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群教授辩证施治胆结石经验

2015-03-21 23:03张晓彤李玲玲曹志群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脉弦金钱草茵陈

张晓彤 李玲玲 曹志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济南 250014)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10%[1],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率常随人体年龄增加而增高,多见于女性。胆结石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胆为中精之府,《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阐释了胆之重要性。

1 病因病机

胆附于肝,为中精之府,肝胆互为表里,肝之精气化生为胆汁,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顺。肝失疏泄,胆汁生化失常、排泄不畅,淤滞日久,聚而成石。肝郁气滞、胆失通降为基本病机[2]。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畅、外邪内侵、饮食不节,以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或痰湿内蕴,通降失常、疏泄失调而引起胆气郁结,久熬成石。与西医成因及其机制大致相同,西医认为胆结石均系胆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沉淀、结聚成形、留滞于胆系内逐渐增长而成。若能掌握这一过程,及时予以中止,即有可能阻止胆结石的形成及发展。这与中医理论中“圣人不治以病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未病先防及已病防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2 胆结石的临床诊断

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超声波、影像学检查,临床上胆囊结石以饱餐后出现突发性剧烈绞痛为特征,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多以右上腹部肝区出现反复性疼痛闷胀为主,伴畏寒、发热等症状,胆总管结石的典型特征是绞痛、高热、寒战、黄疸。中医临床诊断主要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临床表现[3]。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不适,易怒,嗳气频作,无明显发热恶寒,可伴口苦,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湿热中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剧痛,心烦口苦,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可有身目发黄,小便浑浊色黄,大便粘滞,粪便灰白,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正虚瘀阻型主要表现为腹部持续钝痛或轻度压痛,面色枯萎,皮肤黄晦,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淡或绛紫,苔干如砂,脉弦细无力或弦涩。

3 胆结石的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治疗应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大法,辩证施治,以疏肝行气,清利湿热,利胆排石,健脾和胃等为治则辨证组方,本病以肝胆失疏为本,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为标,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创立利胆排石汤。药物组成:柴胡15g,白芍24g,炒枳壳15g,茵陈24g,炙鸡内金15g,金钱草24g,郁金15g,黄芪30g,砂仁9g。主治:胆石症。

腹痛明显者加百合、乌药、醋元胡等;腹胀明显者,加青皮、佛手、木香等,甚者加用酒大黄;乏力甚者重用黄芪;纳差明显者加焦三仙、薏苡仁等;舌苔黄腻者加秦皮、泽泻、虎杖等;舌紫暗,脉弦涩者加丹参、赤芍等。

胆石症多由情志不畅或湿热、痰湿等邪气导致胆气不疏,柴胡、白芍、枳壳组成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利胆;茵陈、郁金能舒胆和胃,现代药理发现,茵陈具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本草汇言》言:“郁金,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鸡内金健胃消食、化积排石,《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金钱草利湿退黄、排石通淋,药理研究发现其能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使胆小管内胆红质含量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促进胆汁分泌[4];并且有缓解疼痛及抗炎作用。黄芪益气扶正,砂仁理气醒脾。

4 验案举隅

刘某某,男,73岁,2012年06月08日。初诊:胆结石1年余。间歇性发热腹痛,腹胀,嗳气频作,食欲欠佳,大便稍干,小便深黄,舌暗苔黄腻,脉弦。腹部彩超:胆囊结石(填满形)。黄芪30g,青皮12g,白芥子3g,茵陈30g,金钱草45g,砂仁9g,炙内金15g,柴胡15g,白芍30g,炒枳壳18g,醋元胡24g,虎杖12g,酒大黄6g。2012年06月14日复诊:服药后诸症好转,未发热,腹痛减轻,纳可,多食后腹胀,大便稍干,小便调,舌暗,苔白厚,脉弦。上方加芒硝3g,泻热通便,润燥软坚。2012年06月22日复诊:偶夜间腹痛,腹胀减轻,纳眠可,大便软,成形,小便调,舌暗,苔白厚,脉沉,上方加醋莪术6g,行气散结消积。2012年07月01日复诊:无明显腹痛腹胀,纳可,二便调,舌脉无异常,腹部彩超示:胆囊结石较前明显减少。加王不留行9g,调理而愈。

按:初诊病患以湿热中阻,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为病机,故以清利湿热,利胆排石,疏肝健脾,理气止痛。二诊诸症好转,稍加药物泻热通便,润燥软坚。三诊湿热之象已去,加醋莪术行气散结消积。末诊未见明显不适,稍加调理以竟全功。

[1] 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1.Cancer statistics 2006[J].Cancer J Clin,2008,56(2):106-130.

[2] 朱培庭.胆石病“从肝论治”要点[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6):1-3.

[3] 刘明凤、周世双.胆结石的临床治疗[J].中外医疗,2012,17(2):95.

[4] 曹萍,褚小兰,范崔生.金钱草类中药的研究概况[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1):110-113.

猜你喜欢
脉弦金钱草茵陈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金钱草醇提水沉工艺的优化
利胆退黄夸茵陈
施肥水平对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