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诱思探究的几种有效方式

2015-04-20 01:46徐荣富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思维

徐荣富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一味灌输,需要充当着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以诱导为手段,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促使其积极而主动的思考探究、实践体验,突显主体地位。对此,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下几种常见而有效的诱思探究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形象探究法,获得具体化感知

形象探究,即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形象材料,学生经历观察、处理信息等过程展开形象思维活动,由表象进入深层探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象探究法符合学生思维认知特点。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特点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其思维活动虽然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抽象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得以直观形象为支撑。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快速吸引学生,使其置身文本意境,加深知识理解,思维由低水平转化到高水平,教师就不能死守教材,程序化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需求,巧用直观手段,刺激学生多重感官,丰富具体感知与表象认知,给学生自主与深层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蓝蓝的威尼斯》 时,有些学生因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等条件制约,不能很好地想象威尼斯“水上都市”的奇特瑰丽风采。为丰富学生直观感知,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灵活运用形象探究法,通过图画、视频等手段,给学生营造生动形象、富有动态与美感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比如课前引导同学们先观看《欧洲庄园:威尼斯》 录像片段,当风光旖旎的水城自远渐近映入在同学们眼帘时,他们不知不觉间被吸引过来。随着画面的继续展开,历史悠久的美丽建筑,阡陌纵横的浪漫河道,加上声情并茂精彩解说,同学们自然陶醉在文化艺术气息浓厚、风光绚丽多姿的威尼斯,兴趣盎然地跟随教师的步伐来学习课文。另外,学习之后,还可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写篇“游览”“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短文。于是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动笔,相互交流,升华情感,其效果远远优于僵硬程式化教学。

二、体验探究法,感受实践性乐趣

由语文新课标看,语文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尊重同学们的独特体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而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实践与体验权利,学生难以积极而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抓住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取个性化、趣味性的体验方式,诱导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真正动起来,在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在体验过程中加深知识感悟,积极而愉悦地学习,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核舟记》 时,为了打破枯燥呆板氛围,带动学生思维与欣赏体验,加深感悟,教师可设计诸如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让学生推选三人上台或者主动举手参与,分角色扮演佛印、苏东坡以及鲁直这几个人物形象,运用动作语言来演绎课文内容,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台上三位同学的表演,并根据文中字句予以评点与纠错,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够发现不符之处。于是,台上的学生刚摆好各自的人物姿势,其他学生便当起“小导演”,纷纷纠错起来:“佛印在右边”“苏东坡的左手要放在鲁直背上,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鲁直得做出说话的模样”“东坡、鲁直的身子略微侧斜”……这样,在充满趣味的表演与七嘴八舌的议论中,艰涩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变为灵动思维与动态画面,刻板而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转变成活灵活现的表演与多向互动交流的舞台,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使其加深文本理解,更好更快速的背诵本文内容。

另外,还有经验探究法。即以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为基础,搭建新知与旧知沟通桥梁,强化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给学生更自主与自由的创造空间,使其借助所学知识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主动交流,积极探索,享受生活化语文,使语文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迈向有效。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诱导作用,善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诱思探究方式,还有如想象探究法、质疑探究法等等,引发学生自学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探究思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