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痘的诊断与防治

2015-03-20 11:36张增博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23期
关键词:痘疹痘病毒丘疹

张增博

(三门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猪痘的诊断与防治

张增博

(三门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三门峡472000)

猪痘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发生特殊的红斑、丘疹、脓包和结痂等。该病主要通过叮咬方式机械性传播,如猪血虱、蚊蝇等。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各种并发症,影响猪健康生长,给养殖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

猪痘病毒一般不能由病猪直接传染给健康猪,主要是通过猪血虱、蚊、蝇等体外寄生虫间接传播,潜伏期为1 w左右。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常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秋阴雨寒冷季节,呈散发、点发或地方流行态势。尤其是当猪舍通风不畅、环境潮湿或营养状况不佳时,可能造成流行。通常发病率较高,同群可达100%,但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5%,多数是因并发症而死亡。

2 临床症状

猪痘是典型的痘诊病,多发于幼猪、育肥猪。当猪感染该病毒1 w左右后,可依次出现斑点期、丘疹期、水泡期、脓疱期和结痂期等病理过程,体表特征分别是充血、红疹、出水、流脓,最后出现结痂。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2℃,精神萎靡,鼻黏膜和眼结膜潮红、肿胀并有黏液性分泌物渗出。典型症状是下腹部和四肢内侧、眼睑、皮肤皱褶等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痘疹,严重时也在背部或身体两侧可见。患猪表现为奇痒难耐、磨蹭墙壁和围栏。该病多为良性经过,病程10~50 d不等,病死率不高,但如果管理不善,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继发感染,造成病猪死亡,尤以幼龄猪为重,死亡率可达20%。

3 病理剖检

猪痘主要发生于鼻镜、鼻孔、唇、齿龈、颊部、乳头、齿板、腹下、腹侧和四肢内侧的皮肤等处,也可发生在背部皮肤,剖检可见猪的咽、口腔、胃和气管常发生疱疹。该病主要引起体表皮肤损伤,发病初期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上皮增生形成丘疹。病灶随着初期的充血和淋巴肿胀以及上皮增生而形成丘疹,增生的组织深入内层,坏死上皮层最后迅速发展成为光滑的棕黄色痂块。

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区别圆环病毒病、水疱病、湿疹、猪丹毒、猪水疱性疹、水疱性口炎、葡萄球菌病和口蹄疫。

4 预防与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有效疫苗可供预防用,康复猪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主要是通过预防来阻止此病的发生,如加强饲养管理,勤于观察,搞好卫生,做好猪舍的消毒与驱蝇灭虱工作;抓好源头防控,搞好检疫工作,对新引入猪要搞好检疫,隔离饲养10 d左右,观察无病后方能合群;防止皮肤损伤,对栏圈的尖锐物及时清除,避免刺伤和划伤,同时应防止猪只咬斗。育肥猪尽量原窝饲养,减少合群的次数和数量,从而减少猪只互相咬斗;消除免疫抑制因素,做好猪圆环病、猪蓝耳病等的防疫工作,减少免疫抑制疫病发生。同时应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做到无霉变、无腐败变质,并科学合理用药,严禁滥用药物。

发现病猪后,应立即隔离,及时进行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痘疹部位,待清洗干净并干燥后涂抹紫药水或碘酊甘油等;若同时伴随体温升高,可采用磺胺类或抗菌素类药物,及时控制细菌性并发症。

S858.28

B

1004-5090(2015)12-0049-01

2015-10-20)

猜你喜欢
痘疹痘病毒丘疹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鼠痘
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治痘探析*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