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茭白栽培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4 07:20陈建明王来亮周锦连张永根
长江蔬菜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单季茭白节水

陈建明,王来亮,周锦连,张永根

(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310021;2.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4.浙江省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也是浙江省最主要的水生蔬菜,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茭白的效益较高,农民种植茭白的积极性很高,种植茭白已成为浙江省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茭白种植分布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安徽、上海、湖北、江苏、江西等。全国茭白种植面积约7.2 万hm2,直接经济效益30 多亿元。其中浙江省茭白的种植面积全国最大,约3 万hm2,产量达70 多万t。

近年来,浙江省茭白栽培技术发展很快,各地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使茭白产量和产值明显提高。目前,主要有单季茭白“薹管寄秧”育苗技术[1]、低海拔地区单季茭白一年收两茬栽培技术[2,3]、中高海拔地区单季茭白前期割叶再生栽培技术、双季茭白“二段育秧”栽培技术[4]、双季茭白秋茭节水灌溉栽培技术[5~7]、双季茭白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并在许多茭白产区进行示范、推广与应用。现将茭白栽培新技术概述如下。

1 单季茭白“薹管寄秧”育苗技术

为了解决单季茭白传统育苗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的问题,浙江缙云县前路乡茭农摸索出一项新技术——薹管寄秧育苗法。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茭白薹管(短缩茎拔节形成)上腋芽的分蘖特性,利用薹管寄秧育苗腾出茬口实行轮作,减少夏茭损失,提高秋茭纯度,同时又能解决用种量大的问题,其育苗效率比传统的繁苗方法提高3~6 倍。该育苗技术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126662.X)。目前,单季茭白“薹管寄秧”育苗法已在浙江省丽水市单季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技术要点:9 月下旬10 月上旬单季茭白采收后,从选定的茭白母株中剪取长30~60 cm、具3~6节的薹管,剪取薹管时需在泥面下2~3 cm 处带根割断,剥去外叶后平铺排放到备好的秧田中,排放间距2~5 cm,保持秧田水位至齐田板平面,5~10 d后,薹管每一个节位分蘖芽都会萌发生根,抽出新的茭白苗;再过14~21 d,苗高达到15~25 cm 时,即可移栽至大田定植。1 根薹管一般可育3~6 株苗。薹管寄秧育苗可缩短种苗繁育时间,繁殖系数比直接分株繁殖提高3~6 倍,既有利于安排茬口,又可提高秧苗的一致性。

2 低海拔山区单季茭白一年收两茬栽培技术

过去单季茭白的种植模式是一年收获1 次,产量低、上市集中、收益不理想。低海拔山区单季茭白一年收两茬模式是缙云县首创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运用单季茭品种,通过提前栽植、促早栽培,将单季茭采收时间提早至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在第1 茬茭白采收后,不需重新翻种,老茭墩重新抽发植株,在9 月下旬10 月上旬采收第2 茬茭白。该模式改变了单季茭一年只能收1 茬的传统认识,为茭白孕茭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种植技术已申请了2 个国家发明专利, 并获得授权 (专利号:ZL 201410055122.0,ZL 201110226525.3)。以单季茭白一年收两茬技术为核心的“茭白多模式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成果,2015 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该技术之所以在缙云县及其他茭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其独特的优势,即品质好、产量高、错开上市期,有利于稳定茭白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要点:①采用薹管寄秧育苗法,具体方法参见内容1。②10 月茭白田翻耕平整,10 月中下旬至11 月中旬将已育成的薹管苗剪成几小断,每段1~2 节;多采用宽窄行种植,移栽密度80 cm×30 cm×40 cm,每667 m2栽植2 800~3 400 丛。③种植前每667 m2施用有机肥1 000 kg、碳酸氢铵50 kg、磷肥25 kg 作基肥。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前期施肥量略少,中后期略多;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施用磷酸二氢钾、802、氨基酸、敌磺钠进行调节,每隔7~10 d 叶面喷施1 次。④采收期田间应保持浅水,田间操作时尽量不使泥水溅到已采收茭白的茭秆截面上,否则易导致第2 茬不能抽生新株。⑤第2 茬管理主要是清洁田园、补茭墩、重施肥料[2~3]。

3 中高海拔山区单季茭白割叶再生栽培技术

利用中高海拔区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优势种植单季茭白, 采茭期集中在7 月中旬至9 月上旬,此期低海拔地区因高温难以孕茭,市场上茭白少,售价高,种植效益好。但随着高山单季茭白种植面积的扩大,高海拔山区茭白的上市集中期明显,价格优势正逐渐损失,效益下降。为此,部分茭区正在探索单季茭白生长前期割叶再生栽培技术,既能减轻茭白病虫害发生,又能使茭白采收期延迟,达到错时上市,实现茭白收益的最大值,一举两得。但该技术含量高,需要事先非常清楚当地一年四季的气候条件和当地茭白品种的生长规律,注意割除茭白植株时间的早迟。目前,单季茭白割叶再生栽培技术已在浙江缙云县昊禾茭白专业合作社、浙江丽水市昊山峰高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等的茭白生产基地进行试验示范。

技术要点:在单季茭白春季定植后,通过常规管理至6 月,植株分蘖数和株高基本定型、植株尚未孕茭时,在离地面15~20 cm 处割除茭白所有地上部植株,注意植株截面要高于茭田水面,以免植株浸水腐烂死亡。割叶后及时施用氮肥,每667 m2可施尿素8~10 kg,每隔15 d 施用1 次,共施2~3次。 由于此期温度较高,植株生长快,一般割叶后30 d 左右株高就能达到正常高度。此时只要气温适合,植株即可开始孕茭。高海拔地区由于夏季气温相对较低,适宜植株孕茭,割叶后的植株恢复自然高度后即可马上进入孕茭,茭农可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割叶时间。中海拔地区则需要适当推迟割叶时间,使植株恢复自然高度的时期恰好处在适合孕茭的季节。

