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2015-03-20 11:36胡前进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23期
关键词:养鸡户活苗母源

胡前进

(偃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偃师 471000)

浅谈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胡前进

(偃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偃师471000)

非典型性新城疫是一种病程缓慢、症状不明显的温和型传染病。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和人们的饲养管理水平、防疫消毒意识不断提高,使鸡新城疫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受免疫技术、免疫方法、免疫程序不当和疫苗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非典型性新城疫仍然不断出现,虽然发病率低,死亡率不高,却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调查,现将该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概述如下。

1 发病原因

引发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原因仍然是各种因素导致的鸡群免疫抗体滴度低或免疫抗体水平整齐度差。主要表现在:

1.1使用的疫苗质量差、效价低

兽用生物制品在运输和保存方面要求比较高,一般弱毒疫(菌)苗要求保存在-15℃以下,灭活疫(菌)苗应保存在0~8℃冷暗处,保存温度要相对稳定,如果温度忽高忽低或者反复冻融,油佐剂疫苗出现冻结,都会直接降低疫苗的效价,甚至无效。所以国家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管理十分严格,实行许可证制度,但是一些个体兽药经营单位(个人),为获取高额利润,违规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致使一些兽用生物制品还没有到用户手中效价已经降低,甚至失效。一些养鸡户购买使用这些质量不高的疫苗给鸡群免疫,往往导致免疫抗体滴度低。即使养殖户购买的疫苗质量可靠,但由于一些养殖户不具备疫苗保存的条件或者对疫苗的保存重视不够,也难以保证疫苗质量,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1.2免疫操作不当

一是不按规定倍数稀释。稀释倍数过高,则免疫剂量不足,加上母源抗体的干扰,会降低免疫效果;稀释倍数过低,则免疫剂量过大,易造成免疫麻痹。二是弱毒疫苗使用时加入大量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等抗生素,使弱毒疫苗的pH发生急剧变化,改变疫苗生存环境,造成失活,降低免疫效果,甚至免疫失败。三是免疫接种时操作不当。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的途径有点眼、滴鼻、饮水、喷雾、注射、刺种等。饮水免疫是养鸡户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饮水免疫时养鸡户往往注意到保持水质清洁、使用脱脂奶粉作保护剂,而忽视鸡在不同日龄、不同季节的饮水量及停水时间等因素,往往对控水和饮水时间掌握不好,无法让全部鸡饮到足够疫苗,造成免疫抗体水平整齐度差。尤其是有的养鸡户担心疫苗效力不够,盲目增加疫苗用量,致使一部分鸡饮的疫苗量超过正常量的6~10倍,一些鸡喝到的疫苗量却达不到正常剂量。超过正常剂量的极易引起免疫麻痹或超过机体的免疫耐受力而使鸡发病;达不到正常剂量的,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也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点眼、滴鼻也是养鸡户一直沿用的方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由于动作过快而不能使疫苗完全滴入鼻、眼内,鸡只得不到足够的免疫剂量,从而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1.3雏鸡母源抗体的影响

动物的母源抗体有抑制弱毒疫苗的繁殖和中和弱毒疫苗抗体的作用。一般而言,首免时母源抗体越高,母源抗体会中和一部分疫苗病毒,使免疫应答降低,从而导致整体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如环境中存在野毒或再次用活疫苗免疫时,抗体水平低的鸡就可能发生新城疫;首免越迟,母源抗体越低,干扰越小,但母源抗体低的雏鸡易成为新城疫病毒的敏感鸡,此时受外源新城疫毒株感染的威胁也会越大,遇到野毒侵袭时,易发生新城疫。故在免疫接种时要考虑到机体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并且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免疫接种。目前,在我国大多鸡场都实行7~10日龄进行新城疫首免,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成为导致首免效果不佳,二免前后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的主要原因。

