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如何坚持平民视角

2015-03-19 21:38朱会敏
传媒 2015年2期
关键词:平民党报群众

进入全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如何依据其属性和特质进行战略设计,既牢固坚持“党的喉舌”定位不动摇,又能很好地体现“平民视角”,从而在更多的读者心中占据不同于其他类型媒体的独特位置,这不仅关系党报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关系到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坚持平民视角,增强党报影响力。党报是严肃的媒体,但严肃并不等于板着面孔。长期以来,党报无时无刻不在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作风、文风,眼睛紧紧盯住了上头,而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读者越来越少,成了自说自话的“孤家寡人”。

其实,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党和政府的很多决策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群众最信赖的莫过于党报,都希望从党报上获得更确切的信息。如果能够运用好平民视角,从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实实在在地帮助和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定能更好地建立起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强化作为党报的影响力。相反,如果习惯于从领导的角度去报道,热衷搞一些似是而非的“工作新闻”、枯燥乏味的“会议新闻”,居高临下,打官腔、讲套话,或者连篇累牍的术语、数字,就会远离普通百姓,群众肯定不买账,甚至反感。

群众不认可,就难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一张缺乏吸引力的报纸,谈不上影响力,就更不用说舆论引导力了。同样,失去了吸引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党报就无法担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的职责,道路就会越走越窄。只有“关注了百姓”,才能为“百姓所关注”,以平民化的视角,努力使报道内容亲近百姓,报道风格感染百姓,报道语言贴近百姓,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党报,接受党报,从而增强党报的传播效果,更大限度地体现出党报的指导性与权威性。

坚持平民视角,报道最有价值的新闻。任何一类报纸,都不可能拥有广阔的媒介市场上的所有读者。党报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它的党性,传递的是党的声音。长期以来,党报依托其定位,培育并形成了以党政机关干部、知识分子、企业经营管理者等为主的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这部分读者的整体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较高,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党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以及具有全局影响的事件和报道,最希望获取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党报视角平民化,需要充分考虑这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

作为党报,必须坚持主流价值,善于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同时又能以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敏锐地找到党的工作与百姓生活的关联点、契合点,从中发现或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这种“价值”,往往体现在为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大量鲜活的、第一手的信息和资讯,有利于他们了解民意、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决策,而这也正是最广大党报读者的需求,是党报最鲜明的特色。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党报还必须考虑其自身定位,全面及时准确地考察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做出正确的选择。平民化的视角,并不代表着可以放弃话语主动权,更不意味着迎合某些读者猎奇的需要。如果简单追求“眼球效应”,单纯以“新闻价值”为考量,有闻必录,而不加以取舍,致使邻里纠纷、娱乐八卦、奇闻异事等充斥版面,而时政类、经济类、民生类等重点新闻内容被挤压、被冲淡、被湮没,就失去了党报的特色,就会失去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最终陷于同都市报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同质化竞争。更有甚者,凶杀、情色、灾祸等类新闻频繁见诸报端,长此以往会使读者人心涣散、意志消沉,对社会丧失信心,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党报的定位。

坚持平民视角,加强党报队伍建设。当下,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无论“走”“转”,还是“改”,都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视角的转换:从“眼睛朝上”转换为“眼睛向下”,其本质意义就是到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学习。

作为党报工作者,坚持平民视角,首先必须改变“唯上”的思维定势。把人民作为报道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党报记者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紧紧盯住“四大院”,对于来自上面的精神、意见、指示等被动接受,致使读者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少,调动不起群众阅读党报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是必须切实转变思想作风,更加牢固地树立人民至上的新闻理念,正确处理好新闻宣传与新闻规律的关系,始终把群众评判作为检验报纸影响力的最高标准。

坚持平民视角,必须彻底摒弃已经习惯了的“俯视”的心态。记者走基层,不应当有“下”基层的感觉,而应当甘做一名小学生,平等地与被采访者交流,真心诚意地和他们交朋友。只有尊重被采访者,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获得丰富难得的资料,这样写出来的报道就像亲朋之间的聊天,就像叙述身边的故事,就像介绍自己的朋友,饱满鲜活,有血有肉,亲切自然,润物无声,更富于感染力。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决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成为凌驾于群众之上的贵族,否则新闻工作的立场、作风、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改变,党报的定位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坚持平民视角,还必须学习群众语言,学会说群众的话。党报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在过去那种“我写你读”的办报模式下,“官话”“空话”到处是,“指出”“强调”一大堆,群众看不懂,自然不爱看。殊不知,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才是最高的新闻美学。要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用群众看得懂的语言去进行报道,甚至适时地运用一些地方语言,不仅能一扫“八股腔”的痼疾,还能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读者的认同感。在语言方式上,群众看不懂就得改,改到群众看得懂为止。

作为党报,必须坚持主流价值,善于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同时又能以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敏锐地找到党的工作与百姓生活的关联点、契合点,从中发现或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

猜你喜欢
平民党报群众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