4 双季茭白“二段育秧”栽培技术

传统双季茭白栽培时间一般在3 月至4 月上旬,当年秋季采收秋茭,第2 年采收夏茭。但浙江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龙翔街道董家村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以提高茭白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改进传统种植方法的“二段育秧”法。采用二段育秧,改小苗春季定植为夏季大苗定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20%。该育秧技术已在浙江省各茭白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要点:3 月上旬至4 月上旬进行种苗培育,移栽前茭白田施用有机进口磷肥和碳酸氢铵,寄秧后,苗高20 cm 左右时分墩,将种墩用刀劈成含1~2个薹管的小墩移植到秧田,株行距50 cm×50 cm。5月中旬和6 月中旬各追肥1 次,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大田的方法。7 月上旬夏茭采收后挖墩,单株分蘖苗去叶后用于大田定植。但各地秋茭种植时间不一致,浙江北部茭区7 月上中旬种植,浙江南部茭区7 月下旬8 月上旬种植,其他省份的双季秋茭种植时间,可参考浙江省的秋茭种植时间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

5 双季茭白秋茭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在茭白生长过程中,茭白植株需水量大,茭农仅凭经验灌水,且多数长期灌深水,既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又易使茭白病虫害发生为害加重,出现严重的茭白连作障碍现象,不利于茭白的高效安全生产。研究茭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有利于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信纪存等[8]研究后认为在节水35.3%情况下,茭白产量无影响,但节水66.3%以上,茭白产量极显著减少。沈学根等[4]在双季茭白秋茭栽培技术中利用“干湿管理促分蘖技术”,明显节约了灌溉水量。通过系统研究表明,双季茭白秋茭在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和孕茭期分别比传统灌溉减少了1/3~1/2 的灌溉水量,可以使茭白产量有所增加。进增加。 进一步试验发现,在分蘖期灌溉水位为4~5 cm 时进行干湿交替灌溉,既减少用水量,又保证茭白产量不受影响,也能延长茭白的贮藏期[5,6]。基于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双季茭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该种植技术已申请了一个国家发明专利和1 个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号:201110431482.2,201520390098.6)。目前,双季茭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已在嘉兴桐乡、杭州余杭、丽水缙云等茭白产区示范推广。

技术要点:①7 月定植前7~10 d 施基肥,定植后20 d 内保持水位8~10 cm,以防高温烧苗。②8月中下旬茭白植株返青至分蘖期后,自然落干至茭白田表面出现细纹裂痕(称为“小搁田”),然后再灌水至4~5 cm 深时施追肥,小搁田与灌溉水位4~5 cm相间进行,如此交替循环多次,直至植株进入孕茭期。③10 月进入孕茭期后保持水位8~10 cm,并在孕茭初期施1 次肥料。④11 月进入茭白采收期间,田间水位自然降至4~5 cm,并保持该水位,直至茭白采收结束。⑤12 月上中旬茭白采收完毕后,自然落干或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适当搁田,翌年1 月保持田间水位2~3 cm[7]。

6 双季茭白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随着双季茭白新品种的不断育成和推广应用,从初夏到晚秋都有大量茭白上市,生产旺季往往供大于求,唯独春季供不应求。为了提早上市时间,提高茭白种植的效益,双季茭白夏茭多采用棚栽设施种植。但由于各地采用棚栽种植后,造成双季茭白夏茭集中上市,导致茭白价格下跌,经济效益下降。为此,浙江桐乡、黄岩等茭白主产区正在试种大棚茭白地膜覆盖技术,使夏茭采收期比仅仅大棚种植的采收期提前7~10 d,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技术要点:12 月上旬搭建棚架 (棚架宽7 m),12 月中下旬茭白地上植株枯死后,齐泥割除残株枯叶,并把这些植株均匀覆盖在茭白田上,然后覆盖2 张地膜(宽3.5 m/张),用泥土密封地膜周边,再盖上大棚薄膜,并密封,保证了较高的土温,使茭白生长较快。覆盖地膜时若茭白田有水,需要事先排干田水保持湿润状态;若茭白田干燥,则放一些水保持茭白田湿润。地膜覆盖期间,发现地膜上有水时,及时松动地膜,排除水分,以防压弯茭白苗。地膜覆盖20~25 d 后,茭白苗生长至30 cm 左右高时,揭去地膜,及时施肥,适量灌水,促进茭白生长发育。以后田间管理按照传统的棚栽设施茭白管理方法。

[1]胡美华,王来亮,金昌林,等.单季茭白种苗繁育新技术——薹管寄秧育苗法[J].长江蔬菜,2011(23):21-23.

[2]邓曹仁,叶德坚,陈建明.单季茭二茬收获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8(8):22-23.

[3]王来亮,陈金华,陈建明,等.缙云县茭白种植模式的探索与综合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293-296.

[4]沈学根,姚良洪,倪方群,等.浙北茭区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 号栽培新技术[J].长江蔬菜,2011(16):122-124.

[5]陈建明,庞英华,张珏锋,等.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 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15,27(2):156-161.

[6]陈建明,庞英华,张珏锋,等.四种灌溉模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8):22-26.

[7]陈建明,庞英华,张珏锋,等.双季茭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规程[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1-2.

[8]信纪存,徐玉江,黄飞,等.茭白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4):11-14.

猜你喜欢
单季茭白节水
坚持节水
太湖茭白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