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教育初探

2015-03-28 06:46申秀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环境企业教育

申秀英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言

随着20世纪50-60年代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的出现,人们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开始系统思考环境教育问题。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会议上制定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系统阐述了环境教育目标。1977年,由66个国家的官方代表团及一些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的第比利斯会议是环境教育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所提出的环境教育结构、内容和指导原则至今仍成为许多国家环境教育的蓝本。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相继确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教育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普遍的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我国环境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普及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了日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和环境教育网络。企业环境教育是我国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整体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各界对企业环境教育重视不够,教育目标、对象、内容及方式方法不明确,加之企业“经济人”价值理念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环境教育的开展长期停滞不前。在人类由黑色工业文明步入绿色生态文明的征程中,企业污染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环境教育,明确教育的目标、对象、实施主体和内容,以指导企业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企业环境意识,促使环境行为自觉自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企业环境教育与企业环境责任

就企业环境教育而言,国外通过环境立法和严格执行规范环境教育、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开展各具特色的环境教育实践等方式确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教育体系。从20世纪60、70年代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应急治理为主,到70、80年代促进清洁工艺流程减轻环境源头压力,再到90年代兴起产品流程的系统优化,直到现在强调实现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的经济、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地发展。西方国家更偏重通过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创建绿色企业来实现环境教育,在企业环境教育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之间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促使企业从生态环境教育层面上升为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自觉。国内对企业环境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主要集中在企业环境教育的概念、国外经验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如欧阳润平(2004)明确指出企业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系统中的关键,促进企业环境行为自觉自律则是企业环境教育的根本方向;李广义(1998)则从企业环境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韩冰(2011)在分析日本企业环境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策略。通过研究企业环境行为的自律或他律机制来实现环境教育是国内当前企业环境教育的重点。王红(2008)基于系统辩证学的视角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经验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给予了系统科学的思考;陈红心(2010)从企业“生态人”假设出发通过创新环境技术和创建特色机制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了研究;贺兢(2013)强调从政府、企业自身、公众三方面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国内外学者对于通过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达成共识,但忽视了通过企业环境教育促成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作用机理。我们认为企业环境教育与企业环境责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环境教育是指以企业及其利益相关人为对象,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运用多样化教育手段和方式,以企业及其利益相关人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态度的改变、环境行为的自觉自律为主要任务而开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领域的重要表现,是企业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物流整个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融共生。企业环境教育是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源于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强烈责任意识,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教育活动。只有企业环境教育深入长久地展开,才能确保企业环境责任的自觉履行,才能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明确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对象及实施主体、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开展企业环境教育,促进企业环境责任的自觉履行就显得尤为紧迫。

2 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导向是实施企业环境教育的前提,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主体,现代企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的企业遵循“经济人”假设逻辑把自然环境要素排斥在经济系统之外,无视环境资源的价值,无限度地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未能形成适合企业环境教育发展的土壤,企业环境教育长期被忽视。生态文明形态催生了“社会生态人”企业主体,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将自然环境资源纳入经济系统之中,正视环境资源的外部性,为企业环境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当前,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不单指企业及其员工熟练掌握环境保护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环保意识上升为企业价值观指导着企业生产管理决策与实践,最终指向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自觉化和常态化,终极旨趣在于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循环工艺,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及实施主体

明确教育对象以及实施主体是开展企业环境教育的关键。企业环境教育不同于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政府,具有特定的范围和明确的指向,形成了完备的环境教育支撑体系,开展的如火如荼。相比之下,企业环境教育对象及实施主体不明确已成为开展企业环境教育的瓶颈。因此,在生态文明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厘清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及实施主体就成为开展和实施企业环境教育的关键因素。

