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关系的测算

2015-04-02 19:21张丽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出口额显性

张丽娜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关系的测算

张丽娜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传统基于出口额计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已不能反映真实的行业竞争力。运用WIOD数据,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行业的出口增加值,并基于出口增加值计算中国各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计算结果与基于出口额的传统方法有较大差异: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数量下降,行业分布状况与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不同,传统方法夸大了行业的优势程度或劣势程度。

显性比较优势;出口额;出口增加值;国际投入产出分析

引言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研究产品国际竞争力[1]和产业国际竞争力[2]的经典指标。国内学者基于其思想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获得了诸多具有良好价值的结论[3~4]。

然而,行业真正的竞争优势源于出口增加值的相对大小。出口增加值是该行业利用当地生产要素贡献增加值并出口的部分,体现了当地的生产技术水平。传统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基于国际贸易的出口总额计算,与行业竞争优势的确切含义存在偏差。在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中间品贸易比重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运用进出口额等总量贸易数据分析国际贸易问题所得的结论具有相当的误导性[5-8]。国际投入产出数据的完善,使贸易增加值的测算成为可能[9]。

根据行业竞争优势的确切含义,本文采用出口增加值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这有利于重新认识中国不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增加值沿用库普曼等(Koopman,2014)[10]的定义,数据来源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全文安排如下:首先介绍基于出口额和基于出口增加值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测算方法;然后简要介绍WIOD数据的特点;最后比较基于两种测算方法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差异并得出结论。

一、行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

(一)基于出口额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测算方法

显性比较优势由巴拉萨(Balassa,1965)[1]首先提出,用于测度特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1)

其中,EXijt表示国家i产品j的出口量,EXjt表示所有考察国家的产品j出口额之和,EXit表示国家i所有考察产品的出口额,EXt表示所有考察国家的所有考察产品出口总额,t标记年份。

迪克蒂斯等(De Benedictis et al.,2001)将显性比较优势概念拓展到行业层面,构建了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2]:

(2)

式(2)中各符号含义与式(1)中对应,只是将特定产品的出口额替换为特定行业的出口额。当0

(二)基于出口增加值的比较优势测算方法

基于出口额的传统显性比较优势计算方法不能反映行业的真实竞争力。若国内生产要素的增加值贡献能力不足,即使出口总额很大,出口国的收益仍然有限。以苹果公司的产品为例,2010年推出的售价为549美元的iphone4和售价为499美元的ipad,由台湾鸿海精密集团设在中国大陆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代工生产,付给中国劳动力的报酬均不足10美元,却分别贡献了229美元和275美元的中美贸易顺差[11]。

因此用显性比较优势度量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需将式(2)中的行业出口额替换为行业的出口增加值:

(3)

根据投入产出恒等式,总产出为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增加值)之和:

X=AX+Y

(4)

其中,X代表行业总产出,Y代表最终消费,A代表行业间的投入产出矩阵。移项得:

X=(1-A)-1Y

(5)

令B=(1-A)-1,B为里昂惕夫逆矩阵,其列数据代表生产特定行业的一单位最终产出所带动所有生产阶段各行业的总产出。以V代表直接增加值系数矩阵,并左乘式(5),得到增加值生产矩阵VBY。参照库普曼等(Koopman et al.,2014)[10]的做法,按照增加值的来源地s和吸收地r对VBY中的元素分块:

(6)

Vs是N×N三角矩阵,其元素为增加值来源国s各行业的直接增加值系数。Xsr和Ysr均为N维列向量,分别是在国家s生产国家r吸收的各个行业的产出和最终消费。Bsr是N×N的里昂惕夫逆矩阵,代表在国家r各行业吸收的一单位最终产品,所带动的国家s各行业的总产出。

(7)

综合式(3)和式(7),即可计算出基于出口增加值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二、数据来源及特点

本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表(World Input-Output Table,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ocio-economic Account,SEAs)。WIOD包含了40个国家,35个行业,这40个国家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5%,非40国的其他经济体统归于其他国家(RoW)。WIOD的行业编号如表 1所示。

在WIOT中,中间投入品的来源和去向按照国家和行业进行划分,基于其计算的投入产出系数矩阵A维度为1435×1435。行业的最终产品,按照被吸收的地方进行划分,得到式(4)中的矩阵Y。WIOT还提供了包含行业增加值在内的附加行,行业的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布由该行业所在的列数据确定*Timmer M P.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Contents,Sources and Methods.。

WIOT数据更新至2011年。增加值系数矩阵Vs的原始数据,以及各类型生产要素的增加值矩阵原始数据来源SEAs。SEAs中中国的部分数据更新到2009年。

三、基于出口额和出口增加值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比较

(一)基于出口额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

表2列出了1995—2011年基于出口额计算的中国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2009年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一共有12个,主要集中在制造业(3~16)。在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有10个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最大的行业是电气及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业(14),其次是纺织及服装制造业。中国绝大多数服务业则处于竞争劣势:18个服务业细分行业中,仅有4个行业曾经有过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持续存在的行业仅2个,分别为燃油零售批发和租赁和商务服务。

按照生产的要素特点[7]将行业分为以下几类: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行业(1,2);劳动密集型制造业(4,5,6,10,16)、资本密集型制造业(3,7,8,11,12)、知识密集型制造业(9,13,14,15);劳动密集型服务业(18,19,20,21,22,26,35)、资本密集型服务业(17,23,24,25,27,29)、知识密集型服务业(28,30);及公益性行业(31,32,33,34)。

