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2015-03-20 18:12钱冠连
外语与翻译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感外语

钱冠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钱冠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是确认某些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包括:三个决定外语成绩好坏的基本因素,三个基础性教授法,一套严守四个原则的稳定型教科书,两条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应该说,各种外语教学方法都源于一个基本理念,同样,各种方法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积累音感(语音刺激量)与语感(阅读量、写作量)。

外语教育,基本理念,音感,语感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受到广泛关注。我们需要从理论上认识它的现实意义。本文意在支持规划纲要,并争取对它有所裨益。

2. 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

现在让外语教师与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是:教学设备投入这么多,大家都有点不知道怎么教、怎么学了。传统的我国老一代学人(钱钟书那一代)学习外语的有效办法(如朗读、背诵与大量阅读),记住的人有,但是不多;多年来也进行了有实效的教学试验;除了引进许多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以外,我们自己也创建了某些有解释力的理论。努力教并教得好的教师有不少,努力学并学得好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但可以说外语教学并未收获大量投入所期望得到的回报。

根据笔者的观察,中国外语教学现存的问题主要有:(1)资金投入过多且投放有时不太准;(2)多媒体太花哨,有弱化人的与生俱来的语言创造性的危险,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如朗读、背诵与大量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3)课本上百种,但可为“本”者不多;(4)尚未有一套切实可靠、广为接受的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5)庞大的外语市场产业化有损于正常的外语教学;(6)美国人考中国人的纯分析性的形式化考试形成巨大的产业利润链,有时误事误人;(7)在有些地方,目标不明的外语教学改革,容易受错误思潮裹挟,前进一步退两步;(8)教学方法所依据的理论有不少是盲目的。

3.乔姆斯基的忠告

外语过关的必要条件(决定外语成绩好坏的基本事实)一直没有弄清楚,当然就无法找到与确认基本理论究竟是什么。在未弄清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就去花大力气创造与发展充分条件(课堂内教学、课外自学、教师素质、教材编写方针、评价老师与学生的体系、外语环境、硬件投入、引进外教,引进理论与创造自己的理论等等),效果必然是不稳固的,要打折扣的或者是不可靠的。

生成语法大师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对“新的教育技术”、“以新技术所规定的一些项目来重新设计课程”、“客观试验”(“客观测试”)保持着警觉,并说那是“一种真正的危险”。他还断言“这些方法(指新技术、一些技术训练——笔者注)可能加害与扭曲创造能力的正常发展”。他曾经指出“一种真正的人的存在,无一例外地是以智力创造活动为其特征的……现在存在着一种很大的压力,竞相利用新的教育技术,借助最新的科学发展来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法。以事论事,这没有什么值得反对的。然而重要的是,对一种真正的危险必须保持警觉:那些新知识与新的技术,对所教学的内容与如何教学的性质将进行规定,而不是去实现教育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是按另外的理据与原理来设定的。让我说得具体些就是,在语言教学、算术教学和其他领域中,技巧甚至技术是用来快速有效地灌输需要技能的行为。接下来自然是使出了新的诱惑性招数:以新技术所规定的一些项目来重新设计课程。须知,利用‘控制着的行为’(controlling behavior)的概念,加强技术训练等来发明一套理论,并非难事。另外,做一些肯定能显示这些方法的效果的客观试验,使其达到一定的效果,且这些效果也能迎合这些试验,也不困难。但诸如此类的成功并不能显示,某一重要的教育目标业已达到。这些试验并不能表明,把中心放在发展学生的技巧性行为上就是重要的。关于人的智力,我们知之甚少,这一情况至少提示出另外一些颇具不同味道的东西来,这便是:这些方法可能加害与扭曲创造能力的正常发展,因为,这些方法削减了呈现在爱探索的头脑面前的这些材料的范围与复杂性,把行为放在一些固定的框框之内限制起来了”1(Chomsky,N.1972, see Baghramian,M.1999:295)。

在几十年以前,他就能预见到这些方法——新的教育技术、以新技术所规定的一些项目来重新设计课程、客观试验(客观测试)——可能加害与扭曲创造能力的正常发展。这真是一种远见卓识。那些以分析性考试(所谓标准化考试)为产业的人,对这样的忠告是不以为然的。甚至还会说这种观点是保守的、落后的。他们可能会质问:新技术怎么会妨碍教育呢?我们现在在一切领域里不是每天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利用新技术吗?请注意:他反对的不是新技术,他提出的警告是:“那些方法可能加害与扭曲创造能力的正常发展。”他反复指出,人是能利用有限的句子结构创造出无限的话语的。有这种心智结构的人必然是以“智力创造活动为其特征的”。但是,“刺激——反应”行为论会导致把人的行为控制起来,反复灌之以高强度的种种机械训练,必然会把人的创造能力弱化,这显然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4.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我们认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1)三个定大局的基本因素;2)三个基础性教授法;3)贯彻一套持守四个原则的稳定型的课本;4)两条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以下拟对上述问题分别进行探讨:

第一、三个定大局的基本因素。决定外语成绩好坏大致上取决于三个基本事实。本文作者十多年前对外语过关的必要条件的认识是(钱冠连 1990:42):

