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语言艺术魅力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视角的分析

2015-04-15 16:38李伟
关键词:语言艺术辅导员政治

李伟

(闽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辅导员语言艺术魅力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视角的分析

李伟

(闽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本文立足多维视角,从通俗质朴、情真意诚、生动形象、旁征博引、精警凝练这5个维度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进行了细致解读,进而为当前高校辅导员提升语言艺术魅力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指引。即:运用生活话语,提升语言的亲和力;架起情感桥梁,提升语言的感染力;善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强化知识储备,提升语言的说服力;立片言以居要,提升语言的简洁力。

高校辅导员;语言艺术;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要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1]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高校辅导员们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其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媒介之一,更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艺术地运用语言,实现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是辅导员专业成长中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关键。毛泽东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大师之一。在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他视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毛泽东以其渊博的知识储备、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炉火纯青的表达技巧,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语言艺术。研究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对于当前高校辅导员提升语言艺术魅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一、通俗质朴,运用生活话语,提升语言的亲和力

毛泽东一向提倡“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因为“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2]在语言实践中,面对着文化水平较低,理论素养不高的工人、农民、士兵群众及党和军队的基层干部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毛泽东非常注重运用大众语汇和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化艰深于浅出,化晦涩于通俗,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接受、认同、支持和信仰。如他在湖南农村向农民用“八字”、“风水”、“贯气”、“关圣帝君”、“观音大士”等与农民实际生活贴的很近的语汇来阐发破除迷信、打土豪、减租等革命道理,“说得农民都笑起来”[3],可见宣传效果之好。再如他用“褪去冬衣,穿起夏服”[2]的随气候变换衣物的道理来说明精兵简政的意义;用“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2]、“开中药铺”[2]来批评不良的文风等,这些民间化、纯朴化、形象化的群众语言“使中央精神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婆姨娃娃都知道”[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人民群众熟知的生活逻辑,把枯燥的文本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在于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可以说,毛泽东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化、通俗化,进而提升语言亲和力方面,为高校辅导员树立了光辉典范。

对于辅导员来说,语言要接地气,要提升亲和力,就必须要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并从中汲取新话语,以增强语言的生活叙事能力。一方面,从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提炼新话语。大学生思维敏锐,充满激情,在包括社团、社区等生活交际场域中的言语不仅创造性强,而且能够真实体现大学生的心灵情感和语言接受方式,辅导员要善于从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语言方式和形态。另一方面,积极涉足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世界并从中汲取新话语。辅导员要大胆借鉴、运用网络中生动、新颖、健康的话语,并赋予它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使其具备教育功能。这样,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既得到了丰盈,也在提升语言亲和力的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成效性。例如,最近几年,被称作大学“最后一堂思政课”的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越来越引人注目并成为毕业生无比期待的临别馈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致辞内容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严肃性,而适时地运用了一些来自大学生现实生活及网络中的话语,并将其点缀于朴素的人生道理中,从而提升了语言的亲和指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二、情真意诚,架起情感桥梁,提升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的感染力来源于真挚而浓烈的情感。在言语中,唯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唤起对方的热诚,引起他人情感的共鸣,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情感极为丰富,并能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灵魂的伟人。如他在纠正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悲观估量的错误思想并预言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时,饱含深情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3]又如他在鼓舞人民,展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时,情深意长道:“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5]再如他在号召全国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时,催人奋进道:“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6]可以说,毛泽东情真意诚一席话,使懦者勇、愚者悟,奋然图进。

