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2015-03-21 23:03程少平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服药血压

刘 平 程少平

(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包括心理、肥胖、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文献报道,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将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多因精神紧张,思虑过度,七情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劳累过度,嗜食肥甘,饮酒过度等致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经脉运行失常,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去诱因之外,关键在于药物治疗和护理指导,本文将对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高血压患者病例均符合“WHO”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73岁,Ⅰ级高血压病32例,Ⅱ级高血压病38例,Ⅲ级高血压病10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高血压知识的宣教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血压的正常值和异常范围,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的并发症、饮食、运动要求等,烟、茶、酒与血压的关系,基本知识可以印制成册,使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2.2 宣教形式

由专业护士每周一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也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制定个体化宣教计划。采用口头、图文宣传,利用病房走廊的宣传栏、健康教育卡片、出院指导卡片等。

2.3 示范训练

教患者及家属学会测量血压、脉搏等,并讲解影响测血压的因素,对文化程度低者,要反复讲解、示范,行个体化指导。

2.4 集体健康宣教

每周固定时间召集患者进行集体讲解,讲解有关高血压的一些知识,可利用多媒体、录像宣传等,直观生动的展示给患者。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宣传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因素,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出现并发症的严重后果,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宣传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使患者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3.2 做好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协助患者寻找引起高血压的可能因素,以便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控,保持乐观情绪。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护患共同分析治疗中出现的反复、血压波动及不良因素影响的原因,允许病人发泄心中的不满,鼓励病人说出引起焦虑、烦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稳定的情绪,改变其急躁、易怒的性格,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保持乐观态度,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3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每日测血压两次

教会患者听诊器的使用,袖带的放置部位及松紧程度,测血压的注意事项,并仔细记录下来,根据血压调整用药。测血压时测量肢体和身体不能动。接连袖带的橡皮管不能弯曲。测血压时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3.4 体重超重指导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肥胖的原因是人体摄入与消耗平衡失调致使机体脂肪的过度蓄积。减重的方法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少食油炸食品、快餐等;增加有氧体育锻炼如快步走、太极拳、健美操、慢跑、气功等。每日进行1~2个运动单元的运动,达到轻至中度的运动强度,并认真填写运动纪录。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BMI=体重(kg)/身高(m)2,以20~24为正常范围。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有益。因为体重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体重增加了,伴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即静脉的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增加,因此血压升高;相反,体重降低,血浆容量及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亦随之降低。

3.5 药物指导

根据患者血压状况,针对患者入院时的评估情况,护理指导人员反复宣讲高血压病人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益处。配置服药盒,使患者定时定量用药,防其漏服、多服及不按时服用,以达到逐步降压之目的。(1)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种类及药量,不可改变服药间隔时间或漏服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服药时忌饮酒;(2)服药以求最少剂量获得最佳疗效,掌握合理服药时间。短效药3次/d,第一次服药在清晨醒后即服,不可拖延时间,最后一次服药应下午六点之前,不可在睡前、尤其是睡前2 h内服药;长效、缓释剂应在清晨醒后即服用,每天只服用一次,这种服药方法对防止上午高血压有重要意义,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 h血压的作用;(3)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治疗。降压药通常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根据药物的疗效调整剂量,以维持量巩固疗效,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4)血压的控制:血压以逐渐降低为宜,不可降得过快、过低,以免引起心脏、肾脏供血不足,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等。一般来讲,年轻人血压控制在120/80~130/80 mm Hg(1 mm Hg=0.1333 kPa),老年人在120/80~140/90 mm Hg;(5)学会自我检测血压和定期复诊: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每天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及时准确的了解血压变化情况,方便随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血压计以水银柱血压计为佳,测压时遵守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的四定原则。

3.6 饮食指导

根据“食药同源”的原理和“食药同治”的理论进行食疗,如痰浊内阻,痰淤互结,清阳不升的患者,需饮食清淡,忌食油腻甜黏、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鸡肉、鸭肉等食品,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痰湿重者可给苡仁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山药粥以健脾除湿;肝阳偏亢者,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马兰头凉拌菜,常食绿豆汤、荠菜汤等;血脂过高患者可服三七花泡水代茶;肥胖病人适当控制食量,不宜过饱;而在盐的摄入方面,要求患者在入院后的前两个月时间内摄盐量减少1/2以上,以后开始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要求),并禁食腌制小菜。因体内钠盐过多,可导致体内抗利尿素分泌增高,使血压反射性升高。以清淡少脂为原则,少食动物脂肪,多吃新鲜水果与蔬菜及含钾高的食物,蔬菜和水果还有一个好处,能保持病人的大便通畅,减少便秘,避免排便用力后的血压升高。

3.7 烟、酒指导

中医学认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积热,灼伤脾肾阴;亦可损伤脾胃,痰浊内阻,清阳不升,也可诱发高血压病。烟中的尼古丁能收缩小动脉,促发高血压,烟中的一氧化碳损伤动脉内膜细胞,加重血小板的凝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从而使发生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而酒精与高血压病之间有独立的正相关关系。酒后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度以上饮酒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饮酒和吸烟的患者要加强教育,使之逐渐少吸烟、饮酒,直至改变这种不良嗜好。

3.8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使微血管扩张,血液增加,血压降低,防止动脉硬化。按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摩手指甲根部,二是按摩涌泉穴。

按摩手指甲根部的方法是:在手的大姆指的指甲根部,以另一只手的大姆指与食指夹住,转动的揉搓,然后,自指甲边缘朝指根方向慢慢地揉搓下去,勿用力过度,吸气时放松,呼气时施压,尽可能于早起、午间、就寝前做三次,这样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4 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行为、社会因素对高血压发生、发展和转归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能正确执行治疗方案,不注重辅助治疗方法,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康复和预后。做好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采用多种形式,多样化、生动化及强化式的引导或教育,才能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规范他们的服药及生活习惯,提高生存质量,促进人类健康,达到高血压的一级、二级预防。

[1] 兰继兵.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011,03.

[2] 岳春燕,陈莲.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

[3] 胡文霞,李世光,刘燕红.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0,04.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服药血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服药先分阴阳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