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调整策略融入高中具体学科教学之探讨

2015-04-16 22:23李玲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高中生

李玲玉

〔摘要〕动机调整策略是指一种当学生面临无趣和繁琐的学习情境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来增进学习意愿和维持学习行为。动机调整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和学业成就。将动机调整策略融入具体学科教学,符合高中生目前的学习需求,便于其在各个学科中迁移学习。本文从课程计划、形式、时间、结构、教授者和反馈六个方面阐述动机调整策略融入高中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动机调整策略;学科教学;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05-0004-04

一、前言

大多数高中生都希望自己在高考中表现优异,但实际的学习情况往往让人堪忧,自习课没有老师看管时,学生私下讲话、吃东西、看小说、传纸条,很多学生甚至不交作业。学生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却难以控制自己,对此他们也非常苦恼。

正如Schunk和Zimmennan[1]所说的,学生可能知道要如何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他们不一定会去真正付出努力,因为他们缺乏维持学习动机的能力。正如一名没有经验的长跑运动员,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也许第一圈跑得很带劲,但是在第二圈的时候就会感到气喘和疲惫,第三圈全身无力几乎累垮了。如何让学生在学业的“长跑”中坚持跑下去正是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技能,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他们学习相应的方法来激发和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

二、动机调整策略的理论概述

Pintrich[2]认为,能否维持长久的动机和保持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生的动机调节能力。在陈李绸[3]的研究中也肯定了动机调节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动机调节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认知投入、努力程度、学习成绩与成就有积极的影响[4]。

动机调节是指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完成当前任务的动机不强时进行自我调整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其本质是对认知活动的积极调节过程[5]。个体对自己的学习动机进行积极调节的措施即为动机调节策略。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动机调节策略,可以有效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由于理论侧重点不同,目前动机调整策略的分类较多。Wolters[6]认为动机调整策略的目的是维持学习动机,因此提出了外在酬赏、环境控制策略、提高学习兴趣策略、成就自我内言策略及精熟自我内言策略。Kozlowski和Bell[7]提出了行动控制理论,其动机调整的核心在于意志力的完成,这些控制策略包括主动注意的选择性、编码控制、情绪控制、动机控制、环境控制和讯息处理的精简。McKeachie[8]认为维持动机的关键在于兴趣,他提出了如下的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动机:教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成果,提供学生多样化学习情境的经验,教导学生激励自己,老师自身的楷模作用。

不同的学者所提的策略不尽相同,根据动机调整策略在实验研究中的效果,本文选择以下五条策略进行说明。

环境调整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遭受外来干扰引起学习意愿下降时,用来监督和调控周围环境及他人的策略。Wolters[9]发现大学生采用喝咖啡、吃东西或者小憩一会儿的方式让自己更加专心。此外,如果自己所处的环境嘈杂,可以自发换个环境来学习,或者与周围的人进行协商,来调节自己的学习动机。在家中的同学可以要求家人将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或者要求讲话的同学声音小一点甚至不要讲话,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情绪调节策略,是指当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干扰因素导致学习动机下降时,通过增强对学习内容的正向情感,减少负向情绪,来调整和维护学习动机的策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情绪状态来面对学习,容易提高学习效率,对后续的学习有更好的推动作用。调节情绪的策略有很多,包括与自己进行积极正向的沟通,调节呼吸节律,想象美好的画面,或者回忆之前学习成功的经验等。

内在目标导向策略,是指在学习中遇到学习困境时,学习者进行自我对话,提醒自己将重点放在学习内容上,而非名次荣誉和回报家长等,激励自己坚持学习的策略。当代的高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许多学生首先觉得对不起父母,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部分教师也会不断强化学生的这一想法,扭曲了学生学习的目标,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一方法抹杀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学习被赋予了复杂的情感,不利于学生长期的良性发展。因此,要调整学生的内在导向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真实目的。

评估学习进度和成果策略,是指当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任务时,通过自我评估感受自己的进步,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学生根据自己已订立的目标,对学习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例如,向学生发放记录学习情况的表格,学生用文字或者符号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与行为表现,增强对学习行为和结果的清晰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习动机。

时间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将各时段要完成的任务列在计划表上,并标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明确学习任务,不断提醒自己,来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研究发现,中学生时间规划和管理的能力越高,其学业成绩越高[10,11]。

三、动机调整策略融入高中学科教学的原因

(一)高中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部分高中生存在学习动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情况。魏红[12]的研究中发现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水平不高。张丽娟[13]发现,42%的高中生认为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40%的人觉得一读书就感到疲劳与厌倦,只想睡觉;32%的学生表示如果别人不督促自己,极少主动地学习;46%的学生表示只在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工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13]。

(二)高中生缺乏学习方法指导

多数学生困惑于如何让自己注意力集中,如何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等问题。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每天学习时间长,内容多,他们更需要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将动机调整策略融入具体学科的教学中,高中教师可以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其自觉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提高学习动机和效率。强调以学生的体验为生长点,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获取知识的主体,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