由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绝非冷冰冰的说教,而是充满情感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转化。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重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获取方式主要不是依靠智力的逻辑推导,而更多的是依托感动的、感悟的、感化的情感参与。同时,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拥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美好愿望。饱含深情、催人奋进的语言有助于激发起他们负责任的政治热情,召唤起他们对社会阴暗面的冷静审视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可见,辅导员唯有与大学生之间架起沟通情感的桥梁,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而这一情感桥梁的搭建,需要有一个懂得感动的辅导员,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拥有奕奕神采、澎湃激情和抑扬语气的辅导员。当然,凡事过犹不及,故意煽情,矫揉造作是绝对不可取的。辅导员应该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与学生的坦诚相见,直抒胸臆。如某辅导员为同学们期末考试加油打气时,讲到:“备考中有过多少无言的感慨,冲刺中点起多少希望与忍耐,就在你最感疲惫的那一分钟,会听到胜利的号声。赢了自己也就赢了一切,在明天,你们要像骄傲的勇士昂着头走向考场,挺起胸膛举起一个新的梦,去争取未来你所有的光荣。真心期待,真心喝彩,每次感动,都会有我与你们同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使学生备受鼓舞,能够全力备考,教育效果明显。

三、生动形象,善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毛泽东的语言之所以具有灵动之美,与他善于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息息相关。在毛泽东使用过的众多修辞手法中,当属对比喻、反语和设问运用的最多,也最具特色。例如,毛泽东曾生动形象的用“赶驴上山”来比喻说明复杂深刻的“逼蒋抗日”,他说:“陕北老乡运东西用驴驹子。驴驹子不愿意上山的,老乡就在前面拉着,后面推着,再不就用鞭子抽。蒋介石就像驴驹子,只有逼着他走抗日的道路。”[7]真可谓是巧譬善喻,喻巧而理至。再来说反语,如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谈及长征时讲道:“后来红军长征了,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人家在后面也‘欢送’了二万五千里,并且在前面还有‘欢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礼’的,这礼物名曰‘炸弹’。尽管‘欢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欢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红军仍然到了陕北。”[8]毛泽东用‘欢送’、‘欢迎’、‘送礼’等词语,幽默地讽刺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极端无能。最后来看设问的使用。毛泽东特别善于采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如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在谈到中国革命对象问题时,毛泽东一连用了十个设问句,提醒了听众对问题的注意。同时,设问之后,立即明确作答,又加深了听众对问题的理解,增强了接收效果。

在辅导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分别对应着文件政策性语言、规章制度性语言和生活交往性语言,它们共同组成了辅导员的工作语言。其中前两者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价值描述,语言表达容易显得单薄和枯燥,进而被学生理解为空洞的形式和口号。而生活交往性语言往往是基于某种语境随机生成,对教育价值的提炼又显不足。为了增强辅导员工作语言的表现力,给教育对象以深刻印象和语言艺术的美感,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辅导员应该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语言修辞手法。例如,某辅导员在向学生宣讲“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比喻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号’巨轮前进的导航仪。我们每个人在这艘巨轮上,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推动‘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奋力前行。”如某辅导员教育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时,综合运用暗喻、夸张、拟物等多种修辞手法,说道:“这个恶魔会在生活游戏的最后,突然黑屏、死机,而你那时已再没有一毫时光、岁月的银钱兑换它那吞噬你生命的游戏币了。”再比如某辅导员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实践时,使用双关手法:翻“阅”人生才能翻“越”人生。等等。可见,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有效破解有限的语言形式与无限的语义内容之间的矛盾,使表义手段更加丰富,使话语表达更加生动。

