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 融合推动转型
——中国都市报20年发展主题报告

2015-03-19 21:38胡怀福
传媒 2015年2期
关键词:办报都市报报业

文/胡怀福

创新引领发展 融合推动转型
——中国都市报20年发展主题报告

文/胡怀福

2 0 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20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推进传媒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时代号角。都市报在融合发展中如何实现革新图存、再振雄风,倍加引人关注和令人期待。2014年12月25日,全国都市报同行以及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全面总结都市报20年发展历程,共同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目的在于共克时艰、共同越冬、共筑未来。中国都市报20年暨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的召开恰逢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和重要发展机遇期,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意义。受中国报业协会委托,笔者对中国都市报20年的发展历程作梳理回顾,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20 年发展成就回顾

全面回顾、系统梳理、理性总结中国都市报20年跨越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和共识:这20年,都市报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好主动仗;这20年,都市报始终践行“三贴近”、深入“走转改”,关注民生冷暖,通达社情民意,接地气得民心;这20年,都市报始终遵循传播规律,锐意改革创新,做到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开启了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全新时代,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都市报是探索报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成功范本。20世纪90年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意识形态领域创办市场类报纸,成为中国报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历史机遇下,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应运而生,以“市民生活报”的办报定位和“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强大的影响力、传播力占领阵地、打开市场,为全国各地创办都市报提供了学习范本。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报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都市报现象”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风靡全国。南方日报社创办《南方都市报》,福建日报社创办《海峡都市报》,重庆日报社创办《重庆晨报》,河北日报社创办《燕赵都市报》,河南日报社创办《大河报》,湖北日报社创办《楚天都市报》,人民日报社创办《京华时报》,光明日报社和南方日报社联合创办《新京报》……截至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的都市报已有300多家。虽然有的报纸名字不叫都市报,但这些报纸的办报理念、办报宗旨和办报模式与全国其他都市报完全一样,因此统称为都市类报纸。

20年来,都市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锐意创新求变,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了三次大转型、大跨越、大提升:第一次是主流化

转型。都市报整体报道格调从社会化、生活化、娱乐化向精品化、高级化、主流化转变,报道内容从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向文化新闻、政经新闻转变。第二次是数字化转型。与中国都市报的创办同步,自1994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技术促使传媒业发生了深刻革命,都市报纷纷加强新闻网站的投入和建设,加速推进报纸数字化。第三次是全媒体转型。随着数字化发展的深入,都市报纷纷推出电子报、网站、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进军视听媒体、户外媒体、电子商务,向全媒体转型升级,迈入“全域、全时、全媒体”传播的新时代,融合发展正在成为都市报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新的发展使命。

都市报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一个生动实践。20年来,都市报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脉搏,踩准读者关心的热点、节点,很好地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开展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按读者规律办事,“人民至上、责任天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每一条报道都让读者喜欢”“负责报道一切”“你的新闻由你定制”的办报宗旨和理念,不仅体现了都市报人的理想和情怀、责任与担当,更为重要的是都市报遵循了新闻传播规律。20年来,都市报以敢于说真话、敢于鞭挞假恶丑、敢于还原事件真相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20年来,都市报始终把笔触和镜头聚焦普通百姓,深入“走转改”、践行“三贴近”,反映百姓心声,解决群众困难,赢得读者支持。20年来,都市报以竞争推动变革、创新引领发展,大力推动内容的创新升级,办报质量一年一个大提升、一年一次大飞跃,引领了办报新动向、新趋势。

都市报是党报集团经营拓展的一大经济支柱。遵循市场规律,全国各地党报集团创办都市报,其根本动因和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进一步拓展和壮大党报集团的经济实力,实现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的有机统一。20年来,都市报始终遵循“影响创造价值”的理念,创立了敲门发行、扫楼发行、活动营销、跨界营销、数据营销、整合营销、全价值链营销等一系列市场化办报理论,强力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20年发展嬗变与生态演进,都市报的发展已经由简单的广告售卖迈入了新的产业化进程。都市报转而向线下、向实体、向蓝海大力开拓,在从产品到产业的拓展中,丰富了报业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并由此逐渐摆脱 “二次售卖”的单一发展模式,开启结构多元、产业多样的全新发展蓝图,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了都市报持续快速发展。20来,都市报发行、广告经营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次大发展,每年为党报集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多数都市报已发展成为各大党报集团的经济支柱,为党报集团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为企业构建一个直通市场的创业创富平台,中国报业由此进入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

都市报是新闻人才成长的一个练兵舞台。都市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将人才储备与结构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为新闻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练兵大舞台。都市报实行全新的全员聘用制,解放和发展了新闻生产力。从20年前《华西都市报》实行的全员聘用制开始,全国各家都市报建立了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无数专业人才打破“铁饭碗”,投身于都市报的改革创新实践,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过去20年,都市报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和锻造了一大批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和能打硬仗、善打大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当前,面对传媒发展新趋势、新要求,都市报启动了新一轮员工转型之路,将融合发展视为转型升级、生死存亡的二次创业,加快推动记者编辑向全时播报、全媒播报、新媒体运营全员转型,为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养和储备一流人才。

