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考与探索

2015-04-17 12:32方东红岳鑫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

方东红, 岳鑫隆, 王 野

(吉林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考与探索

方东红, 岳鑫隆, 王 野

(吉林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信息化建设历年来都是仪器设备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已经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为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基于“互联网+”建设理念,结合吉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对“互联网+”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讨,结合CERS互联互通项目,升级、重构了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实现了仪器设备各管理环节的全在线化,增强了学院/实验室的管理职能。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重心下移,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环境。

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 仪器设备管理

0 引 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他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该说法一经提出,立刻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在思考、研究“互联网+”,并结合“互联网+”或以“互联网+”的视角制定计划、推动各项工作。

为此,就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我们进行了“互联网+”的思考和初步探索。

1 “互联网+”的理解与认识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而互联网正是这样的技术,它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来[2]。

而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扩散与应用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是各项工作的在线化、数据化[3-5]。

“互联网+”的内涵,根本上区隔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或者说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看到的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具备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使得信息/数据在工业社会中被压抑的巨大潜力能够得以爆发出来,转化成巨大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财富增长的新源泉。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正在回归“信息为核心”这个本质[6]。

2 高校实验室管理“互联网+”的现实意义

虽然“互联网+”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基于上述的理解和认识,其对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针对实验室管理工作,“互联网+”的过程,既可视为高校实验室管理转型升级的过程,也可视为信息化工作转型升级的过程。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广的视角,审视实验室管理、思考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能力。

(2) “互联网+”的提出,促使我们换个角度、换个维度,重新梳理和认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我们能在以往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发现点滴“互联网+”因素和痕迹,加以提炼总结、扩展提升,可以实现从“互联网+”层面上审视和把握实验室工作。

(3) “互联网+”会进一步打破区域、层次等诸多篱笆或无形阻碍,加速实验室管理、服务工作趋于高水平的同质化,促进高校间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互联、互学,以及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的互通。CERS互联互通项目已初显了这样的作用。

(4) “互联网+”还会加速高校实验室管理、服务工作的柔性化,以学科专业特点为基础的个性化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能够快速响应服务对象的特性需求。

(5) 从“互联网+”的角度,回视“高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上报系统”、“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以及CERS互联互通项目等,发现其显现了“互联网+”的理念雏形。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已经走在“互联网+”的道路上。

3 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考

基于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其对高校实验室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具体到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应理顺各管理工作流程,重视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与分析使用。

3.1 确立工作在线化、管理系统流程化

只有将工作职能(或服务项目)、人和管理服务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7]。因此,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的“互联网+”,就是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服务的在线化、数据化,让职能在线履行、让人员履职和工作评价在线进行、让工作结果在线显示、让工作效果在线分析。为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在线化、流程化建设目标,就需要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流程化的改造和完善。

3.2 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和效益、提升数据质量

“互联网+”依赖的新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活动和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就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端”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8]。

目前,大环境下的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强势突破;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也已快速扩张和渗透;智能终端、APP软件应用异军突起;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开始转向,为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的“互联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但小环境还需进一步营造,还需要重视并尽快实现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范畴内的“云、网、端”——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提高其信息获取效率和效益、提升其数据质量。

3.3 重抓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使用

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信息技术以超常规速度发展,促成了信息(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人类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9-10]。在“大数据时代”不仅重视数据收集的全面性、普遍性,更为重视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使用。

目前,高校实验室每年统计数据量相当庞大,以仪器设备为例,截止2012~2013学年末,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约1 800万台件、总金额达2 200亿元[11];若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等信息进行汇总,数据量将会非常巨大。这些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统计分析工作相当繁重,需要利用云计算的支撑才能取得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为“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提供更加鲜活、更加实时的信息数据资料。

4 吉林大学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初步探索

我们以“互联网+”的视角和维度,对学校实验室管理,尤其是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4.1 学校实际与政策变化

吉林大学是6校合并组成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新铺设的光缆和计算机网络已把所有校区连为一体,使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更加便捷。简言之,吉林大学办学情况是多校区办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层次特点鲜明(见图1)。

近几年高校设备管理的政策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面临着高标准、严规定的新要求,规范操作与工作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12-13]。为有效化解此矛盾,在近几年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加强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再造和完善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化解矛盾、推进工作。

