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战学学科的内涵、内容与特点

2015-03-27 04:19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学科理论

王 锐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统一战线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统一战线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和经验理论升华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由于学科建立的时间比较短,学科建设还处在探索之中,一些涉及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议,统战学学科还不成熟。统战学学科是一个由不同内容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加强对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的研究,是推动统战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推动统战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的内涵

目前学科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术语,是研究统战学最基本、最抽象的概念。对学科概念的界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研究者认为,学科是知识体系,学科的定义是“人类关于世界认识成果的一种分类,是人们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知识碎片混合经过分化、整合、重组建构起来的具有一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对不同客体的认识构成了不同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即是这些分门别类知识的静态表现。”[1]还有研究者认为,学科是一种组织形态,“学科是由一群学者以及学者们依赖于一定学术物质基础围绕知识进行的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的活动所组成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实在存在的具有组织形态的学术组织系统”。[2]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视阈和角度对学科的理解也不同,这种不同在客观上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学科的认识。我们认为,学科应从关于知识的分类和关于组织的分类两个方面来思考,就知识分类而言,人类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知识,为了便于认识和掌握,就要把知识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以学科命名,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学科规定。就组织分类而言,学科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是社会组织的一种,是包括学科成员、科学研究、科学服务和学科制度在内的学术性的社会共同体,这是社会组织中的学科规定。知识分类是社会分类的基础,社会分类是知识分类的外化,二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

统战学学科是统战学的学术共同体,以统一战线知识为基础,包括统战学学科成员、科学研究、科学服务、学科制度规范等在内的学术性社会共同体。统战学学科的基础和核心是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是人类认识的知识成果中的一部分,是从知识层面对统一战线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统一战线分支学科、统一战线方法论等。同时,统战学学科还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社会学术共同体,具体分为统战学专业、统战学科学研究、统战学学科建设等内容。知识体系是统战学学科的前提、基础与核心,学术共同体是统战学学科的外在表现和社会展开,是人类认识和掌握统一战线发展演变规律的实际展开。因此不难看出,统战学学科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这是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系统建构的依据和可能,也是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认为,统战学学科的结构层次就是指构成统战学学科系统的各个内容要素按一定的空间位置、比例关系、纵横系列有机组合的方式。世界是一个由不同事务组成的系统整体,这是世界事物的存在的普遍形态,而系统论则指人们对系统的科学认识与正确反映。只有有效运用系统论的思维和方法思考统战学学科的内涵,探究统战学学科的内容结构和层次,才能寻找到统战学学科的本来面目和真实世界,因此,应当自觉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统战理论和统战学理论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构成了认识不同事物的标准。“统战理论是对统一战线思考的理论成果,统战学理论则是对现有统战理论成果的反思。换言之,统战学理论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统一战线过程,而是以人们认识和研究统一战线的主体活动及其理论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果把统一战线理论称之为‘统一战线科学’,则统战学理论就应该称之为‘统战科学学’。”[3]这表明,统战理论是统一战线的知识体系,而统战学是以统战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活动体系,统战学学科建设是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认识为前提的,如果忽视了统战学和统战理论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统战学学科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二、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的内容

“统一战线学学科是由其统一战线的一些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系统和知识体系。”[4]统一战线学与统战学理论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但是,人们对统一战线学和统一战线学科之间的区别还没有重视起来。在研究过程中,一些研究者将二者混同起来。如有的研究者就认为:“所谓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即统一战线科学,亦即统一战线学,简称统战学,就是关于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由统一战线若干分支学科按照一定原则而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整体。”[5]我们认为,统一战线学科不能等同于统一战线学,统一战线学是统一战线学科的知识体系,而统一战线学科是以统一战线学为基础的科学活动体系,是统一战线学的科学转化。通过以上分析,统一战线学和统一战线学科之间的区别就很明显了,这是我们认识统战学学科内容体系和结构层次必须厘清的一个关键问题。

任何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着学科的内容体系和结构层次,根据统战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统战学学科的内容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统战学学科知识体系,包括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统一战线分支学科、统一战线方法论等。首先,统一战线基础理论是由统一战线基本原理、统一战线史等组成。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包括的内容有:一是基本概念。包括领导者、同盟者、共同利益、政治联盟四个基本概念。二是基本范畴。包括同与异、合与分两个基本范畴。三是基本规律。基本规律是由基本范畴引申出来,包括同异律和合分律。四是基本问题。包括统一战线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以及统一战线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等。统一战线史包括统一战线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统一战线思想史等。第二,统一战线分支学科体系是统一战线在各个具体领域应用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多党合作及民主党派工作与政策、无党派人士工作与政策、人民政协工作与政策、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与政策、民族工作与政策、宗教工作与政策、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与政策、港澳台海外工作与政策、基层社区统战工作与政策、网络统战工作与政策等。[6]第三,统一战线方法论,包括宏观层面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中观层面的文献资料、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以及微观层面的座谈、访问、问卷调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统战学学科共同体体系,由统战学学术组织、学术成员以及科研活动方式等组成。统战学学术组织包括全国和各地方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依托中央和各地方社会主义学院以及部分高等院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成立的有关学术研究组织和团体。统战学学术成员包括党委统战部门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人员、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从事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等。统战学科研活动方式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统战学理论研讨会、座谈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统战学课题,撰写统战学学术文章以及编写统战学学术著作等。

第三个层次是统战学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包括统战学课程建设、统战学教材建设、统战学理论教学活动和统战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科离不开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依托,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成的专业体系是学科建设的有力保障。统战学课程建设是指根据统战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由统战学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等组成的统战学课程的整个过程。统战学教材建设是指根据统一战线发展变化的实际,立足于已有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从统一战线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出发,不断归纳、总结和提炼统一战线学的范畴、命题和规律,通过努力形成能够涵盖统一战线学学科基本内容的概念、范畴、命题和规律体系,再经过逐步充实和完善,最终编写出比较权威的统战学教材的整个过程。统战学教学活动是指依托课程和教材,统战学专业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育者(学生或学员)进行统战学专业知识传授的整个过程。统战学社会实践活动是指经过统战学专业教师课堂讲授之后,组织学生或学员到企业、社区、宗教场所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参观考察和现场体验,以拓宽学生或学员的视野,加深学生或学员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理解的整个过程。

三、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的特点

统战学学科体系的不同内容、不同要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由此也使统战学学科体系具有明显的结构层次。统战学学科的结构层次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具有整体性。如前所述,统战学学科的内容体系分为知识体系、共同体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三个层次。其中学科知识体系是统战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共同体体系和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是知识体系的运用和体现,三个层次的内容缺一不可,由此构成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统战学学科体系。第二,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具有有序性。统战学学科是由不同内容要素构成的逻辑严密的整体系统,但是不同内容、不同要素的组合方式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不是杂乱无章的。在统战学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是按照先构建统战学学科知识体系,再构建统战学学科共同体体系,最后构建统战学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的原则来进行的。第三,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具有相对独立性。统战学学科不同层次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如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统一战线分支学科、统一战线方法论等既是统战学学科知识体系组成部分,同时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统一战线分支学科、统一战线方法论自又自成体系,由具体的内容组成,有一定的独立性。

总之,研究统战学学科结构层次是深化对统战学学科理论研究,更好地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借鉴吸取其他学科在理论体系建构方面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进一步加大对统战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深度研究,建构科学完善的统战学学科理论体系,为今后统战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

[2]宣勇.基于学科的大学管理模式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2,(4).

[3]李景源.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1).

[4]莫岳云,刘国普.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5]罗振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6]熊必军.统一战线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共同体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爱的共同体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