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企协同构建“专业+技能+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3-22 07:0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刘冰米洪海
中国商论 2015年2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协同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刘冰 米洪海

校政企协同构建“专业+技能+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刘冰米洪海

摘 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预计2016年全国将有770万大学毕业生,很多高校已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为学校办学的首要目标,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与行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开展多种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证书培训,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协同 职业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1 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近来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有近749万的毕业生要加入就业大军,2016年将达到770万。如何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整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即面向社会需求,与行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开展多种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证书培训等,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近年来与政府部门、企业联合建立多方合作,进行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较高。高校通过构建“专业+技能+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

“专业”即学生对所学专业要感兴趣和热爱,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一个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信息时代,大学生要及时了解当今科学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以及本学科与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即拥有实际应用的专业技能,大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有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并且拥有的技能要符合社会的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人职匹配模式。“职业”即学生要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学生还应具备职业素养,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五项职业素养因素:自我效能、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有效沟通、自信演讲的培养。达到有效人际沟通的效果。通过系统地学习,促进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2 校政协同育人实现多方共赢格局

校政合作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与学校的交流沟通,政府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从而可以调整地方的产业结构。高校通过和政府的合作可以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及时了解地方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实现校政信息互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通过项目的对接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校政深层次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从2009年至2015年期间,共承接了珠海市各政府部门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达200多万,主要合作的部门包括: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珠海市统计局、珠海市创文办等单位。如珠海市在2010年开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每年需要在全市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活动,需要大量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应用数学学院已开设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等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通过与珠海市创文办达成协议,由专业的统计人员对同学们进入统计培训及社会服务培训,同学们在进行调查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同时又提高了对社会的认知度。五年来,学院累计有3000人次学生参与了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自身的就业能力。每年大四的毕业生也有多名同学进入政府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学校与政府部门进行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实现了共赢的局面。珠海市于2015 年3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北师大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也获得“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的荣誉。通过多次圆满地完成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珠海市各界的广泛好评,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校政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的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多年来高等教育理念落后,大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情况。很多高校认为技能型人才是技工学院或高职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院校要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广东省教育厅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了各高校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突出以问题为中心学习法并基于行业与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珠海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大学生考证、政府买单”的服务措施。珠海市目前有十所高校,12.7万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高校拥有数量及学生人数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而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珠海市人社局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搭建高校就业联盟平台、出台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探索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模式。该服务措施是在校大学生只要在毕业年度考取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有费用都由珠海市政府资助。北师大珠海分校从建校之初就十分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2014年初,学校与珠海市人社局签订“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协议,将该项目作为学校就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并逐步将学生学习技能培训项目纳入学分管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此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项目开展一年多来,得到了全校学生的关注,共有1500多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北师大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在与珠海市职业训练中心、珠海德银公司三方共同合作下,由学院和德银公司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日常的课堂与实践教学,职训中心提供理财规划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及考证服务。一年来,学院有近200多人考取国家理财师职业资格证书,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优势明显。

4 校政企共建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大学生仅凭一张毕业证书就可以拥有一份稳定工作、获得一份固定收入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面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大学生创业是值得鼓励的,他们的创业可以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把大学生从求职者变成岗位创造者;而鼓励大学生创业,又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积极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2014年4月,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珠海广科院校园内建立珠海西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地由芝辰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利用吉大工业区旧厂房改造而成,建筑面积3400多平方米,目前已入驻各类创业企业41家。构建起“高校—政府—企业”的孵化格局。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环境。

5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高校长期以学术型、研究型为价值导向,忽视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整体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从而加剧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日益突显。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评等方面以“科研能力”为核心,存在轻视“技师”的偏见,导致教师向“双师型”转型积极性不高。然而,这种以“校门对校门”方式培养的理论人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适应向应用型教育转型的要求。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内炼、外引、激励”。如北师大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与珠海德银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期间,通过项目合作,实践教学等方式,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两名教师考取高级理财师职业技能证书,对学院“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6 共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模式创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联系有着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学校与企业、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互利互惠,以取得单位支持。协议书具体内容有如下几点:单位参与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过程,学生参与单位产品研发;学校与单位联合制订实习教学计划,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联合考核。这样既把毕业论文教学与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又发挥了政府部门和企业在人力资源和设备上的优势,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北师大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近些年与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珠海德银公司实施过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模式,由单位、学校各派一名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采用一个学生双导师制的模式,使学生在撰写论文及今后求职工作中突显优势。

校政企协同育人对于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企业的资源、高校的学科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整合各种资源、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具有示范性作用,高校应从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出发,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晓琴,周晓清,李宏.校政企合作关系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2] 钱诚.“校-政-企”合作背景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4(9).

[3] 张锡侯,樊继轩.民办本科高校宜构建“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6).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a)-182-0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