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料棒专业化生产的技术与成效

2015-04-02 17:33吴春红叶柳祥李根岳廖少兰
食药用菌 2015年1期
关键词:云和县装袋菌棒

吴春红 叶柳祥 沈 虹 李根岳 廖少兰

(1.浙江省云和县农业局,浙江 丽水 323600;2.云和县浮云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丽水 323600)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农业小县,属于富裕浙江的欠发达地区。食用菌产业是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有1.5万余户,4万余人,分别占全县农户数和农业人口数的55%和43.4%。近几年来,食用菌生产量稳定在7 000万袋左右,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4.3%。但是,食用菌生产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户生产规模停留在0.5万~1.0万袋之间,标准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投入品和管理程序不统一。

为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政府和农业职能部门积极引进料棒专业化生产技术,扶持食用菌生产企业建立食用菌料棒生产厂(场),示范推广“料棒专业化集中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的生产新模式。2012年全县推广专业化食用菌生产1 150万袋,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装备

食用菌料棒厂(场)拌料装袋生产线一条,配备6DLZD-3000型多功能连续装袋机,每小时装袋3 000袋,装袋质量好,培养料松紧适度。按年生产食用菌料棒1 000万个,需建食用菌料棒专业化生产厂房2 000平方米,厂内配备拌料装袋区300平方米,灭菌房500平方米,冷却室150平方米,洁净接种室30平方米,温控培养室500平方米。

2 生产工艺

2.1 基本配方

(1)香菇:杂木屑78%,麦麸20%,红糖(或白糖)1%,石膏(或碳酸钙)1%,含水量55%~60%,pH自然。

(2)黑木耳:杂木屑88%,麦麸10%,碳酸钙2%,含水量50%~55%,pH 6.5~7.5。

2.2 拌料(干拌、湿拌)

将配方中的木屑、麦麸等不溶于水的原材料投放到搅拌机中搅拌2分钟,把糖溶于水,按含水量稀释后,注入料内,边注水边搅拌,注水完毕后继续搅拌5分钟。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根据天气、季节、品种和培养料的物理结构、装料松紧等适度调整。

2.3 装袋灭菌

装袋应当松紧适度,装袋后料棒湿重:香菇为1.6~1.9千克,黑木耳为1.5~1.7千克,成品棒的长度为40±2厘米。

采用常压灭菌。同一批料从加水拌料到进灶灭菌于4~5小时内完成。灭菌标准为:温度升至60℃时放气1次,2小时内温度升至100℃,102±2℃保持8~10小时。灭菌灶内温度自然下降至90℃以下后料棒出灶。出灶把料棒直接推到冷却区冷却,待料温降至60℃时出厂。

2.4 接种发菌

菌棒出灶后当天可在冷却室快速冷却,通过紫外线消毒,温度降至25℃左右后于洁净接种室内进行接种,每袋菌棒接种口3~4个。

菌棒从洁净接种室输出后直接放入温控培养室,调节好培养时的温度、湿度,适时通风。菌丝培养至接种口直径约10厘米时出售给种植大户继续培养,也可培养至适合菌龄并转色成功后再售给农户进行出菇管理。

3 成效分析

3.1 经济效益

食用菌料棒专业化集中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质量,降低料棒生产成本,统一料棒生产标准,提高生产效益。如云和县兴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扶持下引进料棒生产技术和先进适用生产设备,建起可专业化生产食用菌料棒1 000万袋的生产线,实行订单生产。经测算,专业化生产料棒比常规生产每袋节省成本0.2元;料棒接种培养菌丝至接种口直径10厘米时每棒售价为3元,可获利0.8元;培养至适合菌龄并转色成功后售给菇农每棒为3.8元,可获利1.15元。按此计算,企业效益十分显著。该社2012—2013年生产的料棒还出口美国、韩国等的食用菌生产公司,出口料棒110万棒,每棒利润1.7元,获利198万元。该社在生产经营料棒的同时,注重示范基地建设,在云和沙溪畈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6 670平方米,年生产规模30万袋,为“企业+基地+农户”的食用菌生产模式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3.2 生态效益

食用菌料棒专业化集中生产可规范投入品的使用,在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产过程,保障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专业化集中生产料棒,原材料统一堆放,便于食用菌专业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卫生环境的改善。料棒集中生产菌棒成活率可达99%,比普通料棒接种成活率提高3%~5%。

3.3 社会效益

料棒集中生产可减少菇农生产设施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食用菌生产步入标准化、产业化轨道,提高单一主体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食用菌料棒专业化集中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的统分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使食用菌产业走上了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生产方式从单一的散户生产向专业大户、工厂化、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等多种生产方式发展,是食用菌集约化生产和料棒专业化生产的新途径。

[1]朱志泉.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浙江食用菌,2009,17(5):5-7.

[2]訾惠君,张志军,周永斌,等.白色金针菇周年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1,220(2):14-15.

[3]徐萍,卫新,王美青,等.浙江省食用蓖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33(1):59-62.

猜你喜欢
云和县装袋菌棒
基于文旅融合的“图书馆+民宿”实践与建议——以云和县“漫享书屋”为例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云和县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思考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立式、卧式2种培养料装袋机的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