能力。

(三)单一动机调整策略课程的弊端

动机调整策略的课程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单一的动机调整策略课程,二是动机调整策略融入具体学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前者相较于后者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第一,单一的动机调整策略课程较为复杂,理论晦涩难懂,缺乏相应的学习情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可操作性不强。而融入具体学科的动机调整策略有课程作为载体,容易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创设困难情景,学生能察觉到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细致的认识,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动机调整策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在困难学习情景中维持学习动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相较于空泛的理论方法,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指导,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也便于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解决相类似的问题,达到学习迁移的功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改善学习表现,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学生对单一的动机调整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的教育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功利性较为明显,与考试相关度较低的学习内容,他们重视和投入程度不高,因此单一的课程形式容易被学生轻视。融入具体学科中的学习动机调整策略课程,由学科教师引导,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对动机调整能力的关注。

第三,单一的动机调整课程的迁移程度不高。与直接进行策略教学相比,融入具体学科的方式学生接受程度更高,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外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枯燥的英语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因此可以在学生做完阅读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效果,提出评估学习进度的动机调整策略,让学生在做题时监控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专注度,增强学习动机。这一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各科学习中的专注度和学习成果。

四、动机调整策略融入高中学科教学的操作方法

(一)建立课程计划

设置学习困境的调查问卷,以此来判断学生在哪门学科中面临的学习困境更适合使用动机调整策略。此外,在进行动机调整策略教学前,需要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各项动机调整策略的使用情况,并采用访谈的形式调查学生平时所存在的学习困难情境。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各动机调整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优劣排序,设置重点和难点。授课教师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单元,并根据该单元的具体内容,融入学生所需的动机调整策略,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决定各动机调整策略的课程教学计划。

(二)动静结合的课程形式

将动机调整策略运用到具体的课程中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班级课程或者班队活动的形式进行。考虑到班级人数较多,难以分批次进行辅导,因此团体辅导不能作为主要的实施方法。因此,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学生接受程度更高。

在课程设计时,要以学生的切身体验为载体。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困扰体验,学生通过讨论来了解问题的关键,教师以活动的方式将具体的策略传递给学生,避免生硬地教授。在引发学生思考和传递策略时可以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在讨论策略的意义、目的及使用时可以采用讨论发言以及书写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悟,用心思考。

(三)课程的时间设定

融入具体课程教学的动机调整策略训练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来决定课时,每次课程的间隔时间在一到两周,每次课程的时间在60~90分钟为佳。课程包括创设困难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传授动机调整策略,学生自行练习等步骤,时间过短的课程不利于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四)课程结构

动机调整训练课程要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展开,课程中以体验、感悟为主,减少枯燥的理论讲述。在课程中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教学的目标,通过营造学生平时遇到的学习困难情景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及问题,例如,不能坚持完成一篇作文、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同学吵闹影响学习等。分析在这些困难情景中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采用多种措施让学生体悟到动机调整策略可以帮助其克服困难,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练习动机调整策略。在每次课程结束前,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主题为个体对本堂课内容的需求程度和掌握程度。

(五)训练有素的教授者

由于动机调整策略的教学课堂有别于一般知识的教授,需要让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调整行为,因此动机调整训练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自身要能够掌握动机调整策略的内涵和具体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动机调整策略解决自己在学习困难情景中遇到的困难,以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其次,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具备营造相应的学习困境的能力,并适当引导和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应让学生从课程中领悟出适合自身的动机调整策略。另外,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抓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对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课程反馈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以及掌握程度,每节课结束前向学生发放课程反馈单,让学生填写。此外,每节课结束前应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在本次课程中的体会。另外,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制定,可以让学生以多样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动机调整策略的情况,为下次课程的讨论作准备,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也可以布置一些特别的任务,增加学生的体会和感悟,为下次课程中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

参考文献

[1] Schunk D H. & Zimmennan B J .Competence and control beliefs:Distinguishing the Means and ends[M]. //Alexander P,Winne P.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J:Erlbaum,2006:349 -367.

[2] Pintrich P R. 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M]. Boekaerts M,pintrich P R,Zeidner M.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SanDiego,CA:Academic Press,2000.

[3] 陈李绸.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应用[J].学生辅导通讯,2003,38:40-47.

[4] 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申继亮. 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9(20):54-58.

[5] 赖美璇. 英语科学动机调整训练对高中生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课业成就影响[D]. 台湾: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2006.

[6] Wolters C A.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effort,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999,11(3):218-299.

[7]Kozlowski S W J,Bell B S. Disentangling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 Goal Setting:Effects on Self-Regulatory Prcocesses[J].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91(4):900-916.

[8] McKeachie M J. Helping students learn how to learn[D]. Uiversity of Michigan,2000.

[9] Wolters C A.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regulation motiv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90:224-235.

[10] 张焕.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1] 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11-13.

[12] 魏红.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13]张丽娟.高中生学习动机调查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3(4):55-56.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丹阳,212300)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