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

2015-03-20 15:07贾小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网民舆论

黄 芮,贾小骞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网络舆论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

黄 芮,贾小骞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影响包括有助于促使政务透明化,提高政策制定参与度;弘扬社会正气,推动政策议程;维护公共利益,使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其有效性。消极影响是官僚主义阻碍网络舆论的发展及政策制定,不均衡参与造成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虚假信息可能造成政策制定的决策失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网民和规范网络舆论管理等措施,将有助于规避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

网络舆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政策制定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是指公民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网络语言表达民意,直接或间接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进行舆论监督,以达到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从而实现自身诉求的过程。在网络时代,我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来自互联网不同的声音日渐影响政府的行政行为。在此背景下,政府应该避害就利,正确利用网络舆论,制定科学民主的公共政策。

1 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新因素

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途径呈现出从形式多样走向实质性多样的特点,如请愿、听证会、公众咨询、信访、研讨以及人大代表介入等多种政治参与形式。虽然这些方式对公民直接参政议政和拓宽政策议题来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是有一些群众呼声很高的有关时政热点问题没有成为议题,公众诉求未能传达到政府。随着我国网民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民意和社会舆论集中在互联网上反映出来,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许多重大的公共事件都是由网民在互联网上率先发布消息后,传统媒体才跟进报道,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态势,进而影响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制定。广州市番禺垃圾焚烧场选址一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番禺居民从媒体、互联网和民间渠道得知当地将兴建垃圾焚烧场,纷纷在各大网站、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对垃圾焚烧场建设毫不知情,侵犯了他们的人身权和环境使用权。附近居民和企业业主共同发起了签名抗议活动,甚至集体上访反对在当地建设垃圾焚烧场。在网络舆论的影响和市民反对的情况下,市政府表示暂缓“垃圾焚烧场”项目,组织市民广泛讨论,最终根据群众意见、环评分析和专家论证,重新确定垃圾处理的方式和选择垃圾处理地址。

网络舆论对番禺垃圾焚烧场的选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大多是在网民和政府的共同关注下,走进了公平正义的理性解决渠道[1]。一方面,网络舆论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又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2]。网络活动具有匿名性、自由交互性等特点,同一事件的真假的报道使网络舆论出现偏差,影响公众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借助网络舆论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是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

2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双重影响

2003年的“孙志刚案”以及由此国务院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掀起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热潮。越来越多的网络舆论事件证明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呈逐渐扩大的趋势。网络舆论犹如一把“双刃剑”,可能给社区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1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第一,促使政务透明化,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力度。政府部门信息繁多,网络舆论的兴起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平台。网络舆论的监督范围更加广泛,网民能时刻关注国家事务和社会热点问题,政务工作更加透明,提高了行政的公平性。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成为 “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3]。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有关政府信息,激发不同利益取向的公众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从而提高公民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4]。

第二,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对立公共政策议程。网络舆论就像一杆秤,它衡量社会中的是与非,对人们的思想发挥了导向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不仅可以弘扬社会正气,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的特性,打破了信息传递的障碍,为公众讨论公共政策问题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使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主体向大众扩散[5]。网络能把公民对公共政策的意见及时地传递给政府,并传递给其他民众,形成社会舆论压力,使社会问题尽快进入决策议程,有助于推动政府建立合理的公共政策议程。

第三,维护人民的利益,使公共政策更加人性化。网络催生了一种崭新的中国式民主政治,所有人参与政治的机会趋于均等。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使人民群众敢于发言,积极参与到民主政治,发挥了舆论监督工作。以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为基础,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运行中的权力进行监督,增强了人们对实现民主政治的信心,从而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时,网络舆论反映民声,为政治民主提供了可能性,适应了现代民主治理的趋势。公众参与不仅能提高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度,还能促进人们追求民主价值。

第四,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由于网络是评价公共政策是否合理的重要渠道,政府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广泛听取民意,才能不断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人们借助网络追求民主政治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政府通过网络舆论及时、准确地了解民众意愿,有利于减少信息失真。网络舆论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心声和实际需求,为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网络舆论的自由性、超越时空性和共享性特征,是网络舆论传播的多元化和网络舆论参与便捷性的基础,这能使政府及时广纳民意,汇聚民智,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2.2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

