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第二版)述评

2015-03-20 18:12张传根
外语与翻译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程译者译文

胡 玥 张传根

《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第二版)述评

胡 玥 张传根

2014年10月,方梦之和毛忠明主编的《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第二版)(以下简称“《教程》第二版”)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第一版于2005年3月问世,迅速成为畅销教材。编者于2008年对其作了第一次修订。2014年,又对本书作了第二次修订。《教程》第二版主要增加了“翻译的伦理”和“网络与翻译”两大板块。这两个章节的增补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分成4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入手,分析应用翻译在中国当代兴起的理论依据和时代必然,探讨《教程》畅销、长销的原因。第二部分简述皮姆的翻译伦理观,指出《教程》第二版适时增补“翻译的伦理”一节对应用翻译教学的理论价值。第三部分以数字时代应用翻译工作者的素养为切入点,分析《教程》第二版增补“网络与翻译”一章的现实意义。第四部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指出《教程》第二版个别有待商榷的地方。

1.“功能目的论”和《教程》第二版的畅销

目前,我国应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显著。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开放,翻译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翻译,还包括一切社科、经济、技术类等非文学翻译,其中很大一块是应用翻译。正如曾利沙(2013)所言,应用翻译外延极广,涵盖政府文件、对外宣传、军事科技、商贸经济、财经新闻、公司简介、企业营销、说明书、投资指南、法律文书、商务谈判、操作手册、广告商标、旅游资料等。

文学翻译中适用的“等值”翻译观在应用翻译实践中显得捉襟见肘。而德国的“功能目的论”创造性地提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Nord,1992:39)。“功能目的论”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和应用翻译,都提供了较为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而对应用类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更为明显。

应用翻译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2003-2011年,全国注册的翻译公司已达37179家,从业人员达到了119万。同时,伴随着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专业硕士(MTI)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专业翻译教学要求应用翻译教学和研究顺应时代要求。

新时代呼唤新教材。2005年,方梦之和毛忠明主编的《教程》的问世顺应时代需求,成为很多学校应用翻译教学的首选教材和考研的必备用书。主编方梦之集专业科技翻译工作者、高校翻译教授、著名学者、翻译学刊出版人、译学辞典编撰人等多重身份,积毕生之功力,专攻应用翻译理论,出色地缔造了应用翻译理论的有机系统(钱纪芳,2014)。由方梦之牵头主编这套应用翻译教程再合适不过。其实,《教程》第二版各章节的编者都是应用翻译各领域的专家。详见下表:

方梦之负责全书的统稿和修订。应用翻译门类多、领域广,涉及各种不同的文体,因此,方梦之邀请了应用翻译各学科的领军人物,优势互补,共同完成这一学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翻译教程的编写。各章的编写,有的侧重英译汉,有的侧重汉译英,有的两者兼顾,从总体上说,正好互补。这样的编写模式也是该教材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用翻译的教学除了一些共核的理论知识,如文体学、功能目的论,自身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有些院校需要“科技翻译”,有的需要“新闻翻译”,有的需要“旅游翻译”,不一而足。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学业特长组织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灵活、实用。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并举,教学实践性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应用翻译以满足顾客或委托人的需要为宗旨,就翻译的性质而言,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翻译类别。以一则新闻翻译为例:

原文:福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译文1:Economy in Fujian keeps on developing well.

译文2: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this year Fujian has been making a financial income of one million US dollars,which is 21.98% more than that of last year.

新闻最重要的是信息,没有信息不成新闻。译文1显然没有传递什么实际的新闻信息。译文2是译者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才确定的译文(岳峰、陈榕峰,2014)。由此可见,应用翻译与我们传统的文学翻译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没有系统的应用翻译学科知识的培训,难以胜任。笔者曾经在南京电视台担任新闻翻译,开始的译文虽然译得一字不漏,却被译审改得“体无完肤”,后来读了大量文体学的专著,并仔细研究了国外的报纸期刊上的新闻报道才明白之前的翻译策略完全不对路。方梦之和毛忠明的这本《教程》恰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四章从宏观上交代应用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面九章具体讲解应用翻译的主要分支,在讲解每一分支时同样做到了理论阐释和实践分析并举。这样的编排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

