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信息生态初探

2015-04-17 12:32杨淑慧李金华赵杭美孔利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信息化

杨淑慧, 李金华, 赵杭美, 孔利利, 彭 伟

(华东师范大学 设备管理处,上海 200062)



构建高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信息生态初探

杨淑慧, 李金华, 赵杭美, 孔利利, 彭 伟

(华东师范大学 设备管理处,上海 200062)

目前,多数高校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尽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重要作用,成果却不尽人意。信息生态学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信息生态角度提出了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构建的一些思路,以期为其他高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高校仪器设备; 共享管理系统; 信息生态

0 引 言

大型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物质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科研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为有效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壁垒等因素造成的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这一窘境,高校采用了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开放共享管理模式[1-2],使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利用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预想的目标和效果仍有差距[3-6]。

人们在重视有形物质环境建设与控制的同时也要重视无形的信息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控制。信息生态学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信息生态概念的引入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它与片面强调技术不同,信息生态通过对人、技术、信息和环境进行综合考察,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所导致的诸多问题,为现代资产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

本文尝试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分析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构建,以更好地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1 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生态阐述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个体或群体与自然环境的均衡关系,信息生态是从生态科学中移植过来的类比概念,是指在特定的信息空间,信息人与信息环境之间以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反馈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需求满足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均衡运动状态[7],其目的在于吸取生态学的精华,为信息化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8]。

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是以仪器设备为中心的各信息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它通过对分散在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监管,实现集中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基于信息生态的视角,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既包括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组成要素,也包含这些要素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其组成要素包括信息(仪器设备信息、分析项目信息、分析方法信息等)、人(管理员、操作员、用户等)和信息环境(信息技术、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等),共享管理系统对这些信息要素之间的关联或者所表示的状态进行设置,形成一个存在强大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的开放、动态复杂信息生态系统。

提高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是建立共享管理系统的核心价值,实现这一核心价值是以信息生态平衡为前提。信息生态平衡才能确保信息系统功能良好和相对稳定,转化的信息成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改善学校教学、科研条件,切实满足各类人员的使用需求[9]。

2 高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生态失衡

高校尽管已经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但从目前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更多是对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而非对仪器设备实物资源的共享[10],虽然调动了一部分机组的积极性,但影响有限。

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分析,共享管理系统中存在如下信息生态失衡: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大,但是应用效果短期内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信息系统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的管理系统成为摆设,只是建立起来,建设结束后就潜入半停顿状态[11],没有推广使用。②信息化作为管理的辅助工具,不仅仅是软件技术开发人员的事,高校范围内管理体制不清晰、制度建设不健全、业务流程随意性等使落后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相适应,成为制约系统发挥效能的主要因素[12]。③缺乏专业、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人员在仪器使用时多以服务本课题组为主,缺乏对外服务的热情和市场意识,不能积极配合仪器设备的信息化建设及推广使用,无法满足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信息化需求。④随着科研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重技术轻应用的现象。很多高校在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开发时往往重视采用诸如刷卡开机、电源控制、视频监控等新技术,解决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控制问题,但对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没有太大帮助[11]。⑤不同高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建设水平及普及化程度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整体信息优势的发挥。⑥由于顶层信息系统缺少动态更新机制,多重部门管理标准不一,导致各高校在信息规范方面有较大差异,信息系统在数据标准上相互不兼容,造成和顶层信息系统不能形成有效的动态链接,严重限制了资源共享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3 构建高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良性信息生态

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是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资源达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需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它需要我们从体制和制度建设、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合作等多方面协同建设和努力。

3.1 理顺管理体制和制度,营造高效的信息环境

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流转畅通、高效是确保管理系统发挥功效的重要前提。进一步理顺、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能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信息流动迅速、信息转化准确。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涉及诸多部门,以我校为例,涉及设备处、科技处、院系、机组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大型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构建清晰的共享管理体制,相关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协调配合,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开放系统才能畅通高效,最大化发挥功效。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规范运行的有效约束和得力保障[13],是确保开放共享工作的方向正确的重要保证。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是开放系统顺利运行的根本,以共享机制为核心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可提升管理层次,促进信息生态共同进化。

3.2 完善系统建设,促进信息生态结构优化

信息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即信息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补充。开放信息系统作为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系统化的观点统筹兼顾,实现核心价值的最大化。

