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痛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5-03-21 23:03陈子锴江蓉星方锐洁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筋脉痹证筋膜

陈子锴 江蓉星 刘 伟 方锐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2)

1 肌筋膜痛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1.1 西医学认识

关于MPS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其中被广泛接受的是Hong和Simons[1]等提出的“整合假说理论”,此假说将引发MPS临床特点的局部筋膜因素、生物力学和中枢神经系统因素相结合;同时还融合了早前的理论机制,包括突触异常去极化理论、乙酰胆碱异常释放、乙酰胆碱酯酶功能异常、乙酰胆碱受体异常活动、能量危机理论、肌梭功能异常以及运动终板假说。此外,人体生物力学的异常以及肌肉的反复超负荷也是常见的病因学因素。尽管现在仍缺乏对于MPS发病机制的统一认识,但临床上已有了许多对于MPS的治疗方法。

1.2 中医学认识

肌筋膜痛综合征属中医学“筋痹”范畴。“筋痹”一名在《内经》中即有记载,是以病变部位命名的疾病,乃五体痹的一种。《素问·痹论》[2]首先论述何为“痹证”,该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明确指出风寒湿三邪为痹证的主要致病因素。这是从痹证的病因上划分的,随后详细论述了“五体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指出了筋痹易发生的季节,因春应于肝,肝主筋,所以春天感受风寒湿之邪而得的痹证为筋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侯上》[3]论述筋痹:“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春遇痹,则筋屈,邪客关机,则使筋挛”。《仁斋直指方·论痹证》[4]记载筋痹的成因是“由体虚之人,腠理空疏,为风寒湿三气所侵,不能随时驱散,流注经络”提出了机体正虚的致病因素。此外,《中藏经·论筋痹》[5]亦云:“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走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故曰筋痹。”并且认为“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肝,则名筋痹”,强调了外邪因素,提出除风寒湿三邪外可致肝气衰的外邪因素,并补充了可因热邪或暑邪所刻而成筋痹。筋痹的核心乃筋。手足六经循行经过四肢,外邪最易侵袭四肢经脉。外邪侵袭固然可致病。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筋在五脏中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筋为肝所主,筋以肝气为用,筋赖肝血的滋养,若正气不足,脏腑气血亏虚,肝血不足筋脉空虚,肝血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则不仁,邪气滞于筋脉,气机不利,闭阻不通则痛,筋痹成矣。其病理特点是筋脉痹阻,筋膜失养。其病位在筋,可累及多个部位,尤以四肢骨关节为多见。因此治疗上当结合患者症状辩证施治。

2 肌筋膜痛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2.1 西医治疗

目前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

2.1.1 病因治疗 (1)寻找和去除致病因子,这是治疗的前提,也是防止复发的关键。(2)对患者的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纠正不良姿势,学会自我功能锻炼及疼痛的自我处理。2.1.2 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资料显示药物可根治MPS。临床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剂、肌松剂、苯二氮类药物、抗抑郁药及皮质类固醇药。其中抗抑郁药及皮质类固醇药存在较大的争议,后者临床常仅用于顽固性触发点的治疗,口服优于注射。

2.1.3 物理疗法 理疗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热疗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促进血液流动,使组织膨胀,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普通热疗的穿透力有限,热力仅能到达浅表的肌肉组织。超声波的穿透力较强,能到达较深的组织部位。禁忌症是局部肿瘤和炎症,皮肤损害。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6],多项[7-10]关于冲击波治疗MPS的长期观察,其结果显示在远期疗效方面,应用冲击波治疗的患者疗效显著。电疗是另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介质,缓解肌肉痉挛和水肿,但不能用于肿瘤、感染和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孕妇慎用。

2.1.4 局部疗法 局部疗法主要是针对“触发点”及其区域的治疗,对“触发点”的治疗是治疗MPS的关键。

2.1.4.1 伸展和喷雾疗法 主要是用冷冻来刺激皮肤感觉,抑制神经传导疼痛,灭活触发点,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11]。方法是放患者练习放松数次,喷上具有冷疗效果的喷剂,帮助患者做渐进性的被动伸展[12]。反复数次,对初期患者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必须在牵张状态下进行冷喷雾,要避免出现剧烈疼痛。

2.1.4.2肌肉注射:常用注射药物有:0.25%利多卡因、0.5%普鲁卡因、双氯芬酸、肉毒素A和皮质醇激素。前两者较常用,皮质醇激素仅用于严重病例[11]。方法[11、13]是先选定注射点,并估计痛点深度。让患者处于放松肌肉的体位,消毒皮肤,用拇指和食指固定该点,于两之间迅速进针,准确直接刺入紧张带内的触发点,适当进针后回抽无血,即可注入0.2ml注射液,将针退至皮下,在其周围注射,直到无法引出肌肉抽搐。注射后在局部压迫2分钟止血。结束穿刺后,马上对肌肉进行逐渐的和缓慢的伸展疗法。

2.2 中医治疗

中医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内外兼治为原则。

2.2.1 中医内治法辩证分型有以下常见分型[14]:

2.2.1.1 寒湿阻滞型 因风寒湿邪侵袭,阻滞经络,犯及筋脉,致气机运行受阻,筋脉痹阻而发病。症见患肢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抬举困难,遇阴雨天加剧,得暖则舒,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治以温经散寒、祛湿疏筋通络,方用独活散(《圣济总录》)加减,药用羌活、独活、粉防己、木瓜、薏苡仁、川草乌、川桂枝、炙麻黄、五加皮、伸筋草、桑枝、炙甘草等。