初期阶段外语成绩=语音刺激量+阅读量+其他因素

初期过后外语成绩=阅读量+语音刺激量+其他因素

其中的第一个公式,基本上借用了苏联语言学家马尔科夫公式“外语成绩的好坏等于阅读数量”。上两式中,“语音刺激量”与“阅读量”位置的变换,表明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的变化。

现在,笔者以为,决定外语成绩好坏大致上取决于三个基本事实:初期阶段的听说的次数,终生的阅读的数量,伴随一生的兴趣程度。优良的传统办法如朗读、背诵(加大语音刺激量)与加大阅读量刚好就是符合了前两条。

此后,我们就能认定,最好的外语教师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认清这三个事实的人。

第二、三个基础性教授法。其主要包括:(1)一切制造、保持音感(语音刺激量)与语感(阅读量)的方法;(2)有趣的方法;(3)贯穿智慧于一切活动中的方针。鼓励其他教授法相辅相成。

第三、贯彻一套持守四个原则的稳定型的课本。其编写原则是:入选作品必须是经典的、有智慧的、有百科全书式价值的、尽可能趣味性强的。

这套课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反映人类文明的基本成果的各个方面的经典课文:哲学、文学(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科学、科学家传记、伟人传记、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科学、侦探小说、幽默小品、民间文学、寓言……它占了课本的80%份量。可以一用上百年不变。这便是稳定性。当然,我们在这里对课本内容的分类可能偶有交叉。

二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可依据以上四条原则再选编另外20%与时代合拍的课文。

第四、两条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一般大学本科生外语过关的标准可以考虑为:(1)在自己相关学科或领域内,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听得懂(允许听不懂再问)、讲得出(允许不流畅),(2)在自己相关学科或领域内,能借助辞典阅读外文原版书籍。

外语专业本科生外语过关的模糊标准可以考虑为:(1)在自己相关学科或领域内,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听得懂、讲得流畅;(2)在自己相关学科或领域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

我们欢迎外语过关的量化标准,但建议量化标准能将外语使用者的特殊要求、特殊习惯、个体生理状态考虑进去。

5.各种方法都源于一套基本理念

世界上科学的、美的、和谐的东西,往往是简单的、方便的。宇宙的结构、生物体的结构、人体的结构,一定是方便它自身的。母语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学一门外语哪里要那么多的投资去购置仪器、工具、器具?甚至要闹到“电化”的地步?语言是不会为难人的——这是一个基本信念。笔者不反对使用一两件方便的、有效的电子工具,例如录(放)音机与电子有声词典。录音机干什么?听录音,便于积累丰富的音感。一篇课本听20遍都不算多。有声词典干什么?有些人只查出词义就完事了,下次碰上同一个词,以为是生词,还是要查。原因何在?第一次查它的时候没有听它的发音(听10次是最少的)。人记得住一个词,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保存了它的音感(语音刺激量)。至于词义,是在持续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真正把握了它们的所谓意义。“持续地使用语言”就是积累语感,就是不断地扩大阅读量与写作量。“不断地扩大阅读量与写作量”既是学习外语的目的,也是学习外语的手段。

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是:现在的外语院校没有多少学生在朗读。如果多数学生不朗读,领导和老师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学外语不背诵,是很难培养起语感的,也是很难把外语“学到家”的。一个从娘胎里就听汉语的中国人学汉语时都要背诵,学习一种完全陌生的外语,如果不要求背诵,教师有没有尽到教导之责?

没有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大量听说的学生没能把外语学好,当然他(她)自己要负责的。要不要求学生这样做,是教师的责任。一个人如果认认真真地读了100本外语书(尤其是小说),那一门外语你想忘,也忘不了。

人自身的一些器官是最有效的学习外语的“设备”。人自身的最方便、最靠近、最有效的器官——眼(读、写、译)、耳(听)、舌(说)、手(写、译)——如不花心思去用好,而是另外花钱、花心思去制造与购买身体之外的太多无甚大效的设备,这似乎是自己折腾自己。

6.结语

笔者认为,不管何种外语教育方法,都源于一个基本理念,同样,各种方法都指向同一个目的——积累音感(语音刺激量)与语感(阅读量、写作量)。在此理念下,我们才能分辨出现行外语教学中那些盲目性的东西,才能保留传统外语教学方法中的精华,从根本上摆脱对各种涌入思潮的盲目跟从,找到真正切实高效的外语教学路径。

注释:

1.这句话的原文是:What little we know about human intelligence would at least suggest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that by diminishing the range and complexity of materials presented to the inquiring mind,by setting behavior in fixed patterns,these methods may harm and distort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bilities.(See Baghramian,1999:295.)

Chomsky,N.1972,Form and meaning in natural languages[A].Language and Mind[C].(revised edition.New 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Also,see Baghramian,M.1999.ModernPhilosophyOfLanguage[M].Counterpoint,P.O.Box 65793 Washington,D.C.

钱冠连,1990,音感召唤,《外语学刊》(5):40。

(钱冠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科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510420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大46(A)栋201室

H319

A

2095-9648(2015)01-0087-03

2014-10-10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感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