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环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实践

2015-04-17 12:31吴胜春余树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农林仪器设备实验室

陈 斌, 吴胜春, 张 进,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 a.环境与资源学院; b.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浙江 临安 311300)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农林院校环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实践

陈 斌a, 吴胜春a, 张 进a, 余树全b

(浙江农林大学 a.环境与资源学院; b.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浙江 临安 311300)

以创建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系统阐述中心建设的理念与思路、管理体制、主要建设内容及初步成效等方面的内容。着重探讨立足于地方农林大学的实际情况、有效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并结合农林特色开展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并藉此为其他地方高等院校尤其是农林院校筹办环境类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借鉴和参考。

农林院校; 环境; 实验教学中心

0 引 言

浙江农林大学是一所涵盖经、法、文、理、工、农、医和管八大学科门类的省属农林类大学。其中,环境学科的建设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2000年先后成立了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本科专业,随后建立了环境工程实验室;2006年以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同时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环境工程实验室也顺利地升级为校级环境类实验教学中心;经过5年建设和实践,2010年环境工程实验室成功晋升为浙江省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回顾中心的发展过程,主要是紧密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并结合本校特色学科专业,闯出了 一条创建具有农林特色的环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新路子。目前中心主要服务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资源利用、林学、园艺、风景园林、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和城乡规划等22个专业。

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修正教学理念和思路,即坚持以生为本和培养学生时间能力为主。理顺管理体制,即明确中心主任、副主任、实验室主任和实验技术员的分工和职责。提高实验室和仪器的利用率,通过开放式实验室模式,为学生进行第二课堂实验实践提供空间和仪器设备。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障,制定了安全事故预案等。

1 中心的理念与思路

中心坚持以生为本,以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理念[1];以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林环境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以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系统全面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提升学生环境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引领学生领会教师教学的意图,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的实验操作要求,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3]。

中心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并通过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健全运行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创新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仪器设备运管和加强安全与环境等全方位的创建,使中心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为输送面向21世纪且有地方农林特色的环境类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中心的管理体制

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设有环境监测与分析、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化工原理、微量元素、生态气象和精密仪器等8个实验室;校内教学实习基地有精工实习、水质监测、生态修复植物种植3个,校外实习基地11个;还有地质土壤标本室1个(中心组织结构见图1)。

中心主任由学科带头人兼任,负责全面工作。1名副主任负责中心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另1名副主任负责仪器设备及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等工作。各实验室分别有实验室主任负责,并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课程为该课理论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负责。

中心遵循学校实验室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结合实际进行了完善,确保生态高效的为师生和社会服务。首先出台安全卫生管理、实验开放管理、实习开放管理、毕业论文开放管理、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药品管理与使用、有毒有害品管理、废液分类回收管理、常规事故应急预案和档案管理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其次每年制定建设项目,保证资金的落实和有效使用。最后,中心与校其他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3 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

3.1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类型入手,全方位优化实验教学体系[4-5]。我们将原本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都有各自教师授课的体系,调整为主讲理论课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负责该实验课程的建设,使理论教学人员无缝对接。另外,充分把握11个专业的实验课程的特性和共性,按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并统筹安排,使实验课程设置更趋科学性和系统性。将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类,使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实施多方位、开放式和多元模式的实验教学方法[6-7]。强化学生入学教育和进实验室前相关规章制度学习,让他们从多方位了解中心及实验室情况。同时,结合农林环境类专业特色,以开放式实验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全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① 必修式的实验,学生预习—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面批—实验前讲解实验技术要领与注意事项—开展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② 综合探究式的实验,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设计具体的实验题目与内容—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教师审阅修改—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开放时间进行实验—小组讨论—撰写实验报告;③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采取统一模式、开放模式和导师模式等多元模式开展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等,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实验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活泼,可视性强,激发学生的兴趣[8-9]。目前已经为多个(列出具体的专业)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实验理论授课、设计实验论证和实验总结讨论等。中心还制定相应机制,鼓励教师用自编教学课件授课,集腋成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各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推动课程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利用国家级精品课程“土壤学”、省级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校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概论”等环境类优质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在网上预习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绘制实验曲线图谱和撰写实验报告等。另外,利用已经签约的13家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实习,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开放运行机制

3.2.1 开放运行

为了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室由原来的半开放式模式逐步转向为开放式模式。开放式模式的改变极大程度激发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加开放实验14门、增加实验项目60项和扩大面向专业11个。并打破了原有半开放式模式时间和空间壁垒,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10]。

3.2.2 监督考评

中心制定和完善了符合实际的教师岗位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有定性、定量两方面,考核结果与评优、聘岗、晋升及当年工作量酬金相挂钩[11]。定性考核主要有:德、勤、绩、能。定量考核主要有: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教学准备工作量、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运行维护、实验室安全卫生、文章获奖成果等。考核采用分剃度制度,即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室主任考核,实验室主任由分管中心副主任考核。考核程序主要有:个人填写考核表、小组评议、中心考核、反馈和复评和上报归档等。