四、旁征博引,强化知识储备,提升语言的说服力

成功的讲话,不仅立意新、针对性强、语言精美,更重要的是要有说服力。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做到以理服人,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善于围绕讲话主题旁征博引。毛泽东融会贯通古代语言,如寓言、典故、成语、警句等,巧妙用于他的著作、讲演、书信、谈话中,并将其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之有的成为党内生活的准则,有的成为党的工作方针或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方法。如《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运动大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摘用韩愈《符读书城南》中“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8]一句来鼓励广大党员要加强学习,并摘用孔子责备宰予的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8],婉转批评了在学习运动中存在惰性思想的同志。再如《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摘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等几句古语来要求广大党员要经常检讨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经受住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2]的侵蚀。对于毛泽东的旁征博引,现代诗人臧克家曾不由地赞叹道:“毛泽东在文章和谈话中,常常引用一些典故和成语,连我这个大学文科毕业了四五十年的人,也得去查书。毛泽东学习古人的长处,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终于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9]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旁征博引,语言有说服力,就是因为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使他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进而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效。对于辅导员来说,占有丰富的知识,不仅可以随机应变、左右逢源,避免陷入“急不择言”、“心慌意乱,语无伦次”的窘境。同时,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可以使阐发的道理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结论更具说服力。正所谓“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活水”来自于踏踏实实的学习。首先,要重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坚持以先进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其次,要重视加强业务能力学习,认真研读思想政治教育类及其相关学科的书籍、学术文章,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知识。再次,要坚持博学强记,丰富知识储备。正所谓:“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10]最后,要注重实践训练,提升语言境界。不仅仅向书本学,更多的是向实践学。要勤于训练,充分把握好语言实践机会,坚持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改进自身的语言表达内容、形式和技巧。

五、精警凝练,立片言以居要,提升语言的简洁力

正所谓大道至简,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毛泽东历来主张写文章、讲演要短而精粹。早在1929年12月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就提出:“宣传文字要简短,使他们顷刻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一看起一个印象。”[11]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毛泽东注重将理论与政策加以概括、提炼,甚至将其浓缩为一两句话,立片言以居要。比如,将军队与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突出强调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5];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上升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将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总结为“十六字诀”,即“敌退我进、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3];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阐发为“兵民是胜利之本”[5];将党的工作作风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将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藐视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2]等。毛泽东精警凝练的语言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实质,语言简短而道理深刻,启发人的思考而又导向鲜明,最终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正如恩格斯所言:“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13]

在当今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和社会信息交流频繁的时代里,文约事丰,精警凝练,不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运用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对整个社会语言的要求。特别是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加崇尚简捷而高速的生活方式,如果辅导员讲话罗嗦,缺乏重点,流于繁琐,不注意讲话时间的控制,具有较高领悟力且求简求快的大学生是不会“买账”的。所以,辅导员的语言要尽可能做到脉络清晰和言简意赅。当然,简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短”,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高度凝练,这需要辅导员事先对所要阐述的问题做足充分的准备,抓住所要阐述问题的关键,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就像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说的那样,如果让他准备十分钟的讲稿,可能要花上两个礼拜的时间,准备一小时的讲稿,需要花上一个礼拜的时间,而如果是两个小时的讲稿,就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了。可见,短话难说,需要真功夫。

综上所述,流露着亲和力,凝聚着感染力,彰显着表现力,蕴含着说服力,秉承着简洁力的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为当前高校辅导员提升语言艺术魅力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指引。辅导员在保持角色话语的同时,应当用开放多元的语言取代古板单一的语言,用建议鼓励式的语言取代命令评判式的语言,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取代繁复冗长的语言,并用真情让语言生花,用修辞为语言添彩,努力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活力与张力。◆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章贺.毛泽东启迪心灵的艺术[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1993.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毛泽东用史评忆——一些亲历者的文章和谈话摘登[J].党的文献,2007,(6):21.

[10]弗·培根.培根论说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1990.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Research on College Counselors Language Artistic Charm Promotion Strategies——Analyzing the Language Arts in Mao Zedon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Wei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Fujian,363000)

This paper interprets Mao zedon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from five dimensionsof:plainness,sincerity,vividness,eruditenessand conciseness.And then tries to provide importantstrategies for the current language artistic charm ofuniversity counselors,i.e.,using thewords of daily life to improve the affinity of language;setting a feeling bridge to enhance the appeal of language;making use of rhetorical devices to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language;strengthening the knowledge reserve to improve language persuasiveness;and using concise language to improve language conciseness.

college counselors,language arts,strategies

G641

A

1674-0416(2015)04-0107-04

[责任编辑:王靖宇]

2015-05-26

李伟,男,1982年生,河北河间人,助教,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