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5-04-16 15:14冉渝张梦梦
会计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

冉渝 张梦梦

【摘 要】 无形资产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数,进而对无形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建立了无形资产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单项无形资产质量、整体无形资产质量、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形成的资产组质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积极的正效应,而无形资产风险性指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也具备显著的解释作用。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资产质量;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8-0030-05

一、引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的力量构成的一个力的集合,即由企业资源、能力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整合后产生的、其他企业或组织所不具有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资源(汤湘希,2006)。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明确核心竞争力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对于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单宝,2003;史东明,2004)。刘剑(2002)认为,核心技术的获得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从国外来看,核心竞争力概念的首倡者Prahalad and Hamel指出(1990),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质在于企业内部的技术与技能的有效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技术和技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增多,这一累积过程为企业的外部竞争输出持续的动力,其输出方式即核心产品的不断推出。D.L.Barton(1992)研究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在于竞争力上的知识存量,知识将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效的系统,这种系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竞争优势。

然而,核心技术、知识等要素是通过哪些途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的,过往文献并没有涉及。从会计角度来看,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核心技术的替代变量无疑较为合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而《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指出无形资产就是“为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用于出租或为用于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两个规则都强调了无形资产作为技术、权利类非货币性资产的特征,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单纯数量意义的无形资产并不能有效解释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从无形资产质量上进行解读,更能捋清二者的逻辑。近年来,关于资产质量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干胜道、王生兵(2000)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观点着眼于单项资产的资产质量。王秀丽、张新民(2003)提出资产质量是指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的质量等。徐泓、王玉梅(2009)结合资产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从资产的存在性、流动性、结构性、可持续性和风险性等方面构建了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方面,李嘉明、李松敏(2005)对企业资产进行调整,剔除了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从资产质量、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三个角度解释了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潘海芳(2009)论述了我国四个行业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陈琪(2012)则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性资产质量和企业成长性做了实证分析,证明了经营性资产的四个质量因子对企业成长性的不同影响。但是,已往文献极少专门讨论无形资产质量指标及其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本文首先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出发,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排名,而后从单项无形资产、整体无形资产、资产组质量及无形资产风险性四个角度,判别出企业无形资产质量指标,进而探讨无形资产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无形资产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分析

钱爱民、张新民(2009)从质量大师Philip B.Crosby的“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Management)”理论出发,认为“资产质量即在生产活动中特定资产发挥效果与预期效果的近似度”。从管理企业的视角看,资产质量主要是指特定资产在何种程度上满足其预期的需求。首先,资产质量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就是该资产物理意义上的质量,不具备这一基本条件可能就意味着资产质量特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次,对一个资产的质量评价,应关注这项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后果。本文认为,无形资产的质量首先体现在资产本身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即其转让价值或者对外投资的价值;其次是无形资产在企业内部的利用程度,表现为无形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组合创造利润的能力;最后,收益和风险永远是相伴而生,作为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非实物形态资产,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不确定性更容易受到市场环境、技术发展的影响。具体而言,企业无形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1)存在性。无形资产是否真实、准确列报于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充分披露,是否存在账外资产的可能,表现为企业单项无形资产被转让或对外投资的获利能力。(2)收益性。它指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续可获得的变现能力,特别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收益性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无形资产在企业运作过程,作为辅助性资产的超额盈利潜力;二是企业无形资产与其他实物资产相整合而获取较好经济效益的潜力。(3)风险性。企业无形资产在动态市场环境中给企业创造利润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无形资产质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理表现在以下方面:(1)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其载体,无形资产的质与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基本依据(汤湘希,2006),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2)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组合产生的超额收益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由于无形资产特殊的无实体特质,很少可以单独为企业带来属于它本身的经济利益,必须依赖于有形资产的运作,基于固定资产的载体才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利润。因此,也可以说无形资产就是一个催化剂、桥梁,加速有形资产潜在效益的转化,建立起企业资产创造企业价值的渠道。(3)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因素。由于企业所处的复杂业务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环境,无形资产存续过程中必然面临减值等风险,更重要的是,由于无形资产价值贬损,对企业创造超额利润的能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二)单项无形资产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存在性特征是无形资产质量的首要特征。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不能像有形资产那般直观和直觉,它只有在感官上的价值。存在性特征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以无形资产作为出资资本的股东可能并未以实际价值出资该无形资产,而是趋向于虚增该投资资本。因为很大一部分股东为了加大其自身的投资额,以不实资产充当无形资产,使得其出资额虚高,进而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无形资产价值并不真实。(2)企业存在混淆内部开发研究形成无形资产过程中的“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可能性。比如,部分企业通过资本化“研究阶段”的费用支出来虚增无形资产,甚至会尽可能地放大该资本化范围以实现提高利润的目的,最终造成无形资产的虚假存在。(3)对于外购无形资产,部分企业也存在夸大的可能性。比如,报表显示为购买方式获取的无形资产可能是按照上述方式虚增的或者将企业经营或销售费用的支出包装成购买无形资产的支出等。由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1:单项无形资产的存在性质量特征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正相关。