自2001年起,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优势逐渐弱化,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所有制造业细分行业均未发生竞争优势的性质变化。在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中,大多数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公益性服务业的竞争力逐步下降。大多数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则在2001年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各行业竞争力的波动方向、幅度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2003年和2007年是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年份。十数年间,服务业细分行业的竞争力状态相对稳定,除了水路运输和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业曾经出现过短时间的竞争优势性质变化外,其余服务业行业均未出现反转情况。

注:数值大于1的行业具有竞争优势,以灰色背景突出显示。行业19和35无统计数据,故未列出,表3同。

(二)基于出口增加值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

表3则呈现出与基于出口额计算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截然不同的情况。

首先,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数量降低。2009年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共8个:农林牧渔业、采矿业、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及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业、建筑业,汽车及摩托车的销售、维护及修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2005年和2006年优势行业均为11个,数量最多。到2009年发生竞争优势反转的行业为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业(3)、租赁和商务服务(30)以及公共管理、国防和社会保障业(31)。

此外,行业竞争力的优势(劣势)程度发生变化。两种计算方法均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中,基于出口额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明显大于基于出口增加值的值。以电气及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业(14)2009年为例,表2的值为17.21,而表 3的值仅为1.17。传统方法计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明显地夸大了行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劣势。

最后,两种方法计算的显性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情况不同。按照行业类型划分,表3中资本密集制造业和资本密集服务业竞争力总体在波动中下降;公益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总体在波动中上升;知识密集制造业的竞争力均波动,先升后降;劳动密集制造业、劳动密集服务业和知识密集服务业的细分行业没有确定的变化规律。这与表2中的情况有显著差异。

(三)两种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差异的来源

基于出口额计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行业的实际竞争力有相当的误导性。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在概念上源于出口额的统计方法与行业竞争优势内涵的不一致。行业竞争优势源于当地生产要素的增加值贡献及出口能力,是生产技术、要素禀赋及贸易壁垒综合影响的体现。而现行的进出口额根据进出口产品的到岸价、离岸价进行统计,是最终产品在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增加值的累积。商品价值中由其他行业创造的增加值集中统计到产品出口的行业,出口值和增加值的行业归属不一致。

在实际的对外贸易活动中,显性比较优势的差异由以下两种原因导致:第一,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规模逐渐扩大,这对加工贸易尤为重要。代工国家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在代工地点组装之后形成最终产品并出口。在加工过程中,代工国贡献的增加值极其有限。按照传统的出口额统计方法,出口产品的价值包含了从国外进口的中间产品价值,出口价值与代工国贡献的增加值不同。在一般贸易中也存在一定差异,只是程度稍轻。这种原因可以解释表 2中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具有竞争优势,而表 3中所有制造业行业均不具有优势的现象。第二,国内服务业的增加值通过投入产出联系累积到出口产品。出口产品在某国生产的过程中,国内服务业为该产品贡献了增加值,但出口值却全部归于最终产品所在行业,服务业的贡献没有在出口额中体现出来。通过国际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将各国各行业贡献的增加值剥离出来。这也是表 3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行业数量多于表 2的原因。

四、结论

在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中间产品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重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基于出口额计算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不能反映行业的实际竞争力。本文运用WIOD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出各国各行业的出口增加值,并基于出口增加值计算中国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中国各行业基于出口增加值和出口额计算的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1)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数量下降:2009年由11个下降到8个;(2)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分布状况不同:基于出口额的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基于出口增加值的优势行业中,服务业比重更大;(3)基于出口额计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夸大了行业的优势程度或劣势程度;(4)各行业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不同。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在概念上源于出口额的统计方法与行业竞争优势内涵的偏差,在现实中受中间产品贸易规模上升和行业投入产出联系的直接影响。

[1]Balassa B.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1[J].The Manchester School,1965,33(2):99-123.

[2]De Benedictis L,Tamberi M.A Note on the Balassa 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OL].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01.

[3]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J].管理世界,2007(2):5-16.

[4]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J].世界经济,2012(12):62-82.

[5]Johnson R C.Five facts about value-added export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cro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4,28(2):119-142.

[6]程大中.中国增加值贸易隐含的要素流向扭曲程度分析[J].经济研究,2014(9):105-120.

[7]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2):50-70.

[8]李昕,徐滇庆.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J].中国社会科学,2013(1):29-55.

[9]Timmer M P,Erumban A A,Los B,et al.Slicing up global value chain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4,28(2):99-118.

[10]Koopman R,Wang Z,Wei S.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2):459-494.

[11]KRAEMER K,LINDEN G,DEDRICK J.Capturing value in global networks:Apple’s iPad and iPhone[EB/OL].http://pcic.merage.uci.edu/papers/2011/value_iPad_iPhone.pdf.

(责任编辑:魏小奋)

Analysis on the Industrial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 on the Base of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

ZHANG Lina

(School of Econom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industry based on exports can not reflect the true competitive advantage.This article recalculates Chinese industrial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based value-added exports,which is computed by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method on the data of WIOD.The result is different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method based on exports:the number of industry with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clines,the distribution of industry with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their dynamics are different,and tha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verstates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exports; value-added exports;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2015-03-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激励机制设计、内生技术增长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动态升级研究”(14CJL019)

张丽娜(1988—),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F064.2

A

1008-2700(2015)03-0017-07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出口额显性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