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5-03-20 11:36韩飞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23期
关键词:水肿病琼脂断奶

韩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3)

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韩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453003)

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地方流行性,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发病猪多见于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生长速度快的断奶前后的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数月龄也偶有发生,发生过仔猪黄痢的猪一般不发生该病。病猪出现异常兴奋和警觉,轻微响动可引起嘶哑的叫声。随着病程进展,病猪精神萎靡,共济失调,出现麻痹,眼睑明显水肿,后期食欲废绝。近年来,该病呈上升趋势,给我国猪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的血清型较多,病原极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上对其预防和治疗有一定难度。

1 病因

1.1溶血性大肠杆菌

溶血性大肠杆菌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病菌在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聚集,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仔猪发病,造成死亡。

1.2断奶对仔猪的应激

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从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调。而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抑制免疫力,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1.3蛋白水平过高

过剩的饲料蛋白进入仔猪肠道后会发生腐败,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使肠道绒毛缩短,消化酶活性下降,肠道吸收功能降低,从而给大肠杆菌创造了良好的增殖环境。

1.4VE和硒的缺乏

机体缺乏VE和硒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减弱,会引起仔猪肝脏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1.5猪胃pH

pH低于4时,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才能使大量病菌失活。而仔猪断奶后乳糖消失,仔猪胃酸的分泌量减少,使酸度下降,pH升高,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使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水肿。

1.6母源抗体消失

仔猪出生后,母源性大肠杆菌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为7~35 d。

1.7季节因素

该病一般多发于气温多变,阴雨潮湿的4~5月及9~10月,由于冷热交替频繁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而发生水肿。

2 临床症状

该病多突然发病,病畜表现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体温一般不升高。随之可见头部面部及眼睑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数行走不稳,摇摆、盲目转圈,有的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用手触摸时反应敏感且兴奋不安,叫声嘶哑及表现惊厥。该病进展快,一般在48 h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稍长,可延至5~7 d或更长,死亡率可达90%。病仔猪在无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一般体温正常。病情常局限于一窝仔猪感染发病,亦有多窝同时发病。最急性型可见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急性病例。患猪可见突然前肢或后肢不能站立或行走不稳,盲目转圈,肌肉震颤,叫声嘶哑。有的四肢麻痹,倒地不起,口吐白沫。猪龄越小,病情越重,病程越短。一般1月龄左右的仔猪发病后24 h内死亡。而2月龄以上的仔猪病程可达48 h以上。一般患猪外观所见的水肿特征多在神经症状出现时伴随发生。以耳、眼睑、头颈部最为明显,头颈部明显变大变粗。严重病例可见水肿使眼睁不开。部分病例可见臀部肿胀增厚。

3 剖检变化

多数自然死亡猪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外观无异常。部分死亡猪常见胸、腹部、耳根、四肢内侧皮肤瘀血呈紫红色,眼睑肿胀,口腔黏膜苍白。解剖可见腹腔内有大量透明的液体,呈淡黄色,混有少量纤维蛋白,肠襻有大量纤维蛋白丝,结肠襻的连接处呈淡红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发生严重水肿,切面多汁。大肠系膜和浆膜血管严重充血,血管上皮肿胀、脱落。大肠内容物干燥,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小肠的肠襻之间有浆液性透明的胶胨样水肿液,呈淡黄色。胃浆膜呈灰色,胃内充满大量未消化的饲料或黏稠的液体,胃黏膜肿胀呈皱襞状,发红。黏膜下层水肿,尤以胃大弯更严重,刚死亡的病猪,切开水肿部位常流出透明的胶胨样液体;胃底部有大小不等和形状不一的出血点。组织学病变呈胃黏膜及黏膜下层水肿。肝脏呈暗红色,质硬肿大,轻度充血。多数病例肾脏病变不明显,部分肾肿大,切开常流出血液,皮质呈暗红色,髓质呈黑红色。肺脏呈红色,切开流出鲜红色泡沫状液体,部分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的病猪,切开肺脏流出大量血液;气管、支气管黏膜呈红色,管腔内发现泡沫状液体,呈粉红色。心脏呈圆锥形,心包腔常有纤维性渗出物,呈淡黄色。心肌肥厚,切开呈暗红色,心外膜出血。最急性型变化不明显或不见病变,急性型和慢性型基本相似。