都市报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实践平台。都市报的竞争活力和动力源泉,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变革。20年来,都市报之所以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归根结底在于大力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以一系列科学高效、规范运行、内容完备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决策机制、反应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机制,再造全新的管理运营流程和体制机制。构建高效的决策机制,做到高效决策、动态决策、科学决策;构建快速的反应机制,做到在市场竞争中先人一招、快人一步、胜人一筹;构建严格的约束机制,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巡视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大责任追究制度。近年来,都市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再造了流程,理顺了生产关系,而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新闻生产力,激发了创新创造的内生活力,为推动新闻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拓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问题与挑战

二十年辉煌路,二十年新起点。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忧患,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当前,面对传播新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治理新特点,都市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考验,正处于

转型发展的下行期、“寒冬”期和阵痛期,而且下行何时止滑企稳、“寒冬”何时结束还很难预料和断定。

一是读者不断流失。当前随着人们阅读方式颠覆性变革,新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传统纸媒在这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都市报等市场类媒体的目标读者不断流失,报纸阅读群体越来越呈现老龄化趋势,发行量逐步减少,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逐步减弱是都市报必须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二是广告持续下滑。传播渠道的转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推动都市报从高位发展的“拐点”下进入下行通道。2012年以来的报业广告下滑,都市报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特别是2014年都市报广告以两位数的速度加速下滑,而且没有止滑回稳迹象,都市报正处在发展的“寒冬”期,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转型艰难推进。重重压力之下,都市报主动出击,全力寻求转型发展。首先是积极介入新媒体,加大新媒体产品开发运营,但在盈利模式上至今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功的探索,何时能找到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尚难预判;其次是积极细分市场,拓展多元产业,但是至今还没有改变过度依赖平面广告、尤其是过度依赖房产汽车等大行业广告的局面,在这场转型攻坚战中还处于艰难探索阶段。

在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都市报还存在着观念滞后、体制机制制约、技术人才缺失、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跟不上融合发展的新要求。都市报向何处去?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有待都市报同行共同破解。

几点建议和要求

把握导向是根本。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多元多变,两个舆论场交流、交融、交锋,舆论形势异常复杂,都市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仅是都市报生成之基,更是发展之本。20年来的办报实践有力证明,只有很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才能打造权威性、公信力和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主流媒体,实现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相反,如果片面追求低级、庸俗、负面新闻,一味以追求眼球效应为标准,永远成不了主流。传统媒体尤其是拥有广大受众的都市报,坚定政治立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任何时候都必须如履薄冰、高度警醒,任何时候都必须忠实坚守、一以贯之。

改革创新是灵魂。可以这样说,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都市报20年的生动发展景象,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中国报业20年的辉煌成绩。实践证明,20年来都市报在内容创新上不仅“顶天立地”而且接地气聚人气,做到了党和人民都喜欢都满意,很好地处理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都市报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推进人事、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做到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不吃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不按资排辈,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新闻生产力。站在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都市报更要一如既往地高扬改革创新旗帜,大力探索产品、渠道、平台、运营、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体制机制是动力。都市报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体制机制是内生动力和源泉。都市报能够有今天的发展,体制机制是强大的推力和引擎。体制机制灵活和先进,报纸充满一片生机和活力。相反,体制机制落后和僵化,报纸一片死气沉沉,发展举步维艰。全国都市报发展的一些不均衡和两极分化现象,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在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都市报依然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对体制机制作顶层设计和全新架构。只有不断激发内生活力,才能在推动都市报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队伍建设是保障。都市报作为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报纸,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没有一支充满创新、充满激情的一流团队,没有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一流团队,没有一支敢打硬仗、敢打大仗的一流团队,就没有都市报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支队伍中,领军人物和骨干团队往往决定了一张报纸的命运和前途。领军人物的思想、眼界和能力,代表了一张报纸的办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骨干团队则决定了一张报纸有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否则再好的策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都市报要不断加大人才储备和结构优化战略,不断吐故纳新,加大人才培养和淘汰力度,不断激活人才队伍的创新力、创造力,都市报的持续发展才有强大人才支撑。

融合发展是出路。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都市报化解危机、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和出路,极大地增强了都市报的改革自信、融合自信、发展自信。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如果还寄希望于传统模式,那就只能等死。都市报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以破釜沉舟的紧迫感,以重头再来的使命感,大力革新传统观念、传统思维、传统运作模式,加快传统线性生产方式的颠覆、再造、重构,加快建设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既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强舆论阵地,又为自身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赢取主动权。

作者系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办报都市报报业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试论公益活动对办报的促进作用——以《老年日报》为例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