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让简约与高效随课而行

2015-04-14 19:17陆小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陆小丽

记得参加区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时,特级教师潘文彬给我们做了《让学,语文教学的醇然之境》的讲座。潘老师说:“语文课堂要做语文自己的事情,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在‘丰富的安静中用心灵去感悟。”潘老师以“让学”为切入点,提醒教师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不要用我们的“教”束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让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崎岖、曲折的探索发现之旅,获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和豁然。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啊,细细想来,我的学生爱思考、会学习吗?我的课堂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和发现的时间有多少?总是担心这个生字不分析下字形,肯定会有学生写错,一定要分析分析;总怕这部分内容不说,肯定会有学生不明白,一定要解释解释……渐渐的,课堂满满的,却是我一个人的“满满”;渐渐的,课堂静静的,却不是学生自主思考、能生慧的“静静”……究竟如何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思考和发现?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我们教师的位置应是怎样的?“让学”的理念让我的思维渐渐清晰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

1.要有“生本教育”的理念。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基本原则。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机会等尽可能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教师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化解和点拨学生所提出来的涉及多方面的随机生成的问题。

2.要“多学于教”,隐退于幕后,将主战场交给学生。

语文教学犹如植树,树木是自己长的,别人替代不了它的生长。而且,外界对树的作用主要来自根部,而不是枝叶。 “让学”的前提性命题是:其一,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学习主要指学习语言,在语言上敲打;其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其三,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教师引领,学生就能大胆地学习。人本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曾断言:“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同样道理,学生学会任何东西,不是教师教会的,最终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掌握的。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努力学,要讲就讲最关键的地方。

3.要有方式、有策略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虽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绝对不能弱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更不提倡学生的“无师自通”。因为教师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要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参与到学生交流学习的合作中,还要善于教给学生实践的门径和方法。所以,“让学”是放手,而不是甩手;“让学”是给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让学”是“万言堂”,而不是“乱言堂”;“让学”是因势利导,而不是千依百顺。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在课堂上努力贯彻这样做:让学生多读一点,让学生多想一点,让学生多说一点,让学生多写一点。

“让学”——让学生多读一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其实,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读到滚瓜烂熟才能真正其义自见,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体悟学习语文的真谛。因此,让学生多读一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让学生多读一点,由易到难,梯度朗读;让学生多读一点,有感情、多形式地与文本对话。

学生读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节奏的变化、情境的想象、语感的领悟把书面语言的思想感情用有声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来。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的引导。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

“让学”——让学生多想一点

从前我总是担心课堂上太安静,学生思考时间长了会冷场,殊不知,“静能生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重建的过程,给学生丰富充足的时间,慢慢咀嚼,慢慢吸收,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与碰撞。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妨慢一点、静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与收获。

“让学”——让学生多说一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只是个成功的演讲者,更要是一位课堂编导。他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巧妙的设计,积极掌控课堂气氛,适时调整学习情绪,从而调动并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理念、新课程的环境下,我们的课堂也从“独白”到“对话”,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与对话中,真正体现出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精神交流和交融。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 “让”出时间给学生各抒己见,关注并欣赏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多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并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和释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让学生多写一点

“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学生观察、感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原来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新课标,都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然而,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写”的训练只出现在作文教学中。其实,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意犹未尽的文段,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巧设“写”的训练环节,给学生多一点机会动笔写一写。 “课堂小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有效的“小练笔”,能为学生提供放飞灵性的一片天空。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