2.2.1.2 湿热蕴结型 寒湿郁遏、日久化热;或湿聚成痰,阻滞筋脉;湿热蕴结,灼伤筋脉,筋脉失濡;或累及肝脏,致肝胆疏筋不利,均可发生筋痹。症见肢体沿经脉走行方向掣痛、胀痛或灼痛,遇热则甚,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方用宣痹汤(《温病条辨》),药用防己、杏仁、滑石、连翘、栀子、薏苡仁、半夏、晚蚕砂、赤小豆、仲筋草、甘草等。

2.2.1.3 气滞血瘀型 情志刺激,怒叫无定时,肝气郁滞,或痹病日久,迁延不愈,正气不足,气血运行失畅,或因外伤筋脉,经络不通,气血阻滞于筋,发为筋痹。症见肢体疼痛如锥刺且固定不移,痛不可按,局部寒热不明显,面色晦滞。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脉沉涩或细弦.治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地龙等。

2.2.1.4 肝肾亏虚型 素体亏虚,或年高体弱;或痹病日久,肝肾渐亏,气血运行失畅,筋脉失于濡养,导致筋痹且缠绵不愈,病变多端。症见筋痹日久不愈,反复发作,隐隐作痛,筋脉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肌肉消瘦,肢体无力。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肝肾,舒筋通络,方用补肾壮筋汤加减,药用熟地黄、当归、牛膝 白芍、山茉萸、茯苓、续断、杜仲、青皮、五加皮、鸡血藤、海桐皮、透骨草、威灵仙、川芎、甘草等。

2.2.2 中药外治法 清代·关师机《理淪骈文》云:“治虽在外,无殊治内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出了外治法在治疗中的重要性。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有作用面积大、作用直接的特点。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的PH值、食物及药物在肠道内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也减轻的胃肠道的副总用。此处就本病常用的中药外敷与中药熏洗作简单论述。中药外敷与熏洗利用药力及热力的刺激,直达病所,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炎性物质分解吸收,促进炎性递质的排泄,有利于缓解局部症状。具有祛风散寒、消肿化瘀、舒筋活络、宣痹止痛之效。多项[15-16]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外治对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2.3 针灸治疗 《针灸大成·针灸直指》[17]记载刺法、关刺法治疗筋痹,即直刺两侧四肢关节附近之筋的尽端。《针灸素难要旨·十二刺应十二经》[18]记载用恢刺法治疗筋痹,就是直刺在筋的旁边,然后或前或后提插捻转,扩大针孔,以舒筋脉拘急之症状的针刺法。艾灸具有镇痛、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补虚强体等作用,针灸合治可明显改善筋肉痉挛和疼痛等症状,达到治病目的。针灸治疗本病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众多临床研究[19-20]中也给我们临床提供了多方治疗选择。此外针刀疗法[21]运用剥离、疏通等方法可松解肌肉、韧带的粘连和挛缩,纠正软组织的力学平衡,从而达到治病效果。

2.2.4 推拿治疗 推拿按摩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的手法流派有很多,一般以按、摩、推、拿4法为主,根据不同情况还可以配以揉、捏、滚、点穴等手法,起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等作用。刘军[22]等人通过阳经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痛综合征30例,临床控制率43.33%,总有效率96.66%。

综上所述,目前西医临床对于MPS的治疗选择较多,各种方法均有其长处及适用范围,但发病机制仍存争议且缺乏临床研究及观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更多的临床证明。近年来,中医药对于本病的认识及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家各派对本病的病机与治疗仍存分歧。在以后的研究及实践中,应进一步探讨其病因病机,规范中医辨证及中药的使用,结合现代医学,根据病情病程、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治疗治疗方案是较为科学的。中西结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具有极大的潜力及优势,且研究实验相对较少,是以后本病的重要研究方向。

[1] Hong CN,Simons DG Pathophsiologic and electrophsiologic mechanism of myofascial teigger points.Arch phs Med Rehabil, 1998,79(7):86-872.

[2] 战国·佚名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25-26.

[3] 隋·巢元方撰,中华中医药学会.诸病源候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2.

[4] 宋·杨士瀛撰,仁斋直指方[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58.

[5] 汉·华佗撰,农汉才点校.中藏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2.

[6] Hong CN,Simons DG Pathophsiologic and electrophsiologic mechanism of myofascial teigger points.Arch phs Med Rehabil, 1998,79(7):86-872.

[7] 周宁等.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比较研究[J].中华物理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38-40.

[8] 张萍,马才英.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5(1);61.

[9] 罗洪柏等.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使用医学杂志,2014,(10);1677-1678.

[10] Wess O.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for painrelief-hypothe-sis of anenural working mechanism[J].J Eedourol,2009,23(A15-A16).

[11] Alvarez DJ,Rocwell PG.Trigger points:diagnosis and managment[J].Am Fam Physician,2002,6 5(4):653-660.

[12] Wall PD.疼痛学.赵宝昌,崔秀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3] Lavlle ED,lavelle W,smith Hs.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ed clin North Am,2007,91(2):229-239.

[14] 廉武皇,筋痹辩证浅析.河南中医,1999,第19卷第3期。

[15] 刘耘,董玉宽.中药熏洗治疗痹证364例[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0,8(2):31.

[16] 罗宏.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痹证[J].云南中医杂志,1989,(5):24.

[17] 薛青理.循经火疗结合中药浸剂湿敷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痛综合征10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9,17(7).

[18] 明·杨继洲原著.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36.

[18] 明·高武撰.针灸素难要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27.

[20] 温江华,钟兰.颈肩肌筋膜炎中医临床研究概述.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1),第29卷11期.

[21] 刘雪青.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3(8)

[22] 梁晓东,岳樊林.针刀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150例.光明中医,2010,25(5).

[23] 刘军等,阳经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11,29(7):124-125.

猜你喜欢
筋脉痹证筋膜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一统天下(龙首)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