(三)整体无形资产特征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某些能够形成超额利润的资源,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能力正是企业关注无形资产的原因所在。但是这种能力绝大部分是无形资产在其价值实现和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报酬递增能力。这种增值能力往往体现在企业整体无形资产质量而非单项无形资产质量中。因为企业要创造并实现这个价值就必须综合运用全部无形资产,特别是对于智力资本与软件技术的整合运用。

综上所述,本文的第二个假设为:

假设2:整体无形资产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正相关。

(四)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形成的资产组质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潜能,将无形资产转换为企业可利用的资源与技术,“实现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之间的有效整合,进而提升整个资产组的质量价值,带动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陈小英,2011)。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能力往往是与企业有形资产有效整合形成的资产组所带来的。确切地说,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整合之后的资产组质量的大小是评价企业无形资产收益性质量的主要依据。

另外,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持续性特征,往往需要3年以上的经营周期才能真正实现其效果,无形资产依赖有形资产形成的资产组所产生的资产质量,将远远大于单纯企业有形资产或实物资源的质量。由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3: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形成的资产组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正相关。

(五)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最后,基于“风险无处不在”的理论,无形资产质量的“风险性”特征促使企业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保持谨慎,避免产生过于激进的投机行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即该特征将降低无形资产的质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每年末需要根据资产情况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因此无形资产的风险性特征由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替代变量是较为合适的。本文继续提出第四个假设:

假设4: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负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锐思RESSET金融数据库、国泰安CSMAR数据库及和讯财经网提供的信息,以2010—2012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无形资产质量角度考察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受到无形资产的影响。由于本文先采取因子分析对核心竞争力建立评价体系,再进行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质量的回归分析,因此在两个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在样本选取中,考虑了以下因素:(1)剔除ST公司;(2)剔除2010年后上市的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有效数据589家样本公司,共1 767个数据对象。

(二)变量界定

1.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建立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指标有很多,本文通过对王明夫(2001),林善浪、吴肇光(2003),余伟萍、陈维政、任佩瑜(2003)的文献梳理和总结,从企业规模、资产运营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以及潜在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度量,选取对应指标(见表1),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

本文首先对样本数据做了KMO测定,样本数据的KMO值为0.6981,表明该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入4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69%(表略)。为了更好地描述各个因子,对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公共因子F1、F2、F3、F4能够较好地解释上文提出的13个指标(表略)。

