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公正观实现路径探究
——以道德教育为切入点

2015-04-10 13:40曹会龙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正价值观道德

曹会龙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高校大学生公正观实现路径探究
——以道德教育为切入点

曹会龙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公正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公正观培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形象素质及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加强公正观教育,需从道德教育着手,相应地在普及认知、融合认同以及践行养成等方面展开。与此同时,道德教育作为传统的软文化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学生;公正观;道德教育

一、宣传普及路径——强化公正道德认知①,使大学生科学把握公正观的价值内涵

(一)以社会宣传为引领

针对当前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现状,全社会都要积极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使公正观教育散播到每个角落,形成强有力的公正文化氛围。各级政府应加大在社会、职业、家庭及个人等领域的道德建设,定期开展公正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校园内部,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加深对公正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切身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内在价值功用,逐步实现由外到内的公正转换机制。另外,要以网络媒体为传播载体,宣讲社会道德榜样的优秀品行。与此同时,媒体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公正道德形象,以公正的方式传播公正的事件,在宣传中既要倡导社会主流的道德思想,又要敢于揭露丑陋的行为举止,引导大学生在正与反、善与恶、好与坏的双向价值耦合中达到对公正价值观的普遍认知。

(二)以高校教育为重点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公正价值观认知的主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全面正确认知公正观的主要渠道。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需加以丰富、整合、创新,确保教学体系更加完备。“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另外,高校要建立一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理论互动机制,让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督导、学以致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公正价值观念蕴含于校园文化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公正观的认知。

(三)以自我教育为基点

开展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最终要落脚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认知。首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加强自我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2]要引导学生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正义、公平品质,并将其融入个体的自我教育,以传统美德作为公正教育的根脉,实现由古至今的美德价值转换。其次,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提升自我教育认知。现代媒体的普及化、大众化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往联系,并且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大学生应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不断加强自身教育理论学习,通过自我教育,增强自身对公正价值观的认知,使其更具主动性、持久性。

二、深入融合路径——形成公正道德认同,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上形成大学生强有力的精神驱动力

(一)培育公正道德情感——让公正教育紧贴学生生活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爱憎、好恶、信任、同情、痛苦等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3]公正道德情感的培育是维系人类公正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人的公正行为的基本因素。公正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知而形成的一种态度体验,只有当公正道德知识被道德接受者认可,并且得到接受者强烈“共鸣”时,公正道德知识才会转为道德主体的内在规范。就此讲,道德情感是实现公正道德认同的初始环节。“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的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4]正如康德在《德性形而上学》中所提到的,“道德情感是对于仅仅出于我们的行为同这义务法则的一致或者冲突的意识而来的那种快乐或者不快的感受。”[5]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事件及行为,这些行为符合于自身希冀的准则规范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心理情感。

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是实现高校公正观教育的根基。从主观方面理解,公正观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任何人认可的一种观念或思想总是存在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情感认同是道德认同的基础性阶段。大学阶段是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充满酸甜苦辣的心理成长过程。在此阶段,他们的道德情感日益丰富成熟,深刻影响着他们对道德教育的认同。因此,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开展公正情感教育,特别要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将公正观教育融入到自身的情感领域。

(二)锤炼公正道德意志——将公正观念根植于大学生心灵深处

公正道德意志是对道德观念及行为在心理上的能动支配,是实现公正观认同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公正观的建立不仅需要外在的规范约束,更需将规范约束转化为能够自由支配的内心意志。人的意志并非脱离于肉体的纯精神存在,“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6]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作为当前的主流意识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只有在公众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才能逐步实现自我的内化意识,形成稳固的意志观念,进而外化于人们的行为活动中。对于当前大学生公正道德意志的培养,也就是将公正认知与公正情感内化为自身道德意志的过程,道德意志的养成须坚持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以“他律”作为外在强化约束,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加以规范调整,“自律”则是通过自我约束的方式实现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的认可,体现了自己对自己的“道德立法”。

