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2015-03-20 15:07帆,周强,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周 帆,周 强,向 海

(1.重庆三峡学院;2.重庆万州沙河中学,重庆 万州 404100)

对新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周 帆1,周 强1,向 海2

(1.重庆三峡学院;2.重庆万州沙河中学,重庆 万州 4041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又出台了一些惠农政策,这更有利于现阶段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我国一直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格格不入,也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文章主要从劳动力素质、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经济结构等方面对新时期农村贫困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农村;贫困现状;原因;思考

1 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贫困依然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贫困人口数量虽然在不断下降,但仍有一定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政府扶贫方面的工作以及农民自身的不断努力下,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贫困人口收入逐年增加,农村贫困状况逐渐缓解。这种趋势一直贯穿于我国20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并且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第二,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性。现代社会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疆域广阔,各个地区发展十分不协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逐年在扩大。从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在很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农村都已经进入了小康的生活,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城市的消费水平。但是西部很大部分自然条件很差的区域,农村经济依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态势。

第三,在农村居民中大多数收入很低,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不少农村地区人均GDP与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此外,在贫困地区,残疾和贫困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残疾和贫苦造成的劳动力缺失增加了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而贫困地区缺少有效的公共健康手段和医药服务增加了残疾的机会。这样就很容易陷入越病越穷,越穷越病的恶性循环。

2 新时期农村贫困的原因

新时期我国的贫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劳动力素质、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经济结构等方面探讨新时期农村贫困的原因。

2.1 劳动力素质低

(1)受教育水平有限,科技文化领域素质很低。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很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在农村大范围推广或推广缓慢,农业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带来效益。

(2)思想观念落后与进取心不足。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进取。他们的人生观是听天由命的、得过且过;他们的生产观是重农抑商、好逸恶劳;他们的消费观是温饱第一、有饭同吃。以及崇拜鬼神的文化观,重义轻利的伦理观,终守故土的乡土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由于农民这些传统的心理和僵化的思维,使他们的创业激情和风险承受力都相当的微弱,他们安于贫困,消极无为,对现状极易满足,甚至安贫乐道,与世无争,麻木不仁。这与农业现代化所要求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效益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2.2 环境和各种资源的约束

(1)环境和物质资源的约束,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率不高。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但是可用耕地面积不多。各种农作物种植层面极其有限,很多地域与投资比率极不相协调。在现实的技术条件下,只是更多地向土地索取更多的效益,因为新投入的生产要素仅仅和相对较少的土地相结合,从而引起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收益递减。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近几年来,由于工业的大力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暴涨,自然环境逐步恶化,引发很多地方耕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增多,以及盲目发展工业园区乱占耕地等问题。农业在承受市场和政策风险的同时,还必须要承受自然灾害风险,农业的这种弱质性特点也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2.3 经济方式不当

(1)生产开发方式不合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开发方式始终是一种围绕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初级开发方式,而不是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深度开发,农业就是粮食在相当长时间内几乎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在以粮食为纲口号的影响下,没有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一些农民为了增加粮食,不惜毁林开荒造成了生态条件的恶化、农业环境的恶化、生态经济效益递减的恶性循环。

(2)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规模偏小。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继出现了农产品增收难,农产品价格低廉的情况。农作物的增产却不给农民带来增收,其主要原因是产业和产品结构协调不合理。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已经上升,有些农产品价格甚至高于部分发达国家水平,仅仅靠提高价格已无济于事。但是现在很多的农产品成本过高、质量不好,很难适应市场化的需求,由此带来的是大量农产品积压,引发农产品价格下跌。

2.4 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欠收

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农民减收甚至绝收。如果农业遇到自然灾害,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绝产绝收。我国很多地区都是靠天吃饭的,现代自然风险带来的破坏性极其严重。现阶段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引起的环境恶化也在加剧自然灾害出现的频度和强度。

3 解决新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对新时期新阶段制约农村贫困的原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本人的理论知识水平与社会实践经验,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以下七项对策。

3.1 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的教育素质

一是提升现阶段农村的教育科技水平。完善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让农村的义务教育工作做实做细,真正让适龄儿童都有书可读,大力提升农村农业人口的整体素质。逐步提升对农村居民的职业培训,要深入开展农村基础技术知识的培训或指导,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现实性问题,让农村居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空间;二是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让农村自身的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吸引外来的优秀农业技术性人才。

3.2 健全各种就业体制

就业是安邦之本,切实加强和推进基层就业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首先是加大就业投资,提供各种岗位。加快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拓宽渠道;其次加快非农化转移。取消限制流动就业的各种歧视性文件。降低进城的门槛,让进城务工劳动力增加就业收入,为人口的流动创造良好环境,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3.3 提高扶贫力度,改善农民生存生活条件

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大部分都还处于没有脱贫的状态。“十五”期间,要大力解决这些问题。如:实施退耕还林等,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逐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工作力度,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健康水平。

3.4 调整和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

据农村贫困地区的考察情况统计:贫困地区无法脱贫的重要原因就是单一的生产结构。要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打破贫困地区的产业链条,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拓宽增收渠道。政府部门要花大力气发展各种加工工业,建设地方特色的龙头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增长、增收、增资的良性循环。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大力投资和扶持广大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3.5 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

要着力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能给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可直接带动农民收入;也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对农村消费市场扩大也有很多好处,能进一步消化过剩生产,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3.6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必须保证农村困难群体正常生活需要,依法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各种生存权利。二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和强度。让广大群众获得必要的医疗保障,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真正受益。三是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解除农民自身的后顾之忧。

[1]陆子修.农村问题答案不在农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陈桂隶,春桃.中国农民调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1998.

[4]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编著.中国农村50年[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

[5]程贵铭.农村社会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顾益康.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7]孔祥智.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8]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9]张遂,等.中国三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周丁力

F323

A

1674-5787(2015)02-0029-03

10.13887/j.cnki.jccee.2015(2).8

2014-12-12

周帆(1982—),男,重庆万州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