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涉及的信息人广且分散,包括系统管理员、院系管理员、机组操作员、用户(导师、学生、校外用户)等角色,需要通过设立工作组、授权角色权限的方式确保信息人之间的合理匹配。另外,人们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操作模式、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和不适应心理、前期需要额外增加工作量(提供录入系统数据、配合技术和管理人员测试)等因素成为共享管理系统大面积推广的障碍。推广不易,这就要求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在推进系统建设中做好顶层设计、注重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系统结构,促进用户使用更方便,管理更高效。如在系统开发中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确保管理员、操作员、用户之间能够顺畅的交流与沟通。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良的关键要素

信息生态学强调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人为中心,要让技术服务于人。人是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信息素质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核心价值能否实现。

目前在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中,相当一部人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甚至海外留学经历,要转变实验技术人员只是教学、科研辅助人员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他们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14]。无论仪器设备多么贵重和先进,无论管理系统多么畅通高效,没有技术娴熟的实验技术人员操作,就发挥不出应有的功效。在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全面提升业务素质,配合后续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一支具有信息化理念、市场意识,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是充分发挥系统功效、实现开放共享核心价值的保障。

3.4 推进区域合作,建立循环的信息生态圈

信息只有在循环中才会发挥作用,信息生态圈旨在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势,圈内的信息渠道越畅通高效,循环越强、越快速,越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对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而言,信息生态圈:①指高校内部不同系统对接,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电子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②指不同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广泛融合,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每一所高校的仪器设备开放管理系统可视为一个小的信息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信息,不同高校的小信息生态系统构成大的信息生态圈,相互影响、制约、融合,可有助于仪器设备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200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推出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英文缩写:CERS)”,在全国高校层面上整合仪器资源,探索共享机制,即是对构建仪器开放共享信息生态圈的尝试。但是,由于高校内部的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工作与CERS的开放共享服务工作目标和任务缺乏紧密的联系,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动态连接,工作脱节,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5]。积极推进区域合作,鼓励更多用户应用系统,是建立循环的信息生态圈并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

4 结 语

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利用率、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16]。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在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开放系统核心价值的过程中,从信息生态的研究视角出发理顺管理体制和制度、完善系统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区域合作十分重要,可促进系统构建过程中的生态平衡,为发挥资源效益、支撑高水平教学和研究作出贡献。

[1] 郭明航,赵 军,翟连宁.信息化环境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架构与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1(2):53-57.

[2] 冯建跃.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33-136.

[3] 曹爱红.提高高校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9-12.

[4] 谢传钢,桂裕清.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3): 15-18.

[5] 杨文玉,张八合,詹汉英,等.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63-165.

[6] 李 明,闻星火,黄 乐. 不断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资源效益[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2-16.

[7] 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140-146.

[8] 史 波.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52-54.

[9] 黄相明,李凌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思考与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5):67.

[10] 郑 胜.仪器共享与协作平台实现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11] 杨 兵.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误区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 407-409,413.

[12] 邵渊韬,杨永德,孙淑强.高校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探讨及实践[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7-60.

[13] 梁碧超,肖祖宁.建立高校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96,297,304.

[14] 王爱清,洪承皎,耿美菊.浅谈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 198-200.

[15] 闻星火,郭英姿,魏 婧,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27(9):1-5.

[16] 项晓慧,阮 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199.

Studies on Information Ecologic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struments in Universities

YANGShu-hui,LIJin-hua,ZHAOHang-mei,KONGLi-li,PENGWei

(Equipment Depar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Now, many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open-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use efficienc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have obtained important achievements, the results are unsatisfactory. Information ecological has an important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for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paper, in view of information ecological, some idea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iversity’s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re put forward, furthermore, it provides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other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large-scale instruments; open-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ecological

2014-12-25

杨淑慧(1987-),女,河南商丘人,硕士,职员,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

Tel.:021-24284240;E-mail:shyang@admin.ecnu.edu.cn

彭 伟(1972-),男, 湖南南县人,硕士,高级工程师, 副处长,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与实验室管理。

Tel.:021-62232441;E-mail:wpeng@ecnu.edu.cn

G 482

A

1006-7167(2015)11-0271-03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信息化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