第一,官僚主义阻碍了网络舆论传播以及公共政策制定。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进行褒贬与评价。这些部门十分重视正面宣传,而面对媒体采访报道负面问题时,他们不但消极地对待,甚至还搞“秋后算账”,抵制网络舆论监督。这些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网络舆论职能发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二,不均衡参与导致政策缺乏代表性。在互联网环境下,公众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资讯,进行舆论监督,参与公共管理,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将部分公众拒之门外,进而产生“数字鸿沟”。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明显,在中国数字鸿沟依然存在[6]。因地域、阶层、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而产生的差异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偏差。因此,“数字鸿沟”影响了公共政策的代表性和公平性。

第三,网络虚假信息可能导致政策决策失误。互联网的公共话语空间具有虚拟性,在“匿名网络制服”效应的作用下,个体淡化了现实社会的责任,脱离社会现实进入一个自我评价环境。因此,网络上的公众意见难免带有个人倾向,甚至出现散布谣言、发放虚假信息等行为,以达到扰乱公共秩序,影响公共政策的目的。所以,在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中,自律意识薄弱的网民为了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披露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故意发布虚假的、有害的信息,这不利于决策者掌握真实的情况,导致决策失误。

3 应对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对策

网络舆论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它拓宽了了解民意的新途径,提高了制定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使公共政策更加人性化。然而,它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发挥网络舆论对制定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应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依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舆论管理立法体系,加快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使网民明确网络舆论监督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以及应尽的社会责任,保障网络信息和人身财产安全,切实维护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还应该出台网络舆论管理制度,健全网络舆论管理体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为舆论监督营造宽松的环境。

3.2 提高网民的素质和民主参政的能力

网民是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其个人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只有提高网民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网民综合运用法律的能力和道德手段,才能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性。网络给不同群体提供了诉求和表达政治参与的平台,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网民的社会道德自律意识淡薄,网络上存在大量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努力培育网民的素质,尤其是网络道德素质,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道德要求,提高其网络参与力度。

3.3 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

通过网络散播虚假的、有害的信息,不仅给制定公共政策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降低民众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度,甚至打击他们参与公共政策讨论的热情。为了避免传播虚假和有害的网络舆论,应该大力培育网民的媒介素养,让广大网民认识到网络舆论是政府了解民意、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途径,而不是用来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散播虚假信息的平台。政府应制定实名上网的制度,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4 结语

在信息膨胀、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网络舆论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不容小觑。政府应利用好网络舆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建立一个民主和法制社会。

[1]董敏.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和伪监督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刘雪明,曹迎宾.公共政策终结的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探讨,2014(4).

[3]孙旭培,吴麟.施放“决策气球”与公共政策制定[J].当代传播,2006(6).

[4]黄芳娟.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决策的正面效应[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2).

[5]段继娟,祝青.论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13(1).

[6]靳德涛.网络舆论对我国政治结社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

责任编辑 王荣辉

Influences of the Public Opinion through Internet on the Public Policy Making

HUANG Rui,JIA Xiaoqi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The public opinion through interne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ublic policy making.The positive effects include that they can promote governments’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and the policy participation;improve the social justice,and the policy agenda;safeguard public interests,and make the policy more humane;promot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policy-making,and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The negative effects are that the bureaucracy hinders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y formulation,the unbalanced participation causes the non-representative policy,and the false information may lead to mistakes in decision making.By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cultivating the high-quality users,regulating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and taking other measures,people can avoid its negative impact and play the positive effect.

network public opinion;public participation;public policy;policy making

D630;G206

A

1674-5787(2015)02-0032-04

10.13887/j.cnki.jccee.2015(2).9

2015-02-22

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公共政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公共政策案例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州市教育科学项目“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黄芮(1990—),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贾小骞(1994—),女,甘肃定西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网民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