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单招下中高职衔接研究

2015-03-20 15:07袁春花王富荣韩爱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对口毕业生课程体系

袁春花,王富荣,韩爱军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2.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661)

对口单招下中高职衔接研究

袁春花1,王富荣1,韩爱军2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2.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661)

近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招生制度、统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学分互认、整合教学资源四个措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终身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我国逐步改革高职招生方式,招收对口中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生的时间不长,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要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促进人才培养。开展中高职衔接具有必要性。

1.1 中高职衔接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发展终身教育对于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不稳定,而要发生变化,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中高职衔接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继续学习的渠道,是发展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措施。

1.2 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企业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一线产业技术工人的需求。但是产业发展还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吸纳一部分中职毕业生,把他们培养成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在中职阶段,中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中学毕业生考生相比较,他们具有专业优势。优化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对口招收学生,更符合教育规律。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1.3 中高职衔接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和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虽然我国政府和职业院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职业教育条件。但是我国职业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中高职衔接,能有效地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中高职院院校共享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实训场所、教师资源等,能极大地提高中高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升学动力

由于中职学校担心学校的利益受到损失,缺乏组织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的动力。一些中职毕业生不仅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也对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愿意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中职毕业生人数较少,虽然各高职院校扩大了对口招收中职学生的比例,但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

2.2 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由于对口招生人数占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比例还比较低,中职生还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高职院校还没有把中高职衔接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设置课程各行其是,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课程内容重复率比较高,既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来说,要招收的中职毕业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能从基本概念开始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就有一定的梯度。

2.3 评价体系缺乏一致性

中高职院校都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中高职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还缺乏一致性,评价考核成绩不具有可比性。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效衔接,探索中高职学生学分转换制度、技能水平互认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推进中高职协调衔接的措施

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连接,必须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由政府牵头,通过专家研讨、市场调研,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标准、评价体系,实现中高职衔接。

3.1 改革对口招生制度

中职学生文化水平较低,如果以文化考试作为唯一的招生依据,对中职学生和高职院校都不利。针对这一问题,对中职生进行单独命题,合理分配文化考试分数和专业能力考核分数的权重,确保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中职优秀毕业生能升入高职院校就读。

2013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 “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中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目前有三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方式。一是单独招生,二是“3+2”中高职贯通模式,三是对口单招。这些招生考试都在逐步降低文化课成绩的权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考核成绩的权重,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一些高职院校试点技能拔尖学生免试入学,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以及其他技能拔尖人才,由高职院校免试录取,逐步形成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样化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录取制度。

3.2 统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课程。中高职教师组成课题组,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中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依据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中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途径,确定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高职院校课程有效衔接。

3.3 大力推行学分制,实现中高职学分互认

针对中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大力推行学分制,中高职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对于一些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中高职互认学分,有利于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爱好的课程学习,有利于提高中高职教育效率。

3.4 共享实践基地,整合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是中高职教育的共同特色和要求。由于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经费较少、师资薄弱,导致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各种努力,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起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一些企业也积极与高职院校合作,为高职院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中高职共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不仅有利于综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还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率。

中高职院校合作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制定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标准,实现教学资源库网络化,中高职院校互通有无,合作完成研究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中高职衔接不仅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更要多方共同努力,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1]贾艳丽.对口单招模式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2(35).

[2]范金玲.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的研究和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6).

[3]赵迁远,田旺军.中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衔接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4).

责任编辑 仇大勇

The Continuity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Higher Single Stroke

YUAN Chunhua1,WANG Furong1,HAN Aijun2

(1.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2.Jiangsu Hai’an Shuanglou secondary school,Nantong Jiangsu 226661,China)

Recent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ntinuity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develop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 high-skilled talents.While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because of the lat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ccordingly,four measures such as reforming the enrollment system,coordina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ultivating schemes,recognizing the mutual credits,and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

continuity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lifelong education

G641

A

1674-5787(2015)02-0001-03

10.13887/j.cnki.jccee.2015(2).1

2014-11-18

本文系2013年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项目“对口单招下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YB21)研究成果之一。

袁春花(1980—),女,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富荣(1968—),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韩爱军(1976—),男,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对口毕业生课程体系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