2.单项、整体无形资产指标的界定

单项无形资产存在性指标可以根据无形资产类别或者会计报表附注中所列单项无形资产来确定。考虑到企业无形资产构成的多样性,本文按照无形资产类别来检测存在性特征。同时,考虑到我国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项目填列的特殊性,将其分离出来,最终,通过土地使用权(Earth)、专利技术类(Rights)、非专利技术类(Skills)三个类别界定单项无形资产。整体无形资产质量借用无形资产价值计算法(CIV)来评价,该方法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州NCI研究所提出来的计量无形资产整体质量的方法。CIV通过测算企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超额价值,来确定无形资产的质量,其带来的超额价值越大,整体无形资产的质量就越高。

3.无形资产收益性、风险性特征及控制变量的确定

对于无形资产依赖企业实物资产所形成的企业资产组质量(Qval),本文选取托宾Q值进行评价,该指标反映出的企业业绩及成长性特征本质上是企业综合运用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反映。对于风险性特征(IM),根据现行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在每年年末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说明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代表企业资产的一种流失,对无形资产的质量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表示无形资产质量蕴含的风险。此外,根据相关理论及文献,本文设置了以下控制变量:股权集中度(Shrcr5)、资产负债率(Lev)、国有股比例(Ss)、产权性质(State)及年度(Year)。

(三)模型设计

(四)描述性统计

由表2描述性统计可知,样本公司中,核心竞争力指标中位数与均值比较接近,说明数据分布较为合理。但是无形资产的其他特征指标分布差异较大,如CIV指标,最大值为3 069.34,最小值为-322.711;无形资产的风险性指标Cash也存在类似情况,这或许是由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属子行业间差异较大导致的。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主要回归结果

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表3。由模型1回归结果可得出,按照土地使用权(Earth)、专利技术类(Rights)、非专利技术类(Skills)分类检测单项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是显著正相关。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出资额是稳定、真实存在的,这验证了假设1。模型2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整体质量(CIV)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正相关,这验证了假设2。而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形成的资产组质量(Qval)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正相关,这验证了假设3。另外,无形资产变现能力指标(Cash)与核心竞争力在5%的显著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假设4。控制变量里,股权集中度以及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两个指标也具有较好的显著性,但是产权性质表现为不显著。这个应该说明了股权集中的企业对无形资产创造企业价值的认知是一致的,而与企业是否国有并无关系。

(二)稳健性检验

减少股权集中度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Shrcr5)和产权性质(State)两个控制变量得到的回归结果基本相同;更换样本数据为信息技术类,回归结果亦基本相同。

五、结论和建议

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优质的无形资产资源,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判别出13个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参数,通过因子分析,得到核心竞争力判别指标;然后从无形资产的存在性、收益性及风险性三个角度探讨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本文的结论及建议如下:

第一,企业应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力度。模型1充分说明,不同类别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均有显著的解释作用。其中土地使用权实证结果显著为正,貌似与一些流行的观点不同,其实,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当今社会,土地同样是稀缺资源,拥有土地使用权,对于企业潜在利润增长的影响是必然的。

第二,无形资产只有与有形资产形成的资产组组合才能产生超额利润。模型2通过对托宾Q的验证,证明只有加大对无形资产的利用程度,将其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才能使无形资产质量得以凸显。

第三,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关键。模型2通过对单位无形资产变现能力的检验,充分说明如果无形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Abdulrahman Al-Twaijry.Intangible assets and future growth:evidence from Japan[J].Asian Review of Accounting,2009,17(1):23-39.

[2] Christine Olive and Barn Peter.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M].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1994.

[3] 汤湘希.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陈小英.无形资产质量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7上):10-12.

[6] 蔡鑫磊,李勤.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0(2中):10-11.

[7] 陈琪.我国企业经营性资产质量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2(9下):86-87.

[8] 程振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43-45.

[9] 崔也光,赵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13(3):59-64.

[10] 苑泽明,刘静,张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J].会计之友,2010(2中):15-18.

[11] 陈金勇,汤湘希,孙艺铭.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核心指标的构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2):73-78.

猜你喜欢
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医院无形资产管理及其几个关键环节
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问题的思考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力构建研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基于无形资产的会计问题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