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5-03-21 23:03指导刘冬梅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泛酸痞满胃脘

党 辉 指导 刘冬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25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为病理特点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1978年CAG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每年癌变率为0.5%-1.0%[2]。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痞”的范畴。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痞满、堵闷,食后加重或兼见胀痛等症状为主的病证。其病因多和饮食失宜、情志失调有关。《景岳全书·痞满》将其分为虚实两端,谓:“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并指出“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对后世痞满诊治颇具指导意义[3]。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情志不畅,气机痞塞,升降失调。病程日久,中气损伤,脾胃纳运无力而发为本病。

1 病因病机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指若恣饮暴食,超过了脾胃正常纳运功能,则会导致其受损而为病。孙思邈亦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不欲极肌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脾胃被中医视为健康长寿的“后天之本”,强调要饮食有节,方能固护“后天之本”。情志失调亦是胃痞的重要病因。《临证指南医案》提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情志不遂,肝气乘脾,中焦气机不利。病程迁延,两者均可致脾胃虚弱而易发为胃痞。

2 症候特点

CAG是因胃粘膜受到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损伤刺激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4]。《兰室秘载·中满腹胀论》记载“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此之谓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虚日久,阴阳失衡,终致中焦虚寒,受纳运化无力,脾胃升降失衡,则可引起胃脘胀满、胀痛、嗳气、泛酸等诸多不适。

3 治疗方法

本虚标实是痞满的病机特点。“虚”是脾胃虚弱,包括气虚、阳虚,甚则阴阳俱虚,胃络失养;“实”指实邪内阻,表现为胃脘胀满、胀痛等。因此其治疗应标本兼顾、补虚泄实兼施。以健脾和胃、行气消痞为基本原则。处方(参苓运脾汤):党参18g,茯苓30g,白术15g,山药30g,白扁豆30g,薏苡仁30g,莲子12g,桔梗12g,砂仁9g,厚朴12g,炙甘草6g。方中党参、山药、白扁豆能健脾益气。脾虚水液代谢不利易生痰湿,故用茯苓、白术、薏苡仁利水渗湿兼能补脾气。莲子性甘、涩、平可起到收涩止泻之功。肺与大肠相表里,加用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砂仁、厚朴行气止痛,炙甘草调药和中。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随症加减:酌加小茴香、吴茱萸温里止痛;焦三鲜(焦山楂、麸神曲、炒麦芽)消食化积;柴胡、香附疏肝解郁;海螵蛸、煅瓦楞抑酸和胃。有研究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更易产生焦虑失眠,故可曾用酸枣仁、合欢皮等养心安神。

4 验案举例

马某,女,42岁,银行工作人员。2014年03月14日初诊。胃脘堵闷伴泛酸时作2年余。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饮食欠规律。2年前出现胃脘痞满不适,餐后尤甚,时有泛酸,平素畏食寒凉、油腻之品。患者面色萎黄,自觉神疲乏力、怕冷。曾间断自服“奥美拉唑”等西药,效不显。2天前患者于山东某院行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既往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等重大疾病病史。平素月经量少,色暗。纳呆,眠一般,难入睡。大便溏薄,质较黏,排便欠顺畅,日行2次,小便调。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综合脉症,四诊合参,属“胃痞”病,证为脾胃虚寒。治应健脾温胃、行气消痞。药用:党参18g,茯苓24g,山药30g,薏苡仁30g,砂仁12g,厚朴9g,桔梗12g,海螵蛸30g,乌药9g,吴茱萸12g,莲子30g,合欢皮24g,焦山楂、麸神曲 、炒麦芽各15g,炙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连服14剂,配合胃复春4粒 p.o tid。二诊时自述胃脘痞满不适明显缓解,偶有泛酸,纳眠亦有改善,大便成形软便,日行1次,小便可。故去莲子、海螵蛸,吴茱萸改9g,加白及12g,再服14剂,胃复春继服。三诊时诸不适基本消失,纳眠可,二便调。上方去乌药,加木香12g。配胃复春继服1年后复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CAG作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可发展为癌前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由于目前西医对于癌前病变尚无有效的方法,而中医凭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改善胃脘胀痛、心下痞、食后胀甚、反酸等症状,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癌前病变[5]。虽然中医在辨治本病上有其优势,但缺乏统一的辨证、治疗和疗效评判的精确标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实验研究,探索疾病发展及用药规律,制定出一套严密的辨治及疗效评价的标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79.

[2] 于皆平,王小众,张介眉.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7.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7.

[4] 周莉,魏文慧,张燕丽.温补通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15,32(1):103.

[5] 李思颖.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 2015,35(1):26

猜你喜欢
泛酸痞满胃脘
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泛酸的产量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喝粥泛酸 配点菜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绝非泛泛而为
——水溶性维生素泛酸篇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泛酸激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