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香苏饮的临床应用

2015-03-21 23:03祁佳梅吕冠华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香附陈皮气机

祁佳梅 吕冠华

(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沈阳 110000)

1 古代文献对香苏饮的论述

香苏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4味药物组成,其功效为疏风散寒,理气和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而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痞满,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之证。该方理气并调三焦,畅肺、醒脾、疏肝,全方药性平和,外散表邪,内调气血。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女科指掌》:香苏饮加砂仁,主治妊娠伤寒;《医方简义》:香苏饮加杏仁、防风,主治肿病初起,两目下如卧蚕状,身重微喘者,应用于治疗胃病最早记载可见于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用于治疗心胃痛之“气痛”,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在该方基础上加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及生姜,治疗四时感冒,温病四大家之一叶天士用香苏饮加茯苓、黑山栀、枇杷叶治疗噎嗝。

近年来以香苏饮为主方辨证加减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现已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临床应用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多表现胃痛,痞满,早期多属实,常由外邪侵袭,饮食不调,情志不畅引起,后期多为脾胃虚弱,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日久不愈,损伤脾胃,香苏饮理气作用强,常被应用于临床。王拥军[1]运用香苏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0例,与三九胃泰胶囊45例进行对照,治疗30d,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多由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情志不畅损伤脾胃之气,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证以气滞、血瘀为主,香苏饮中的香附、紫苏均有理气调中的功效,临床常用香苏饮为基础相加减,王少旭[2]采用香苏饮和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方药组成为:紫苏梗12g,川黄连5g。香附、陈皮、半夏、枳壳、木瓜各10g,吴茱萸、甘草3g,日一剂,两次口服,治疗30d,总有效率为90.1%,胃经复查总有效率62.3%。

2.3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因为脾胃运行不利,情志异常是引起气机不畅最直接的原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轻度抑郁和焦虑。现代研究表明,香苏饮中的苏叶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香附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临床常被应用,王国伟[3]以加味香苏饮配合心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对照组31例用多潘立酮配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6例,总有效率54.8%,治疗组复发率为16.1%,对照组复发率为5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4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返流病以烧心,反酸,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气上逆为病机关键,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要点,香附疏肝理气作用强,以其为君药的香苏饮成为临床治疗该病的基础方之一。李兰芳[4]用香苏散免煎颗粒剂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2例,并与用吗丁啉、黄连素、雷尼替丁治疗52例对照比较,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2.5 胆汁反流性胃炎

该病临床表现多为上腹痛,呕吐,腹部烧灼感,多属肝胃不和或肝胃郁热证,治疗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为主,香苏饮中的香附疏肝力强,紫苏行气宽中,加之陈皮理气健脾,降逆止呕的功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阮兜喜[5]采用香苏饮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与用吗丁啉、胃舒平治疗的34例对照比较,治疗组给予香附、法半夏各10g,紫苏叶、陈皮各6g,甘草5g、党参15g、黄连3g;脾虚甚者加白术10g;郁热甚者加蒲公英10g;有郁热者加丹参10g,日一剂,分两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在治疗上腹痛、烧灼感、呕吐的症状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1.3%、100%;对照组分别为 79.4%、90.0%、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6 消化性溃疡

临床多表现胃脘疼痛,嘈杂不舒,嗳气反酸,多因外感湿热邪气,饮食不洁,肝胃不和而发病,以肝胃气机不畅为主,胃失和降,脾失健运,饮食物与湿浊邪气郁结日久,化热壅滞胃脘,以香苏饮配伍化湿行气消食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王细凤[6]采用辨证法治疗各型消化性溃疡共60例,即胃气壅滞型用香苏散加山楂、藿香、法半夏、枳壳,与用西药克拉霉素等治疗30例对照比较,2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经4至5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2.7 胃下垂

王明亮[7]认为胃下垂早期病机是脾虚与胃浊壅滞,以胃浊壅滞为主,治疗以行气导滞为主;封万富[8]认为胃下垂属痰饮证,因中焦升清降浊失调引起,治宜肝气疏泄为先;还有医家认为是脾虚为主兼肝胃不和,各医家虽观点不尽相同,但均与气滞有关,为临床运用有疏肝理气健脾功效的香苏饮加减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柴巍[9]等用香苏饮和枳术汤加味治疗证属脾虚胃痞,肝郁气滞型胃下垂1例,方药组成:苏梗12g,炒香附、陈皮、枳实、佛手、鸡内金各9g,炒白术。炙甘草各6g。日一剂,分两次温服。7剂药后胃脘痞胀及脐上下坚硬明显减轻,加炒枳壳9g,15剂,症状全部缓解,更以枳术丸调理。

2.8 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多表现为腹胀、痞满、嗳气纳差,以肝强脾弱,致中焦气机不利,虚实错杂为病机,香苏饮中的香附和陈皮可疏肝理气健脾,加之党参、白术等健脾补中之药,白芍、甘草养阴柔肝,治疗该病疗效明显。梁贵廷[10]应用加味香苏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98例,治疗组98例,全部停用胃肠动力药,应用加味香苏散水煎剂,加味香苏散组成:紫苏梗、陈皮、制香附、党参、麦冬、白芍、炒白术、黄芩、茯苓、丹参、炒麦芽、柴胡、枳壳、甘草,水煎煮,早晚两次空腹服用;对照组用吗丁啉10mg,日3次口服,胰激肽释放酶1片,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7%,提示加味香苏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明显高于吗丁啉(p<0.05)。

2.9 妇科疾病

女性发生强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整个机体气机失调,导致气血不和,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常,因而妇科疾病的发生多与肝有关,多因气滞引起,香苏饮能调畅气机,疏肝健脾,外散表邪,内调气血,常被应用于一些妇科疾病的治疗。

