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5-04-20 01:46江永芹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动性预设美的

江永芹

高效课堂,即教师合理利用有限课堂时间,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们从中得到收获,有所提高。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要抓住高效课堂的三大特性:生动性、主动性与生成性,让学生乐学、学会、更会学。

一、讲究教学艺术,突显教学生动性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所谓艺术,就是展示语文魅力,给学生美的享受与“文”味体验,让语文课堂变成他们主动求知与探索的乐园。反之,如果离开“艺术”美感,语文教学会显得苍白空洞,无法拨动学生心弦,难以促进文、情、理的统一,无法打造高效课堂。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僵硬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作品来传递语言知识,还需要讲究教学艺术性。如引入教育游戏、电教化手段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与感染力。比如词语复习教学,巧用《幸运52》的“幸运搭档”形式,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积极参与和复习;借助故事、比喻、顺口溜等形式,生成灵活多变、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情感共鸣下而主动融入教学活动,充分调动自身潜力,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体验,更乐于学习,形成生动高效课堂。

二、大胆解放学生,体现学生主动性

在高效课堂中,学习能力是核心所在。因为学生是否真正有效的获取知识取决于主动建构的能力,而不是机械死记教师所讲与课本呈现的内容。但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因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有些教师没有落实新课程理念,还是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上演着“独角戏”,并未将同学们视为生命个体,给其足够的自主与自由,学生们依旧是知识的“容器”、教材的“奴隶”,被动听课与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高效课堂的灵魂,把握教学的本质——解放学生,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探究与自学时空,发挥学生主动性。

如教学《新闻两篇》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将学生分为诗词组、录制组、新闻组等小组,引导他们课前分工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汇报展示,体现学生主动性与主体性。其中,“诗词组”引领全体学生一起朗诵;“录制组”负责播放百万大军渡江的有关图片与视频资料等,丰富直观认知;历史组补充本文的背景知识,便于文章理解。随后,“新闻组”代表向全班介绍新闻的构成要素与结构;而“地理组”主要呈现自制的渡江战役示意图,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予以简单讲述。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自学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三、敢于突破预设,突出教学生成性

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系统,要开放性地容纳弹性成分与课堂“意外”,捕捉师生交流互动中的各种生成资源,灵活超越固定思路与原有教案,让学生得到非预期的新体验与发展。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也要注意生成性原则,既要充分预设,也要尊重学生独特看法,结合具体实际,突破预设,灵活引导,获得不一样的教学精彩。

如学习《威尼斯商人》时,在分析人物形象环节,提问促思:剧中哪个人物对此,多数同学选择夏洛克,说出各种理由:他吝啬、贪婪、惟利是图、残忍等等。这时,有同学突然说不喜欢鲍西娅,认为她太过精明,还冒充法官、歧视犹太人。这完全出于意料,让教师一惊,因为预设用“剧中哪个人物是你最喜欢的”的话题来探讨鲍西娅。此时,有的同学也点头赞同,面对这一情况,如若不理,或者将问题抛给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可能短时间难以有结果,课堂也比较混乱,这都是不明智的。于是,调整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朗读与鲍西娅有关的语言片段,思考其说明了鲍西娅怎样的个性。而后继续诱导他们探寻鲍西娅又是怎样将夏洛克制服的,再说说鲍西娅的性格特点。这样,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看法。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教师要善于多方面思考教学,丰富教学语言与方式,突显学生主动地位,让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让学生变得更主动,让课堂充满生成性。

猜你喜欢
生动性预设美的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插上翱翔的翅膀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