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导”生“学”共建和谐课堂

2015-03-31 18:37唐静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学案词语

唐静

学案导学的理想追求是少教而会、精教而能;教学合一、教育同体;因材施教、共同发展。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困学难学、弱教少教、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等问题。事实上,学案导学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仍是教学的基本问题,即由学校观决定的教学观、由教学观主导的师生观、由师生观规训的教师职业观及其教学行为。所以,要想用好导学案,根本在于辨明学案导学的基本教学原理和操作规则,力促师生自主性、责任心的发挥与基于主体自觉性的教、学、材三边互动。

栏目主持人:刘玉琴 E-mail:444871477@qq.com

导学案,顾名思义,“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相比传统的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此,它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一、导在课前,化繁为简

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教材文本、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全面把握,系统思考,围绕语文学习的“十字要诀”,即“听、说、读、写、思、字、词、句、段、篇”,将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简约明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巧妙设计出符合不同年段特点的导学案。同时,课前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教给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方能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教师准备——深入解读,精心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需循序渐进,从低年级简单字词句的练习设计,到中年级重点语段理解感悟的方法设计,再到高年级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表达拓展的综合设计。设计内容逐步丰富,学习要求逐步提高。

低年级重在朗读课文、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不宜复杂,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尝试自主学习,为中高年级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同学、教师和家长的多元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年级重在词语的理解,重点语段的感悟,导学案不仅需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自学要求,同时教给孩子自学方法,即查阅工具书,边读边想,圈点勾画。

高年级重在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和作者写作思路的梳理,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启发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同时也教给学生批注读书感悟的方法。

当然,导学案的设计还需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生而异,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学生准备——自学自悟,逐步提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强化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

低年级导学案的完成就放在课堂教学之中,上课伊始,教师引入新课之后,就应该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给足时间让孩子独立完成导学案,教师巡视检查,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适时予以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导学案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安排孩子们回家自行完成,稍微难的内容可以放在上课伊始和授课中进行,规定时间,训练速度,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随着能力的增强,稍难的内容也可放在家中完成。

经过低中年级的强化训练,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预习“五字要诀”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因此,课堂上教师重点关注的就是学生批注感悟的情况,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可以用一个简短的词语或句子写出自己读书的感受,也可以写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绘制作者的写作思路。总而言之,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自主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导在课中,有的放矢

导学案上清晰地呈现学习重难点,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教师通过课前查阅部分自学单,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准确把握课堂节奏,真正做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而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自悟,课中小组交流,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全班汇报,真正做到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永远都是最后发言,真正地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在基础知识的夯实上。

语文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小学阶段主要是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五个方面,课堂教学中重点训练学生学会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每一课的导学案中,我们都会设计“看拼音写词语”和“认真朗读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认读词语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易读错字、易写错字、多音字和形近字,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还是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朗读,纠正错误,而在学生都没有注意到的字词句上,教师再特别指出,加深印象,夯实基础知识。

2.导在整体思路的把握上。

读一篇文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基本技能。因此,导学案中要设计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如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小松树》一课,笔者导学案上是这样设计的:认真读课文,请把关于时间的词语勾画出来,试着将课文用“‖”划分为四部分,想一想每部分写了什么,在“‖”后面用一句话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通过找出时间的词语,帮助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归并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导在疑难问题的探究上。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学习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思考。导学案让学生将不理解的问题写出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小组伙伴一起解决,如果小组内仍然解决不了,就提出来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如教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七课《向五星红旗敬礼》一诗,诗歌中涉及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事件,但是诗人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加上生动的比喻来描写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于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不理解的问题依次板书在黑板上,如:一颗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嘉兴南湖上闪烁?五颗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托起一个新天地?通过全班讨论,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再补充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

4.导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上。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更多地关注语言,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表达效果。因此,导学案中,我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上,在教学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三课《小溪流的歌》时,导学案设计如下:课文中对小溪流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格外生动,请用横线勾画下来,在重点词语下面打上“.”,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呢?在相关语句旁边用简洁的词语写下感受。这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到生动的细节描写上,学生交流感受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情感体验,从而对作者在表达上的效果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5.导在对文本感情的体验上。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这足见它的重要性。因此,导学案中,除了在预习阶段提出正确流利朗读的基本要求以外,针对教材文本的典型语段,还需要教师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教学《向五星红旗敬礼》一课,导学案设计如下:这是一首赞美五星红旗的诗歌,也是在升旗仪式上的演讲词。朗读这篇献辞,应带着什么感情?请用“‖”将诗歌划分为五部分,想想每部分感情的变化,该怎么读?注意排比句,体会表达上的气势,读出变化,读出感情。这样,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注意排比,体会情感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这也是有感情朗读的训练。

6.导在学习方法的点拨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导学案会提示: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关键语句概括。训练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导学案也会提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样通过学习方法的提示,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再点拨提升,从而使学生对方法的运用更加娴熟,最终达到自主学习。

三、导在课后,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这一课的导学案是否就该束之高阁呢?非也!温故而知新,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审阅导学案,针对课前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结合课堂上伙伴学习时的交流讨论,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次提出来供大家交流,如果有新的发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修订导学案,检验个人自学和教师导学的效果。

1.学生自改,互查补充。

学生先自行修订导学案,将课前导学案上理解错误或体会不深刻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然后同学互查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进行二次修订补充,从而促进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学生的互学互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教师评改,查漏补缺。

教师最后查验导学案,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学生,可在课后进行二次辅导,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同时,也检验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根据学生学情适当调整下一课导学案的设计。

借助导学案,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验学,深入开展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引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主动实践,真正实现“不教而教”的理想课堂。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学案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乡愁导学案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一枚词语一门静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