3.1 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

企业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内部包括股东、经营者与员工,外部包括政府、社区、顾客、供应商、同业竞争者等)。无论是外部利益相关人对企业主体的环境教育和要求,还是企业主体对利益相关人具有环境意义的行为,均会因为利益纽带产生广泛而切实的影响1。鉴于此,我们从两个层次来明确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及其员工,这是企业环境教育的起点。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企业应根据内部各层次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训,如对企业内部管理者开展环境意识、环境认知内容的教育,强化其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意识上升企业决策层面,在企业决策时永不触犯生态红线;对普通员工应加强环境技能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促进研发低碳节能技术、节约利用资源、正确处理工业废料等环保行为。第二个层次是由第一层次衍生来的外部利益主体,包括价值链上的其他相关组织或个人,如消费者、供货企业、营销企业、物流企业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与外部主体进行能量交换,包括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通过专业物流公司派送产品至消费者手中,这一系列价值活动充分体现了企业因为利益纽带而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只有把价值链上的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全部纳入环境教育体系才能使企业环境教育真正落地。因此,企业环境教育的对象除了在单个企业开展以外,还应扩大到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主体,从而确保企业环境教育目标的实现。

3.2 企业环境教育的实施主体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来讲,环境教育属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但由于企业环境教育在内容、对象上都区别于学校环境教育,由政府单一提供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环境教育的现实需求,客观上要求企业环境教育实施主体的多元化,须包括政府、园区、非营利性组织、企业本身等主体通过有效手段配置环境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环境教育,确保企业环境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是政府可通过制定环境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环境教育活动提供指南。纵观世界各国,以环境教育立法来规范和保障环境教育主体地位、确保公平环境权、构建面向大众的终身环境教育体系的做法已成为政府保障环境教育实施的重要举措。二是园区是企业环境教育的主阵地。首先通过严格的园区环境监管体系来规范园区内企业行为,之后通过印发环境知识读本、开展环保沙龙、征文、竞赛活动强化园区内企业及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非营利性组织可通过举办各类国际间或区域间环保论坛、会议以及世界性环保日活动提升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第三方环境测评机构不定期强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环境行为。四是企业本身需建立健全内部环境保护教育体系和环境监管机制,自觉主动开展和实施参与式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

4 企业环境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企业环境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直接影响企业环境教育的成效。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发展,我国形成了完备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意识教育、环境知识教育、环境法制教育、环境行为教育以及环境技能教育等内容。根据企业环境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以及成人学习特点,我们认为企业环境教育应采用以实践体验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方式着重开展环境认知教育和环境技能教育。

4.1 环境认知教育

心理学认为环境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组织、储存、回忆和解码。企业环境认知教育包括对环境价值的认知和对环境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企业环境教育首先需要各实施主体通过理论讲授、案例讨论、系统思考等方式向受教育者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敬畏自然,亲近自然,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指导工作实践。其次是园区和企业通过制作宣传片和微电影、编制《企业环境保护知识读本》,在各企业内部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让全体员工知晓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环保常识,比如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绿色食品的选择等,践行低碳生产和生活。最后是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内部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亦制定了相关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因此,政府、非政府组织及企业要组织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深入学习,了解环保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奖惩机制等,避免在重大决策上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事前教育,防患于未然。

4.2 环境技能教育

环境技能教育是企业环境教育的落脚点。环境认知教育最终要通过环境技能教育与员工工作实践融合,转化为员工环保行为。与环境认知教育相比,环保技能教育更强调员工环保能力,如操作能力、发现及判断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目前,员工在企业中大多直接或间接从事着与环保有关的职业,比如环保工、建筑、商贸物流等。因此,通过企业环境技能教育培育对环境有益的技能型环保员工是推动企业环境教育开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由于不同职业、工种和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环境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环境技能教育应由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实施,根据具体职业和工种要求,以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式通过组织员工参与企业环境预警机制、参与污染事件发现、汇报、治理应急管理、举办环保技能大赛、评选环保技术明星等活动将环保知识和技术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使企业环保教育活动走向常规化,使企业环保工作走向常态化。

5 结语

在人类文明的新征程中,环境教育是一个值得人类永远探索的话题。企业环境教育是我国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系统。在科学把握企业环境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明确企业环境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指导企业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促使企业环保行为自觉自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

[1]吴月.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43(4):67-71.

[2]杨凯东.中国环境教育的理念及模式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3]祝真旭,王民.非正规环境教育之基本内容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0,20(3):482-485.

[4]欧阳润平.有关企业环境教育的三点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4):79-81.

[5]李广义.企业环境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J],陕西环境,1998,5(1):37-39.

猜你喜欢
环境企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企业
企业
企业
题解教育『三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