3.2.3 质量保证

如明确中心主任负责制,专人负责每个实验项目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增加仪器台件数。划分实验室功能,最大化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整合队伍资源,发挥实验教学人员积极性。规范实验教学人员定岗、聘任、考核和管理制度;还进行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等。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心有专兼职实验人员41人,其中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29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40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7人,高级职称人员占59%,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97.5%。中心从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两支队伍的职称与年龄结构入手,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建设实验教学队伍[12],如支持年轻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岗前培训、实验技术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引进有志于实验教学的高职称高学历人员。

3.4 建设网络信息平台

建立实验教学中心门户网站,最大化的丰富网络资源供师生学习和交流[13]。网站上有中心概况、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和仪器信息等基本情况;也有实验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课程操作视频等网络资源,并链接精品课程的网站;公开研究项目、成果、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还设有师生答疑平台等。实验教学中心链接网址为http://ese.zafu.edu.cn。

3.5 强化仪器设备管理

目前中心有197台/超万元仪器,仪器设备总值达900多万元,仪器设备完好率100%。仪器购置经费有校实验室建设经费、学科经费和个人科研经费组成。中心根据功能用途给各实验室配置相应仪器及数量,合理分配资源并最大限度提高仪器利用率。

(1) 完善管理制度与措施。中心结合实际情况还完善如仪器操作使用规程、仪器性能指标定期校验制度、仪器借用程序及手续、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及收费办法和长期闲置报废与报损仪器处理办法等制度;还采取要求账、物相符,配件、说明书等保存齐全;大型仪器设备和特种设备专人专管,特种设备人员持证上岗等措施。

(2) 重视维护和维修。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由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主任负责监管。经费每年由校统一划拨至中心,各实验室向中心提出经费使用书面申请。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与较大的维修项目单独立项向学校申报。

3.6 开展安全与环境教育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和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战略需要[14-16]。中心的安全管理体制合理、职责明确。即中心主任牵头、实验室主任总抓、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负责。实验室规划布局合理,地处在一、二楼且为独栋实验室;通风顺畅、警示标志明显;有防火、防盗和防爆措施齐全;针对环境类实验还增加防菌、防毒气和三废处理等安全设施。还制定了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要求各实验室做好日常隐患排查。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环境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4 中心的初步成效

自2006开始,中心每年承担全校2个专业,共计2 600余人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均实验教学工程量5万多人时。近3年学生参加各级项目102项,发表论文42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多项。其中2013年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刘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刘东哲发明专利授权;201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聂国锋等7人获国家二等奖、顾雯静等7人获国家三等奖,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谢成浩等5人获省三等奖,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刘东哲等7人获省三等奖。

近3年中心承担科研项目近90项,经费合计2400多万元。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40篇。获得国家级林业科技三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三等奖4项。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12项。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3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各层次人才8人。创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主持召开国际会议1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80多人次。

5 结语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坚持正确的改革理念和思路,走出了有地方农林院校特色的环境类实验教学新路,并为其他地方农林院校环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提供借鉴。

[1] 方 强,钱 瑜,杨柳燕.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07-109.

[2] 强 虹,池勇志.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537-15539.

[3] 刘光虹.环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252-254.

[4] 付庆玖,韩 振.高等教育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4-16.

[5] 李 轶,李明弟,姜爱民,等.创新实验开放教学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42-144.

[6] 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

[7] 高明松.借鉴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强我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14-116.

[8] 鲁逸人,刘宪华,季 民,等.环境学科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52-154.

[9] 崔 芳.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40-144.

[10] 聂秋林.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03-105.

[11] 王 武.加强中心内涵建设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123-125.

[12] 花向红,绉进贵,许才军,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85-87.

[13] 高立民,杨继清,罗 鸣,等.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16-119.

[14] 武晓峰,闻星火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8):81-84.

[15] 魏钟波,沈 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16] 姜 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32(8):68-70.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CHENBina,WUSheng-chuna,ZHANGJina,YUShu-quanb

(a.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 b.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Office,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11300, China)

Based on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AFU), the paper elaborates systematically center construction with 4 four aspects such as concept and idea, management system, the main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It discusses emphatically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construction and the experienc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t effective depends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nd thereby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environ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s

2014-1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229);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2D03001);浙江省2010年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浙教办高教2010.183号);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网络管理平台创建(2013110051)

陈 斌(1982- ),男,浙江奉化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

Tel.:0571-58602244;E-mail:mingfeng@zaf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5)11-0137-03

猜你喜欢
农林仪器设备实验室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