4 实验室检查

4.1显微镜观察

无菌采取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内容物,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单一的阴性小杆菌。

4.2细菌学诊断

4.2.1细菌检查

取肠内容物或腹泻粪便作为被检材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伊红-美兰琼脂平板或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37°C有氧条件培养24 h,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做染色、镜检及生化等试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边缘整齐,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红色圆形菌落;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呈深紫色、微凸、表面湿润发光,具有绿色金属光泽。

4.2.2血清学检查

将上述培养菌落分别于分组OK多价血清做平板凝集或试管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再根据OK分组所组成的OK单因子血清做凝集试验,并将被检菌株的培养物经120℃加热2 h,破坏K抗原后再与O血清做凝集试验,以确定O抗原。

4.2.3动物毒素试验

选取健康小白鼠1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将分离的菌株接种普通肉汤,取18 h肉汤培养物1 ml,腹腔注射5只小白鼠;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试验组小白鼠接种后12 h出现精神沉郁,24 h开始出现死亡,对死亡的小白鼠立即剖检,无菌采取肝脏、心脏和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在麦糠凯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同时观察病理变化。可见肺脏有出血点,肝脾肿大,胃壁和肠系膜水肿,且肠黏膜有充血现象。从死亡小白鼠的心血、肝中分离到原接种细菌。而对照组正常。

5 治疗方法

5.1杀灭病菌

选用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抑制或杀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如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

5.2阻止大肠杆菌素的吸收并排出体外

发病早期,可用活性炭20 g加水200 ml灌肠以使其吸附毒素,阻止机体吸收。对发病1~2 d临床症状明显的猪,静脉放血30~50 ml,同时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20 ml、氯化钙10 ml、20%甘露醇100 ml,并结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以增强机体对大肠杆菌毒素的抵抗力。

5.3利水消肿

利用西药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每千克体质量1 mg或速尿每次60 mg等药物肌肉注射,2~3次/d。

5.4中药治疗

中药的功能主要是泻下排毒,利水消肿等,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处方一:茯苓、白术、青皮、生姜各20 g,陈皮、大枣各30 g,泽泻、甘草各15 g,乌梅3个,水煎,供15 kg仔猪分2次内服;处方二:苍术、白术、神曲、猪苓、车前草各6 g,滑石12 g,甘草16 g加水浓煎,取汁2次喂服。

5.5营养调控技术

5.5.1控制仔猪采食量

仔猪断奶后15 d内,按哺乳期补饲的次数及时间定时定量饲喂,夜间增加一次喂料,严防暴饮暴食,一次喂得过饱可增加水肿病的发生率。

5.5.2低蛋白、高粗纤维饲粮饲喂仔猪

在不影响仔猪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日粮蛋白质含量,减轻消化道负担以防致病性大肠杆菌增殖产生毒素而发生水肿病。高粗纤维能降低仔猪消化道负担,提高养分消化利用率。

5.6高免血清的治疗

按每头患病仔猪10~15 ml,肌肉或皮下注射,24 h未痊愈的,可再注射10~15 ml。痊愈后,为防止复发,除加强饲养管理外,可应用VD、维丁胶性钙、三磷酸腺苷各2 ml混合肌注,一般隔4 d注1次,连续2次,效果很好。高免血清制备方法:应用水肿病多价浓缩灭活菌苗,对体质量85~90 kg、经检查健康的育肥猪(称受体猪)免疫2次。首免用10 ml于受体猪两侧耳根部皮下分2点慢慢注射,间隔10 d进行第2次免疫,用30 ml,分4点皮下注射;第2次免疫后15 d,停止喂料8~10 h(只给饮水),再次进行健康检查,无病者用清水冲洗,去掉体表污物,颈部动脉无菌放血,分离血清,然后分装于100 ml灭菌玻璃瓶中,盖胶塞封口,置冰箱中2~8℃保存备用。

S858.28

B

1004-5090(2015)12-0027-02

2015-10-12)

猜你喜欢
水肿病琼脂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透明度琼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