1.4“免疫次数=免疫效果”的错误观念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人们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免疫工作越来越重视。一些养鸡户尤其是蛋鸡养殖户为了达到加强免疫的目的,经常进行弱毒苗饮水,鸡发病后,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殊不知免疫次数不能简单等同于免疫效果,不能说免疫次数越多越好,这是因为,如果在鸡体内抗体效价较高,且均匀度很好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免疫,就有可能造成鸡抗体水平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抗原的频繁刺激,机体的应答反应疲劳,容易出现免疫抑制。生产中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养殖户所讲:“不免不发病,免疫后就发病,是不是疫苗有问题?”,不是疫苗有问题,而是因为在免疫前,原有的抗体水平还能保护机体,免疫后,由于疫苗中和了部分抗体,使抗体水平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不能有效保护机体,从而发病。所以必须改变“免疫次数=免疫效果”的错误观念,做到科学免疫。

1.5各种应激和传染病的干扰

鸡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免疫的成功与否,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对抗原的刺激就能产生很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反之,则造成免疫失败。

一是应激因素的影响。生产中的应激因素如:高温、寒冷、饥饿、缺水、运输、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高。同时,应激还会使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的免疫功能下降。对应激状态下的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应答力减弱,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二是疾病的影响。一些传染病如: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贫血因子等还可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造成鸡群免疫力下降。另外,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球虫病、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也会造成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在进行新城疫免疫后,鸡群不能产生较高抗体滴度,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三是营养物质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可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抑制抗体产生。如蛋白质缺乏时,机体合成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对特定抗原的反应性降低,对感染的应激作用减弱。蛋白质缺乏,还能使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和脾脏发育不良或萎缩,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1.6遭遇新城疫野毒强毒的攻击

由于新城疫野毒毒株变异后,毒力增强,容易突破鸡的免疫屏障。当鸡群被强毒感染后,少数免疫效果不好、抗体水平低的鸡就会发病。

2 临诊症状

该病发生在经过多次免疫的鸡群,多呈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低,传播速度慢,一般呈零星死亡。成年蛋鸡主要表现为产畸形蛋、软皮蛋,破蛋增多,产蛋率下降20%~40%。其他临诊症状不明显,个别鸡鸡冠发紫,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发病初期肠道粪便发细发碎、后期粪便呈黄白色、黄绿色稀便,有的鸡有呼吸道症状,咳嗽,个别康复鸡出现歪头、扭颈等神经症状。雏鸡多发生在40日龄左右,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张口伸颈,呼吸困难,有“呼噜”声,咳嗽,口中有黏液,有甩头和吞咽等排出黏液的动作,有些病鸡还出现扭头、歪头、头向后仰、翅下垂、腿麻痹等神经症状。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病鸡剖检变化不典型,常见鼻腔、喉头和气管内积存有浆液性渗出物,腺胃变薄、变软,个别鸡腺胃有出血,十二指肠肿胀,肠道内出现黄色空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幼鸡常见气囊壁浑浊,胸气囊和腹气囊有大量黄色干酪样物,肠壁浆膜面发灰色或紫红色,肠壁发厚。该病多与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

3 防治措施

防治该病应坚持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3.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一是生产区设置消毒室,平时供工作人员进出场消毒,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供工作人员进出时鞋底消毒。消毒能够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大大降低鸡群发病机会。其中消毒剂的选择十分重要,现有消毒剂中,安全高效的当属碘制剂,但是络合技术不好的碘刺激性比较大,所以一定要选择优秀的络合碘。要坚持定期开展带鸡消毒,消毒药品要定期更换,以免产生耐药性。二是鸡舍窗口处要安装防护网,防止飞禽及其他动物进入。三是严禁从疫区、受威胁区引进种雏鸡、饲料及用具等。四是禁止买鸡人、运输车及蛋箱、蛋笼等进入鸡场,防止带进市场上污染的病毒。

