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高校党委的重要使命

2015-03-20 18:45钱立贤孙万代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建设者马克思主义

钱立贤,孙万代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高校党委的重要使命

钱立贤,孙万代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我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首要的、核心的功能和使命。本文从党的传统、时代发展的要求及高校本身的特色优势,论述了高校党委应把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党建;使命

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一指示鲜明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历史使命,精辟论述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点任务,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在本质上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首要功能高度契合。为此,高校党委要把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在青年中培养后备力量是党的光荣传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如何把青年培养教育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问题,并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层面都形成重要的成果。

众所周知,在我们党成立的早期,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进步青年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以北京大学为典型,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早期,它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当年的进步师生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和突出贡献,并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活动家和骨干力量,他们为发展和壮大党的力量、推动党的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自此以后,我们党一直重视高校和青年学生这一阵地,始终把在高校青年中培养党的后备力量作为推动党的事业的重要工作。

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在青年中培养后备力量,是基于党对青年培养教育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人类发展史表明,青年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始终处于特殊地位,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旦拥有成长的有利条件,他们便能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的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一直寄托于青年,青年就是希望,这是党全心全意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立足点。

党历来重视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中共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巩固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是党实现在青年中培养后备力量重要目标的根本保障。自1990年至今,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这些会议形成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为高等学校实现其教育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委的神圣使命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法律赋予高校党委的神圣使命。关于高校党委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依靠全体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这表明,高校在青年中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使命,它是党和国家站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高度,对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所提出的战略要求,是高校实现自身价值和功能的重要途径和光荣使命。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当前形势对高校党委使命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剧变,使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挫折。这一剧变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及其执政党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对国内外形势有了更加科学的研判和清醒的认识。尽管那一场剧变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依然存在。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处在时刻变化着的复杂国内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和执政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稍有不慎,党及其事业就会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为了沉着科学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党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始终将培养青年后备力量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障。党的这一重要战略部署,使得高校党委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肩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高校人才培养在面临复杂形势时的必然选择。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人生价值是高度统一的。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其精神实质包含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观、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观、人能够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观、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观。现实社会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念与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出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能够摆脱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人自身的束缚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个人发展层面应当追求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这与我们所说的健康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健康成长不仅意味着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技能,还要有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并在它们的指引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如此,我们最终的发展才是自由和全面的。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委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行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国家和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在阐述中国梦时,习总书记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的殷殷期盼和深情呼唤。高校作为汇聚优秀青年的阵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必然会扮演重要角色并承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全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养坚强的后续力量。这支力量就是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它由成千上万信仰坚定、人格健全、学识渊博、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汇聚而成。培养这支力量,高校党委必然要有所作为,那就是培养出有理论武装、有理想信念、有学识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高校党委实现中国梦的自觉行动和光荣使命。

三、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最佳阵地

高校是优秀青年的汇聚地。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达2000多万,高校成为青年人才的主要汇聚地。实践表明,青年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具有创造力强、思想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潮等特点。在当前政治经济和思想多元化日趋加剧的背景下,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经受了多重考验,这对于高校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挑战。如何把高校的大批青年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每个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使命。从党和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战略部署来看,高校首当其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阵地,主要原因就是高校汇聚了我们国家数量最多、文化层次最高的青年人才。如果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他们成长成才,我们就会失去继承和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坚强力量。基于此,高校理应成为青年学生的精神“钙”源地,高校党委理应承担起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神圣使命。

高校拥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优势资源。一是我国高校具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并延续至今。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发展时期,我国高校都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思想,这种先进的举措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始终能优先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好、环境优越。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教育研究体系,其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方方面面;其教学形式科学,易于被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接受。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成千上万青年学生正是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三是高校拥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优秀团队。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一批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他们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承担了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锋。除了这些教学人员外,高校还建立了以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他们关心学生的理想信念变化,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支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构成了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团队,他们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重要的人才资源。

高校党委具备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卓越能力和丰富经验。多年来,高校党委一直肩负着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在实施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高校党委形成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卓越能力。具体来说,包括领导事业发展的能力,即高校党委在领导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备卓越的领导力,它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谋划党建工作的能力;高校党委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谋划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新思路与新措施,既能做好规定动作,又能谋划创新性工作,使得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执行教育方针的能力;高校党委能不折不扣甚至是创新性地执行好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党委除了加强自身建设外,还能建立组织健全、战斗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它们是高校党委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化解复杂问题的能力;高校党委会不时地扮演“救火员”的角色,及时化解青年师生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倾向和言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三观”。除此外,高校党委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对高校开展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N].中国教育报,2014-12-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张兴海.大学价值实现的重要行动: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哲理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5]陈爱梅,张兴海.实施“百优青马工程”开创大学生信仰教育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

[6]陈清,刘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J].人民论坛,2014(14).

[7]刘建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实质[J].哲学研究,2013(1).

2015-03-03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2015jqz-30)。

钱立贤(1981- ),男,安徽枞阳人,长春师范大学助教,硕士,从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64

A

2095-7602(2015)05-0005-0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建设者马克思主义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建设者
福照到家!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