公正道德意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实现过程,对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应充分开展自我教育的学习,另一方面须充分吸收外界的积极因素。与此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实时动态,不遗余力地加以引导教育,要落稳、落实、落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视大学生公正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惑不解的时候要予以指导帮助,使其坚定公正价值观的理想信念,积极磨练公正道德意志,将公正观念根植于大学生心灵深处。

(三)建立公正道德信念——大学生实现公正行为的保证

公正道德信念是形成公正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相融合的统一形式。在大学生的公正教育中,任何单独形式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都无法转化为实现公正价值的动机。公正信念体现了道德动机的最高形式,也就是说,它以道德认知为前提,进一步提升为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升华为内在的道德信念,最终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活动。因此,建立大学生坚定的公正信念是养成公正意识及实现公正观教育的保证。

公正道德信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体现着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极价值。公正道德信念作为人们的精神活动总是与信仰相关联的,并通过信仰实现对公正信念的主观表达。从历史维度看,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都具有体现本集团特色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种形态的宗教信仰,都能够以一种精神支柱或道德规范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整合。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就会把自身的一切价值依附于信仰对象,从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并使之成为对照自身行为方式的最终依据。就此来讲,培养大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关键是形成对于公正的道德信仰,进而使公正道德依托于信仰变得更具神圣性和高尚性。

三、充分践行路径——养成公正道德行为,实现大学生公正价值观的知行统一

公正观生命力的延续得益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笃实行动。大学生公正观培育及践行本身就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双向转换过程,因此不仅

要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引导,更要在践行中实现其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说,公正价值观只有成为每一位成员的价值实践,才能达到其自身的目标,收到其价值实效。“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7]公正价值观的实现是知易行难的,只有遵循一定方法及原则才能见效。

公正道德行为是人们通过培养公正意识而形成的对他人及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为活动。它是人的公正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实现公正道德动机的手段。美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特指出,人的道德行为由四个过程组成——解释情境、做出判断、道德抉择和实施行动。可见,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追求具体行为的落实而非追逐于自身的理论,使应当的道德治理变为自然而然的行动,使个体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自由。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体现,知共明正,重在实践。“道德者,行也”。公正品质以道德行为得以表现。尽管公正道德认知对于养成良好的公正品质十分重要,但如果只停留于认知而不付诸实践,只知道什么是公正而不在行动上履行自身的义务,就不会有实际的功效。知公明正的目的不是坐而述道,而是立而笃行。在大学生学习及实践中,要禁止搞空洞的形式主义,杜绝心口不一、知行脱节、言行相诡的现象。个人自身品质的提升、精神修养的完善最终应落脚于自身的行为上,使观念转化为个人习惯、规范内化为实际行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到:“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公正观的实现必须从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关系入手,渗透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与体系之中。首先,在学习实践中深入体会把握。其次,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教育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多了解社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其三,从社会实践中完成质的飞跃。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大环境,是大学生迈入人生历程的最终归宿,每一次社会历练在其人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日益丰富,例如家教、兼职、支教以及实习等等。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都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从而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实现大学生公正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充分把握公正观教育知、情、意、信、行五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知”为基础,“情感”是能源,“意志”是枢纽,“信念”是重心,“行为”是保障。只有坚持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使公正观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在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坚定信念、磨炼意志、注重养成等多方面入手,让社会主义公正观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撑。

注释:

①公正道德认知是指对人们在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关系以及关于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理论的把握与理解。

[1]李长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54.

[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

[3]宋希仁,陈劳志,赵红光.伦理学大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1058.

[4][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0.

[5]陆沉.论道德情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278-28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1.

[7]黄毅,黄倩.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四大途径[N].光明日报,2012—07—21.

(责任编辑:曹木易)

G641

A

2095—7416(2015)06—0047—03

2015-10-08

曹会龙(1987-),男,山东章丘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

猜你喜欢
公正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迟到的公正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公正赔偿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