3.2科学免疫

一是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要有针对性,必须结合种鸡场和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来制定,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也不能凭老经验办事。有的养鸡户从开始养鸡,十几年来一直沿用一套免疫程序,出问题后还想不通,说“以前都是这样做的”。制定免疫程序时,要特别重视母源抗体的影响,母源抗体的HI值在4log2以下时,才可首免,有条件的鸡场,最好是开展抗体监测,以便准确把握免疫时机。克服母源抗体对雏鸡免疫效果影响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弱毒苗与灭活苗同时免疫,其中活苗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产生局部免疫;灭活苗注射后则释放缓慢,可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最佳的体液免疫,使抗体水平高,维持时间长。如首免时采用油乳剂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0.2~0.3ml,同时应用IV系或Clone-30疫苗滴鼻点眼,这样可使雏鸡获得较长的免疫期和较强的免疫力。

二是使用质量可靠的疫苗。购买疫苗时,最好到当地的动物防疫机构购买。弱毒疫苗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有冷藏设备,不能放在高温和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反复冻融而失效。冻干的弱毒苗失真空的不能用,油佐剂灭活苗分层的不能用。

三是规范免疫操作规程。在免疫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免疫途径和免疫方式,免疫操作要严格、规范,特别是在采用点眼、滴鼻法免疫时,一定要将疫苗准确地滴在眼内或鼻内,等疫苗确实进入鼻、眼内后再松手,以免疫苗被鸡甩出,造成免疫不确实。如果滴眼时鸡刚好闭眼、滴鼻时鸡打喷嚏或鼻孔产生气泡现象,必须重复接种。饮水免疫时要注意水质、水量和pH等因素的影响,稀释疫苗用水不得含有金属离子、抗生素和消毒剂等可使疫苗灭活的因素;用水量一般为鸡日饮水量的30%,疫苗用量高于平均用量的2~3倍,保证所有的鸡同时喝到疫苗水,并在0.5~1 h内饮完,确保免疫效果。弱毒疫苗一经稀释后要尽快用完,以免减效或失效。油乳剂灭活苗采取皮下或肌肉注射方法,使用前要使油苗温度升至室温。无论何种疫苗,使用时剂量一定要准确,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防止漏免。

四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应激。接种疫苗时不要与断喙、转群、换料等工作同时进行。要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鸡舍温度、湿度过高过低。在接种疫苗前后48 h内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VC、速补等,尽量降低鸡群的应激反应。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免疫增效剂如黄芪多糖、亚硒酸钠、VE等,增强免疫效果。

总之,免疫过程中要注意免疫途径、免疫方法、免疫次序和免疫次数,消除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做好与免疫相关的工作,确保免疫效果,提高鸡群免疫应答的整齐度。

3.3加强新城疫抗体监测

开展新城疫抗体监测不仅可以了解免疫效果,而且还可以及时检测出隐性感染鸡,将新城疫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还可指导免疫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免疫程序。

3.4加强其他疫病的防治

特别是对免疫系统功能造成损害的疫病如马立克氏病、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贫血等,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机体对新城疫免疫应答能力。

3.5发病后的控制措施

鸡场一旦发生该病,一是深埋或焚烧病死鸡,淘汰病重鸡,隔离有症状的鸡,对病死鸡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二是对未发病的鸡群进行紧急接种。可采用倍量IV系疫苗滴鼻点眼,同时可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苗进行紧急预防。一般不宜采用大剂量中等毒力的Ⅰ系疫苗作紧急预防,因其接种后易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影响鸡的产蛋率,并且鸡群恢复时间较长,死亡率相对较高。

4 小结

防疫是养鸡生产的头等大事,养殖户应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认真做好鸡群的防疫工作。非典型性鸡新城疫是一种常见病,尽管其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不高,但仍然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必须了解发病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S858.31

B

1004-5090(2015)12-0041-03

2015-10-25)

猜你喜欢
养鸡户活苗母源
印尼养殖户免费送鸡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鹅群安管严防疫
非典型新城疫高发鸡场如何应用灭活油乳剂苗
专业合作社规模出优势
肉鸡啄羽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