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2015-04-10 12:26王鑫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农村中学教师队伍

王鑫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王鑫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本研究在大学和中学合作的背景下关注培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在实践共同体的框架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能够实现知识共享和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生长和增值,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中学教师高素质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以自主意识为动力,通过各种与专业发展相关的途径和活动,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学习包括更新教育观念、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是逐渐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发展并完善专业认同的过程。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注重点从教师个体的努力转向学习者共同体。教师通过在共同体中参与合作性实践增长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2]114。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生长。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隐性的,经验性的。正如佐藤学(2004)所言,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仅仅进行知识的交流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予教师共享实践经验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往往来自日常的非正式的交流、观察和反思等活动[3]。教师实践共同体正是适应教师实践性知识生长与增殖的一种组织形态。

一、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也在农村。建设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也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5]农村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英语作为一门薄弱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以河南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全省4万多所中小学中,英语教师仅有6万多人,平均每1所学校不到1.5人;2万所农村小学中英中语教师仅8 765人,平均每3所学校还不到1名英语教师[6]。这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因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异常迫切和必要。

二、实践共同体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是由美国人类学研究者莱夫和温格于1991年首先提出来的,属人类学的概念范畴。他们认为学习是“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从而开辟了学习理论的新视角。一个实践共同体不是简单地把许多人组合起来为同一个任务而工作,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是要通过共同体的参与在社会中给学习者一个合法的角色(活动中具有真实意义的身份)或真实的任务[7]。国内学术界,对“实践共同体”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将教师实践共同体看作是一种学习方式[8];二是认为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学者、顾问)等所构成的正式或者非正式教师团队。本文认为,教师实践共同体是由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包括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和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该团队以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有着共同的愿景,致力于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构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有赖于教师个体的学习、实践、反思和成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群体中支持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团队合作文化氛围[2]115。在教师群体发展中引入“实践共同体”的思想,改革传统的个人作为个体学习者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将个人作为社会实践参与者,打破了以往“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绝对的界限,以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分享和相互影响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生长。

近年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理论者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变革发挥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9]。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将教师实践共同体的运作放在大学与中学合作研究的框架内,构建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合作参与的教师“实践共同体”来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研究问题。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本研究主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教师实践共同体是如何构建的?(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实践共同体”中如何实现?

2.研究对象和方法。多年来,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一直承担着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国家培训计划项目(简称“国培计划”)的培训工作。依托此项目,课题组成员选取河南省四所农村初中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的案例是如何让初中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本研究中,教师实践共同体由高校外语教师、初中英语教师(骨干教师和新手教师)、初中生和中学管理人员组成。其中大学教师是在英语专业担任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他们均是共同体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在历时半年(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的时间里他们深入到实践共同体之中,与共同体中的中学英语教师深层次接触,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本研究使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叙事研究,各方法相互印证,形成“三角验证”。

3.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策略。温格提出,一个实践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同时具备三个关键要素:共同的愿景——共同体成员要拥有共同的事业;合作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要积极参与相互之间的学习实践活动;交流的机制——共同体成员要注重合作交流,创建共享资源库[2]116。

根据温格提出的三个关键因素并参照张兰(2010)[10]的研究,我们所建构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策略如下:

(1)“以任务为驱动,确立共同体活动的主题。教师实践共同体以实践性问题解决为导向,可以解决教师的“知行脱节”问题[8]57。所以,实践共同体必须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难题为目标,否则“实践共同体”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们从日常的教学点滴中发现可供研究的课题或者感到棘手的难题,凝练成共同体真实的学习任务。对共同体的主题的认同感使得成员乐于彼此合作。一旦确定好主题,他们就会围绕着这一主题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在我们所选取的案例中,实践共同体经过讨论确定了共同体总的主题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共同体选定此主题主要是因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各年级段,尤其是低年级段的教师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并且他们过分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在这个合作团队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但是这一共同的主题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愿景。多位教师在访谈中谈到:“以前我们基本上是孤军奋战,各年级的教师交流的很少。但是确定好共同的主题之后,我们都感受到了集体的支持,感到不再是一个人,内心充满了力量。”

