一种大胆的尝试行为,这对我国未来的会计职业教学和未来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来说都是一项新的挑战,同时,这也是我国职业化教育的新机遇。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来说,抓住这一机遇和挑战不仅能够为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基础,积累教学实践经验,还能够为我国的创新教学模式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化道路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作为一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己任,才能够为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输出更多的人才。

[1]方飞虎.试论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十大工程[J].会计之友,2007

[2]李国伟.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赵筠,杨印山.关于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