本书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编写上,独具匠心,易学易用。《教程》中每个章节的编写都非常注重翻译技巧的提炼和讲解。如《教程》第五章第三节在介绍普通科技文体翻译时,分别讲授以下技巧:

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的组合规避了同类翻译教程空洞说教的做法,深受读者欢迎。《教程》的畅销和长销正是主编顺应应用翻译大发展的浪潮,多位编者苦心孤诣的成果。

2.皮姆的翻译伦理观和《教程》第二版“翻译的伦理”一节的增补

对翻译伦理的探索与思考是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刘云虹, 2014)。应用翻译以服务为导向,需要译者对翻译事业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其研究必然离不开对翻译伦理的学习和研究。

皮姆(Pym)被认为是西方翻译伦理研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论译者的伦理》一书中提出,翻译应从广泛的社会意义上被看作“一种交际行为,为客户提供的、针对既定接受者的某一项专业服务”,并且,他强调,“翻译”一词应包括笔译、口译、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电影译制、字幕翻译等各种翻译形式在内的一切获取报酬的职业翻译(Pym,1997)。皮姆的翻译伦理观对应用翻译研究贡献颇大,过去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变译”、“节译”都被视为翻译的正常类型。《教程》第二版的第四章译品的类型详细介绍了全译、节译、改译、编译、摘译、综译等六种类型,反映了信息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简约化、凝练化的趋势。

在商业化的背景下,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凸显出风气浮躁、质量失控等种种问题与危机,亟待译学界从翻译伦理的角度进行反思与干预(刘云虹,2014)。《教程》与时俱进,在第二版中增添了“翻译伦理”一节,既反映了翻译伦理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又为应用翻译实践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3.数字时代下应用翻译工作者的素养

虽然翻译过程离不开笔耕手写,但是现代技术已经叩开了传统翻译之门,实际的翻译生产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方梦之、毛忠明,2014:VI)。应用翻译的发展本身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译者的翻译能力应该包括技术素养,即利用网上资料以及掌握翻译技术的能力。我们认为,数字时代下的应用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三种素养:

双语能力不能保证翻译能力。应用翻译由于文本的特殊性,对译者翻译策略的要求更高、更具体。翻译技术(translation technology)通常指机器翻译、翻译技术、术语管理、翻译文档资料管理、软件本地化,以及术语库、语料库等(方梦之,毛忠明,2014)。网络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翻译技术已经成为应用翻译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双语能力和应用翻译策略共同构成了应用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因此,《教程》因时制宜地增添了“网络与翻译”一章,重点阐述网络时代的翻译能力、因特网的辅助翻译功能、网络查询法和网上翻译工具,介绍了网上常用的翻译资源,如谷歌翻译中心、多语维基翻译器、英国国家语料库、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等。这些网络资源无疑会大大提高翻译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个别待商榷的地方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使用《教程》,也颇受学生欢迎。但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个别语料陈旧。如新闻翻译一章出现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叶利钦、希拉克政府等;“新词翻译”版块列举的一些新词,如疯牛病、BP机、丁克族、基因工程、克隆等,这些词显然不是新词了。

5.结语

近年来,随着应用翻译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应用翻译”为主题的教材出版也出现了井喷的现象,但是高质量的教材少之又少。方梦之和毛忠明主编的《教程》堪称应用翻译教程中的优秀之作。《教程》通过不断修订完善能更好满足新时代应用翻译的教学需要。

Nord,Christiane.1992.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or training[A].Ed.by Cay Dollerup and Anne Loddegaard.Teaching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C].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Pym,Anthony.1997.PouruneEthiqueduTraducteur[M]. Arras:Artois Presses Universite.

方梦之、毛忠明,2014,《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刘云虹,2014,译者伦理:身份、选择、责任——皮姆《论译者的伦理》解读[J],《中国翻译》(5):18-19。

钱纪芳,2014,试析方梦之教授的译学思想线路图[J], 《上海翻译》(3):41。

岳峰、陈榕烽,2014,从译审到翻译:MTI传媒翻译逆序教学法探索[J], 《中国翻译》(5):46。

曾利沙,2013, 应用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拓展方法论——兼论译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和价值观[J],《上海翻译》(3):2。

(胡 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讲师,博士生) 张传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

通讯地址:201815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014-11-10

猜你喜欢
教程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挽碧制作教程
I Like Thinking
高效渲染教程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