2.9.1 经期崩漏和不孕症 承颖亮[11]以香苏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崩漏和不孕症各1例,患者18岁,经周第3天,月经量少,色鲜红,无血块,白带量少,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脉细数。予香苏饮佐以固经丸加减以滋阴清热、宁络止血,方药组成:香附、黄芩、紫苏各6g,陈皮5g,椿白皮8g,丹皮、赤芍、五灵脂、龟板、地榆炭各10g,荆芥炭15g,甘草4g,5剂药后,患者经血得止,继续服10剂,诸证调和,精神好转;患者张某29岁,婚后6年至今未孕,经周第2天,经血色暗伴痛经,量中等,面色少华,胸闷不适,饮食量少,时欲作呕,少腹隐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缓。证属邪郁胞宫,气滞血瘀,投以香苏饮加味,方药:香附、紫苏、陈皮、当归、白芍、白术各10g,川芎5g,陈皮、枳壳各6g,甘草3g,进6剂,日1剂,1月后复诊,胸闷腹痛好转,舌仍暗红,原方加丹参10g,3月后怀孕。

2.9.2 妊娠期恶阻 杨书成[12]报道日本在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妊娠恶阻疗效不明显时,加用香苏散加黄芩、砂仁;严重时予香苏散加黄连、连翘,典型病例:31岁的初产妇,妊娠8周,就诊时主诉轻度恶寒、头痛、恶心并呕吐2次、腹胀。检查:腹软、剑突下堵塞感并有压痛,下腹部平坦无压痛,超声波检查未见先兆流产表现。连续服用香苏散2日后,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

2.9.3 经期紫癜及口腔糜烂 承颖亮[11]采用香苏饮治疗经期紫癜、口腔糜烂各1例,患者月经时皮下出血,饮食不香。舌红苔薄白,脉细,以香苏饮化裁,方药组成为:白术、知母、白鲜皮、炒谷芽各15g,甘草、蝉蜕、太子参、紫苏各6g、陈皮3g,香附、荆芥各5g,日1剂,服5剂后,斑块减退,疹点渐无,原方加丹皮15g,继续服2个月,经期来时,不作紫癜。患者口腔糜烂半年多,每于月经来时发作剧烈,经周第3天,月经量色红,无痛经,面色暗红,鼻左侧生疮疖六七颗,口腔两侧及下唇内有黄豆大小溃疡六七处,纳差,舌红苔黄脉涩。

2.10 寒湿腰痛

香附疏肝理气,调中止痛,陈皮健脾燥湿,紫苏散寒行气,配伍祛风湿补肝肾的药物还可治疗经络运行不畅的寒湿腰痛,蒲国金[13]应用著名中医王炳如老先生的“金苍香苏饮”加减治疗寒湿腰痛,方药组成:川楝子10g、苍术6g、香附10g、紫苏10g、陈皮12g、续断15g、台乌药12g、甘草6g。腰背冷痛加重者,加干姜、细辛;日久损伤肾阳较重者,加补骨脂、巴戟天;腰部重浊明显重用苍术、加茯苓;腰部重浊发冷明显合干姜苓术汤;兼有恶寒发热者加羌活、防风、麻黄、桂枝、生姜;上部疼痛加防风、姜黄、羌活;下部疼痛加独活、牛膝、秦艽,一身疼痛羌活、独活同用;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拘急疼痛者加防风、独活;痛如锥刺加元胡、姜黄;项背强加葛根或羌活,项背疼痛加狗脊;痛甚肢冷明显者加附子或桂枝、牛膝、杜仲,疗效明显。

3 小结

香苏饮的广泛应用得益于中医大师董建华院士,他在理气方剂中最常用的就是香苏饮,认为香苏饮不寒不热,不腻不燥,用药轻灵,虚实寒热均可应用。《难经》讲“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体脏腑经络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气化运动的具体表现,又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医学精要》云:“有因火,因寒,因食,因血,因痰之别,要之无不关乎气,盖火盛则气郁,寒留则气凝,食停、瘀血、痰饮蓄聚则气滞。所以治痛之要,无论虚实,皆可以理气为先也。”香附和陈皮均为理气药,香附能疏肝解郁,理气调中,使肝气调达,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这也是脏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轴,陈皮可理气健脾,为脾胃宣通之要药,加之紫苏行气宽中,降气除胀,故香苏饮能通调全身气机,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加减,现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脾胃病的治疗,今后应更加注重对香苏饮的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理,不断创新,使香苏饮这一经典方药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1] 王拥军.加味香苏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0):42-43.

[2] 王少旭.香苏饮和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J].陕西中医,2002,23(7):598.

[3] 王国伟.加味香苏饮配合心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1):677.

[4] 张保国.香苏散加减临床新用[J].中成药,2007,29(9):1262-1264.

[5] 阮兜喜.香苏散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1):38-39.

[6] 王细凤.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4,20(1):35.

[7] 王明亮,郝惠莉.分期辨治胃下垂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

[8] 金布和,封万富.用疏肝法治疗胃下垂[J].内蒙古中医药,2000,(3):1.

[9] 柴巍,柴崑,柴岩,等.柴瑞霭辨证治疗胃下垂经验举偶[J].山西中医,2005,21(3):11-13.

[10] 梁贵廷.加味香苏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98例[J].中医杂志,2003,44(3):209.

[11] 承颖亮.香苏饮临床新用举隅[J].新疆中医药,2002,20(1):60-61.

[12] 杨书成.香苏散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1):15-16.

[13] 蒲国金.金苍香苏饮方药解析及治疗寒湿腰痛应用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1):38-39.

猜你喜欢
香附陈皮气机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便携电子打气机
治胃寒痛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