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柏坡赶考精神的历史地位

2015-04-10 05:1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西柏坡毛主席党员干部

王 东 波

(石家庄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试论西柏坡赶考精神的历史地位

王 东 波

(石家庄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西柏坡赶考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为我党建设和巩固政权提供了根本保证,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 西柏坡; 赶考精神; 历史地位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准备移驻北平。临行前,毛主席把进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且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事实证明,在66年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中,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严格要求自已,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进京赶考”被后人称颂为“赶考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赶考精神体现了党对自身的准确定位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主席告诫共产党人要认清中国革命所处的形势: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1]1438-1439这一论述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做了准确定位。在中央由西柏坡移驻北平时,毛主席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当时形势的清醒认识:在国内,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有待治理,生产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如何领导人民群众走出困境,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国际上,如何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应对西方大国对新中国的封锁和打压,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毛主席提出“进京赶考”的命题,是对当时我们党即将付诸实施的方针策略的生动写照。因为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严格要求自身,坚持“两个务必”,摒弃不思进取、贪图享受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容应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考卷”内容;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自觉接受“主考官”——人民的检验和评判,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二、赶考精神为我党巩固政权提供根本保证

赶考,顾名思义就是要积极进取,考出好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赶考精神蕴含的与时俱进思想是加强党建和巩固政权的思想基础。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毛主席“进京赶考”时,党的地位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际情况错综复杂,国内生产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成为毛主席深入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他提出党员要与时俱进,并告诫全党:“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1]1481。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管理和建设城市的能力,熟悉对工厂、商业和银行的管理,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只有在执政过程中甘做学生,虚心向一切有经验的人请教,才能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做到长期执政、执好政。

赶考精神蕴含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政权的基本保障。在赶考中,要想考出好成绩,关键看能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如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学习时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动力,鼓舞人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奋斗。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同自然界和外来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延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推动着中国革命的前进。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依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开创事业的不竭动力,激励着我们拼搏进取。在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日渐增强,人民生活也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拜金主义、贪图享乐和奢侈腐化的思想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部分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奢侈浪费、腐化堕落等问题时有发生,我们要靠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抵制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不良风气。只有保持艰苦奋斗,才能够永葆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够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才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赶考精神蕴含的廉洁勤政的理念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政权的基本要求。考试就要遵守考试纪律,我们党“进京赶考”的纪律就是廉洁勤政。现阶段,我们党在廉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反腐倡廉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3]只有对贪污腐败保持高压态势,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勤政为民是为官之要,执政之本。为官者既然肩负国家重托、人民期望,就应该勤勉从政,造福一方;就必须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民谋利。只有保持廉洁自律,才能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才能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才能经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深化发展的考验,圆满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赶考精神蕴含的以民为本的奋斗目标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政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的事业发展是无止境的,我们的赶考之路也是漫长的,我们执政“赶考”的主题依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才会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的支持、拥护和信赖。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倡导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做到出行不封路、不扰民,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利益,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赶考精神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

66年前,毛泽东将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比作“进京赶考”,是针对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正在由武装夺取政权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转变而言的。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中,贪图享乐、骄傲自满、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存在,它是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克服这种危险,需要依靠毛主席在进京赶考过程中形成的“赶考精神”,它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只有大力弘扬赶考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融入社会发展洪流。

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做到不懈奋斗。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疏于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为民服务的本领就会弱化;精神懈怠会使理想信念动摇,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漠视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导致个人欲望膨胀;精神懈怠会失去奋斗目标,进取精神就会削弱,消极情绪随之滋生,产生腐败思想。精神懈怠的危害是极其危险的,它可以拖垮一个人,拖垮一个组织,拖垮一个民族,拖垮一个政党甚至拖垮一个国家。只有保持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才能强化忧患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以“赶考”为动力,保持昂扬斗志。

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毛主席在准备向北平进发的前一天晚上还坚持学习;在入宿淑吕村时,不顾一天的奔波劳累,依然挑灯夜读;到了北平后,公务繁忙,但仍然抽出时间来坚持学习。正是因为这种学习精神,毛主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治国理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本领不高、能力不足,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要想改变能力不足的现状,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就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就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依然存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领域(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仍然存在问题,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仍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果我们为现有的成绩骄傲自大,停步不前,我们党就面临着蜕化变质的危险,我们的建设事业就会受到影响。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只有大力弘扬赶考精神,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和精神力量,才能使党员干部始终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才能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僵化保守、居功自傲、精神懈怠等消极思想,才能抓住机遇,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只有保持“赶考精神”,才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当年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经过十八年征战打下江山,仅仅做了十八天皇帝,便败退出北京城,就是因为李自成没有对进入北京城的起义军严加管束,才导致起义军内部争权夺利、贪图享乐之风盛行,从而放松了警惕而最终溃退。毛主席明确指出我们不要学李自成。我们党与李自成的起义军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坚守廉洁从政的原则:1932年时任瑞金石坪村苏维埃主席谢步升由于贪污500大洋被处以死刑;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在战争年代立过战功的刘青山、张子善,因为贪污腐败,被判处死刑。严惩这些腐败分子的决定,是党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证明:贪污腐败行为要坚决治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决心不可动摇。要想抵御消极腐败的危险,一方面要求各级干部注重自我审视与防范,做到廉洁自律;另一方面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真正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目标。

四、赶考精神是我们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程中,人民群众一直是我们党的坚定的支持者。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党经历八年抗战,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经过解放战争的三年奋战,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建设成败得失的检验者。党的奋斗历程昭示我们:只有心中想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是共产党人“赶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主席在入宿唐县淑吕村时,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他们悄悄地来,天黑才进村入住;悄悄地走,第二天天不亮就离开了。毛主席还十分重视军民关系, 非常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晚上点灯查阅文件时,还担心余光会影响附近村民休息,特别嘱咐工作人员把灯弄得暗一些。毛主席与淑吕村的村干部谈话,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这些小事突出反映了毛主席以民为本的思想。正是有民本思想作支撑,我们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民为本的赶考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弘扬,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更好地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把亿万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快速发展。

从66年前的“进京赶考”,到今天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成就,表明党始终保持着“赶考精神”,满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保持“赶考精神”,才能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以保护人民的利益为己任;才能把事业之根扎于人民的沃土,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2-09(1).

[3]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N].人民日报,2015-01-14(1).

责任编辑:张文革

The historical stature of Xibaipo spirit of taking a test

WANG Dong-bo

(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Party School of Shijiazhuang Committee of CPC, Shijiazhuang,Hebei 050051,China)

The xibaipo spirit of taking a test 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at of Jinggangshan,Yan'an,and Xibaipo,which stands for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CPC,and which provides with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Party and consolidate power,an important magic weapon for CPC to maintain the advanced nature,purity and motivation to serve the people.

CPC; Xibaipo; spirit of taking a test; historical position

2015-05-06

王东波(1974-),男,河北晋州人,石家庄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1009-4873(2015)03-0001-04

D26

A

猜你喜欢
西柏坡毛主席党员干部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党员干部要姓“党”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