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等级评审看军队团级医院质量管理

2015-04-15 22:57刘磊汉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医院

刘磊汉,夏 挺

(解放军73881部队卫生处,福州 350003)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有医院管理专家曾深刻指出,质量是管理的生命,质量是医院的尊严;提高质量,讲求效益,是医院谋求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自2013年开始,总后卫生部全面启动军队团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是评审标准中章节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部分。军队团级医院由于受自身体制编制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按照现代理念和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医疗质量管理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矛盾,需要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并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1 团级医院质量管理面临的矛盾问题

1.1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与床位规模不相适应 通过新一轮“三甲”医院迎评创建工作,军队团级医院人力资源总数基本满足床工比,但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高级职称人员数量不足,中级职称技术骨干严重缺乏,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大,不能满足三级检诊需要。受地方大力扩充卫生资源政策的影响,医院招聘学历较高、知名院校毕业生的难度越来越大,人才储备不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部分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和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在西医科室甚至是手术科室开展执业,基础医疗质量存在较大隐患。

1.2 领导对医疗质量管理投入精力不足 医院领导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普遍比较重视,但“重视”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能拿出切实有效办法举措的少,对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检查指导力度不够,不能充分认清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活动开展不够,决策咨询作用发挥不够好。医疗质量管理科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要,对临床科室不能实施有效有力的监管,对医院领导机关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和意见建议。部分科室主任忙于做手术、搞研究,对科室质量管理不管不问,科室医疗质控小组作用发挥不够好,定期的质量分析讨论会内容空泛、就事论事,没有真正触及影响科室医疗质量的本质问题。

1.3 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系统性不够 医疗质量的形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都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最终结果。部分医院对医疗质量的管理还停留在终末病历质量的检查上,在对过程质量、环节质量的监管上,内容不够全、实效性不够强、覆盖面还不够广。对一些非医务部门管理的对象,如保洁运送、被服洗涤、保安等部位的监管还存在盲区,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自身在医疗质量形成过程中担负的职责没有清醒认识。

1.4 医疗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较落后 医院信息化程度比较高,每天产生海量的医疗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发生的时间、记录的内容、相互的关系是分析判断、监督管理医疗质量的依据,大部分医院质量管理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挖掘利用还停留在手工阶段,耗时耗力、事倍功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督导整改。

1.5 医疗质量管理专门人才严重不足 医疗质量管理专业性非常强,要求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军队团级医院质量管理科没有正式编制,专业技术干部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发展受限,聘用制临床医师也不愿意从事质量管理工作,造成医疗质量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制约医疗质量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现有质控队伍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对于医疗质量管理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学习不多、应用不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医疗质量管理新要求。

1.6 在医疗不良事件中汲取教训不足 医院时常发生一些纠纷投诉,也不可避免,但往往是给予一定补偿,息事宁人;对于医疗质量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努力整改的比较少,不能完全从这些纠纷投诉中汲取教训。对医疗不良事件虽有报告制度,但落实还不够好,有些该报告的还没有报告;有些虽然报告了,但没有深入分析探究,不能真正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质控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完全按照PDCA循环原理,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2 团级医院质量持续改进需要关注的问题

2.1 强化各级领导医疗质量意识 医疗质量是医院安全发展的生命线,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不进则退,永无止境,持续的医疗质量改进首先需要的是医院领导的有力推动[2]。要强化各级领导质量管理意识,引导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多分析研究本单位医疗质量安全形势,查找整改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弱化经济指标在单位、个人业绩考评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让医院、科室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抓医疗技术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医疗质量作为医院日常监管的最重要内容,积极引入第三方人员组织,对所属医院医疗质量进行评价,主动、自发地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整改提高。

2.2 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医疗质量的有力监管依赖于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要下大力加强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责任务、定期开展质控活动,全院每季度要进行一次医疗质量讲评,职能部门每月要向医院领导提交一次医疗质量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质控队伍的建设,给予特殊待遇,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临床、管理、法律教育背景,愿意长期从事专职质控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组织拟晋升高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到质量管理科进行不少于3个月时间的轮岗,培养一批医疗质量管理的行家里手,保持质控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3]。建立区域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定期开展专科质量检查,发布专科质控动态,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2.3 引进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方法 要树立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理念,学习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加强对全员额、全要素、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量化考评,把影响医疗质量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纳入管理视线。要加大诸如控制图、关联图、品圈图、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等管理工具的应用,加强质控人员培训,借助新方法和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时效性[4]。要特别重视从医疗不良事件中汲取教训,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把影响医疗质量的深层次问题搞清楚,把整改的措施定明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4 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意大利刑法专家贝卡利亚曾说过:“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如果犯了罪不会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不人人平等,那么刑罚再严酷,也会有人铤而走险。医疗质量管理各医院也都有相关的考评机制、奖惩手段,有些惩罚手段还很严厉,但一些问题反复出现,根本原因就是专职质控人员数量少,日常监管完全靠人工检查,盲区太多,检查都是抽样,没有全面查,不少问题得不到及时监督反馈,使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放松了执行医疗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和自觉性。要针对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的实际,充分发挥结构化电子病历作用,用“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思维和方式,充分挖掘利用医院信息数据,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及时发现整改病历书写、医疗行为中的问题,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5],提高医疗质量监管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尽量使每一次违反医疗常规的做法都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1] 易学明.大医院院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

[2] 董 军.知道做到—从JCI认证到医院评审[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210.

[3] 易利华,黄 培,胡敏敏,等.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内涵[J].中国医院,2012,16(9):32-33.

[4] 赵学伟,施祖东,刘希华.基于等级评审的军队综合医院质量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40-141.

[5] 车永茂,吴丽娟,徐道亮,等.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路径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2):60-62.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医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