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助推枝江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2015-03-31 07:28许志华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枝江市转型建设

○ 许志华

湖北省枝江市是宜昌的东大门,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平原县市,也是全省十强县市、工业强市、农业大市和长江经济带潜在物流大市。2013—2014年位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一类县第四位。新常态下,枝江要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建成中等城市、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统筹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发展之路,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并重的全面转型升级。

一、科学规划引领转型发展

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引领。通过编制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结构优化,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枝江市始终把科学发展、为民发展作为规划编制的根本遵循,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修订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市新区规划,并以立法的方式确立规划的权威地位,确保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同时,结合“三大规划”,制定和细化产业、园区、城市设计等各类专项规划,形成了多规对接、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增强了规划的前瞻性、可行性、指导性和系统性。

二、集约平台承载转型发展

按照“创新创业在园区、居住生活在新区、休闲旅游在景区、城乡统筹在示范区”的思路,以“四大平台”建设承载转型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由要素粗放投入向“四大平台”生态集约投入转型。一是做优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招商、先生态后生产”的开发建设模式,园区配套由过去的“三通一平”向现在的“五通一平三集中”(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场地平整和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集中码头运输)转变,产业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区五园”建成区总面积达到37平方公里,安福寺工业园被认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二是做优城市扩容提质平台。城市新区“四馆两中心”、生态公园、星级酒店、企业孵化中心、水电路气等公建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启动规划建设,主城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设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三是做优休闲旅游发展平台。依托8000余亩自然水域,加快完善国家级金湖湿地公园基础设施,规划打造“尝仙女美食、访弥陀古寺、看金湖美景、游江口古镇”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枝江由传统农业种养区向田园休闲旅游区转型。四是做优城乡统筹发展平台。举全市之力推进安福寺镇省级“四化同步”试点示范镇建设,探索了工商资本下乡、新型农民进城、“四化”深度融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了“四区共建”的安福寺模式,被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议列为重要参观点。同时,大力推广安福寺镇典型经验,加快建成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强镇、现代农业新镇、商贸物流重镇和观光旅游名镇,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优强项目支撑转型发展

项目是资金、技术、人才和生产资源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枝江市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快上项目、上大项目,用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一是以项目促传统加工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随着投资50亿元的三宁公司己内酰胺、投资20亿元的湖北化肥乙二醇和投资12亿元的奥美公司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优强项目的建成投产,全市现已形成以枝江酒业、雪花啤酒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逐步由农产品初加工向高端化、品牌化精深加工转型;形成以三宁化工、湖北化肥为骨干的化工产业集群,逐步由煤化工、磷化工等基础化工向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转型;形成以奥美公司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集群,逐步由单一的棉纺织向高端化纤纺织、医用卫材纺织转型;形成以江峡船舶、迅达科技为骨干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逐步由过去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型,四大支柱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枝江被认定为“中国白酒名城”;枝江酒业、三宁公司2家百亿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奥美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移到枝江并组建企业集团,3家骨干企业年税收突破6亿元。二是以项目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安福寺食品工业园,加快推进以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先后引进东方年华、宇隆桃缘新村等一批以农业为主导,融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产业于一体的“第六产业”特色项目,培育壮大今贝、欢乐家、海通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传统农业种养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田园休闲旅游转型发展。三是以项目促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完成商贸物流产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城北商贸物流产业园、五金机电大市场、农资大市场、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和姚家港化工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旅游、大金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贡献率。枝江市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主体,鼓励扶持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姻,现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枝江酒业、三宁化工、开元化工等骨干企业建立了国家、省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2014年,全市共申报发明专利183件,位居宜昌市第一位,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先进县市。另一方面,加快“四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目前,枝江市已率先在全省建成乡镇信息化推进中心,建立了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农村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了园区、社区、农村信息化全覆盖。社会治安反恐城管视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为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枝江市将重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推动网购进村、土货进城。

五、绿色生态倒逼转型发展

枝江市始终牢记“绿色决定生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树立绿色GDP的鲜明导向,将全市所有乡镇按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分两类进行考核,把生态建设作为共性指标并加大考核权重,弱化部分生态型乡镇工业经济、工业税收等考核内容。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县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市“五城联创”,投资6.5亿元实施城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整理房屋立面500余栋,实施街景亮化160余处,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以“大拆违、大扫除、大清淤、大绿化、大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建立“户分类、组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市填埋”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在全省2014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评中高居榜首;在全省率先收回大中型湖泊、水库承包经营权,统一实行生态养殖。连续四届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县市。

六、市场决定助推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努力提高适应市场、驾驭市场、培育市场、服务市场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学会用市场思维谋划转型发展,用市场办法推动转型发展。一是不“越位”。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企业均可投资生产经营,政府不横加干涉,消除市场壁垒,激发全民创业活力。二是不“缺位”。推行“责任清单、收费清单”,在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规范用工、市场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主动担责,坚决查处各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竞争生态。三是善“补位”。设身处地、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客商和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以最优质的服务软环境吸引投资者来枝江投资兴业;加快完善政务服务体系,逐步把政务服务延伸到企业、社区、网格、家庭,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审批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优的县市之一。

七、深化改革保障转型发展

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靠资源、政策和区位,更重要的是靠改革,这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动力的动力”。枝江市围绕加快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大勇气、大智慧下好改革先手棋,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实行市场主体准入“三证合一”和联动审批制度,激发了全民创业活力;大力简政放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98项,下放17项到镇村,大大降低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成本,成为宜昌市审批事项最少的县市之一。下一步,枝江将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再精简,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围绕构建简洁高效、权责统一、便民务实的事业单位机构体系,结合枝江实际,进一步加快农口机构改革,全面整合农口部门基层服务站所,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成立“大农业服务中心”,努力形成服务“三农”工作的“拳头”。三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涉农项目资金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统筹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体制。四是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切实做到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探索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清理归并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引导农民到居民点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居住等方式,赋予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实现农业用地规模化、建设用地市场化,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让农民以产权保生存、农村以产权谋发展。

八、资源要素服务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企业投资更加谨慎,社会化融资难度更大,县域经济发展仅靠政府财政投资将是杯水车薪,投资不足,转型发展便无从谈起。为破解资金要素制约,枝江市始终坚持用财政的钱保民生、用社会的钱搞建设,积极转变思路,创新筹资融资方式,扩大有效投资,主动服务转型发展。率先在全省编制县级政府资产负债表,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所有国有资产向市金润源公司集并,促进国有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实现公司“野蛮式”扩张,做大做强“第二财政”。下一步,枝江市将积极探索PPP等新的融资模式,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大力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合作社联合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同时,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酒店、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消费领域的投资,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打好基础,真正发挥出投资对提升消费、推动转型的“发动机”作用。

猜你喜欢
枝江市转型建设
小鬼当家
货比两家乐趣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