共同的主题为各位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基础。根据课题组的观察,在此共同体中,教师们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然后集体讨论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个体实践和集体的交流中反思自己的教学,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实践性知识得到了有效生长。

(2)确保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深度交流。实践共同体与传统的教研组相比,它的结构是松散的,人员是流动的。因此,如何激发每个成员的参与热情是共同体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包括: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座等。学习在实践共同体中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从经验中学习、在做中学习、通过参与学习[2]117。我们所构建的“实践共同体”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知识的共享原则。共同体成员之间就共同的主题充分地交流、协商,集思广益,互相取经,一起反思教学实践,齐心协力谋划解决问题的办法。课题组成员循着实践——讨论——反思——专家指导——再实践的路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不仅学会“授人以鱼”,而且学会了“授人以渔”。一些教师谈到:“在共同体这个大家庭里,大家的参与热情比较高涨。我们都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让专家把脉、诊断。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共享和互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也给共同体注入了持久不衰的动力。共同体成员的实践性知识贮备不断增加,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3)积极发挥专家的“脚手架”作用。大学里的专家参加到实践共同体之中,能给教师的学习提供支持和指导。当共同体的活动陷入困境时,专家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一些教师感言道:“大学里的专家理论知识丰富,他们可以给予我们中学教师适时的点拨,启发我们的思维,使我们从‘一头雾水'到‘恍然大悟'”。

(4)真实共同体和虚拟共同体相结合。为了更好地促进共同体成员间的交流,我们开辟了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一方面,我们将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学习过程之中去,鼓励教师利用听课、观摩课等形式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成员间定期举办讲座、交流会,促进教师获得新知识和共同体知识的分享。此外,网络虚拟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开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成员们在平时利用QQ群、空间、博客和微信等网上虚拟工具探讨问题,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

在实践共同体中,共同体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和反思,“创造性的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从而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促使教师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走上可持续的专业成长之路”[11]。教师们完成了从初级学习者到专家的转变。

三、结语

师资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专业素质高,实践知识水平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实践共同体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它适应以校为本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一个“做”的“场”。“做”即实践,“场”即情境,从而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1]41。在本研究中,课题组成员跟踪观察了在河南省建立的一个大学和初中合作的英语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运作和发展,发现在教师实践共同体中,共同体成员有共同的主题,通过共同体的活动,形成实践性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完成了从初级学习者到高级学习者的身份转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欣.“实践共同体”: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走向[J].中小学管理,2010(6):40-42.

[2]周迎,刘育东.以行动研究为依托的教师实践共同体与高校外语教师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4-119.

[3]杨卉,王陆,张敏霞.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56-60,76.

[4]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15-05-16]. httP://www.moe.edu.cn/Pub1icfi1es/business/htm1fi1es/moe/moe_1778/ 201209/141772.htm1.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5-05-20].httP://www.china.com.cn/Po1icy/t xt/2010-03/01/content_ 19492625_3.htm.

[6]李洁.河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课程设置分析[J].时代文学,2010(1):173-174.

[7]王文静.人类学视野中的情境学习[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20-23.

[8]张平,朱鹏.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2):56 -60 .

[9]伍红林.教育理论研究者深度介入下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23-28.

[10]张兰.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陆宁宁,曾红.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野[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41-143.

(责任编辑:明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1-O17O-O4

[收稿日期]2015-06-1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河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15-JSJYLX-00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的认知语法研究”(2015-QN-508)

[作者简介]王鑫(1981-),女,河南宁陵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认知语言学。

Rural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Staff Development Based o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WANG Xin
(Schoo1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Henan,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1ays stress on the nurturing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midd1e schoo1s. It argues that th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an faci1itate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between members and then enrich their Practica1 know1edge,thus he1Ping their Professiona1 deve1oPment and midd1e schoo1 teaching staff deve1oPment.

Key words:communities of Practice;rura1 midd1e schoo1;teachers' Professiona1 deve1oPment;teaching staff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农村中学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