在向兄弟高校请教、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讨,结合CERS互联互通项目,升级、重构了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14-15]。对信息化工作进行回视和重新梳理,我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升级、重构工作拥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和理念。

图1 吉林大学校区分布图

4.2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重构工作

通过对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重构方案和开发结果的审视和梳理,参照“互联网+”思维和理念,升级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增加了一系列的管理功能,真正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的全在线化管理(见图2)。升级后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 最大化的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在线化。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仪器设备购置查重、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维护维修、信息更正、退库处理、处置公示、报备报批、报废再利用、报废库管理等功能模块。

(2) 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流程梳理,进行功能模块流程化改造,将实际工作流程中不同岗位的履职操作,在网上逐一进行。创建“待办事宜”模块,明确不同人员在各操作阶段的职责。

(3) 创建“状态查询”模块,实现各项线上工作进展情况的全过程展现,让申报人、经办人可以查看工作进展情况,了解各节点工作人员处理效率和处理结果。

(4) 注重信息(数据)的挖掘,强化统计分析功能,努力活化信息(数据)、用活信息(数据)。

(5) 引入质量管理理念,增强日志管理功能,实现各项线上工作和具体操作的全过程可追朔、可查证。

(6)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条码机等移动终端,改进信息录入和核查盘点工作。

目前,我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2.0版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系统配置、数据导入等工作,调试工作完成后将切换服务器、上线运行新系统(见图3)。

图2 吉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登录界面

图3 吉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待办事宜界面

4.3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升级改造工作

通过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升级方案和改造情况的审视和梳理,其同样具有在线化、流程化、进程透明化、过程可追朔可查证等上述主要几项新功能和新特点,并强化分平台建设、增强数据整合能力,努力实现个性化服务与整体监控管理的的兼顾(见图4)。

(1) 二级分平台建设,以院系分平台为主、以公共服务分平台为标志,配比投入、合作建设。系统以推送为主、以接口连接为辅。

(2) 通过配比投入、合作建设,调动校内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建设分平台、开展共享服务的积极性。

(3) 通过系统推送、接口连接,整合分平台数据、规范共享服务。

(4) 加快监控端点布局、强化监控管理。

图4 吉林大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5 结 语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多年,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保障了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互联网+”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理念的提出,为我们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需要我们继续完善规章制度、提升管理理念、理顺在线工作流程,最终提升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水平。

[1] 人民日报.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 2015-03-06(2).

[2] 游五洋. “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7):4-8.

[3] 宁家骏.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4] 黄楚新,王 丹. “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5] 张兆安. 实施“互联网+”战略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J].理论参考,2015(3):50.

[6] 顾 嘉. 对“互联网+”的思考[J]. 通信企业管理,2015(6):12-14.

[7] 阿里巴巴研究院. “互联网+”重新定义信息化[N].光明日报, 2015-10-16(5).

[8] 胡 文.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N].黑龙江日报, 2015-06-23(7).

[9] 黄 洁. 探讨物联网技术下高校仪器设备智能化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68-269.

[10] 高凤新,卢士香.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72-274,282.

[11] 王明泉,彭利军,李 莉. 提高高校大型仪器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3.

[12] 邢丽波,桂 馨,康九红.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52-255.

[13] 蔺 丽,李世雄,陈虹锦,等. 大型仪器管理探讨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 150-152.

[14] 陈 铎,刘 鹤. 提高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管理模式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 215-222.

[15] 刘 明,荆 晶,岳鑫隆.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体系优化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6): 4-7.

Consider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Open Sharing Based on “Interne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NGDong-hong,YUEXin-long,WANGYe

(Dept. of Laboratory & Equipments Management, Jinlin University, Jinlin 130012, Chin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nagement and open shar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s are the focus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over the past years. After many years of co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pen sharing platform, hen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ork has obtained the certain result.The proposal of "Internet +" idea indicates the next step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Internet +" construction idea, combine wi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s management, the Jilin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n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Internet +"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s management and open sharing. After carefu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combined with the CERS interoperability project, the school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 upgraded and reconstructed. The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s complete online is realized, and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of college and laboratory is enhanced. School shifts the focus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work, provide more convenient service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ternet +";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2015-10-11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仪器平台校际互通建设子项目(CERS-4-(24)).

方东红(1963-),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管理。

Tel.:0431-85152048;E-mail:dhfang@jlu.edu.cn

TP 391

A

1006-7167(2015)11-0267-04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