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2015-04-20 01:46李志成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李志成

改进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突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创设情境,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会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以情传导,触景生情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让情感自然流露,使教师时时抓住学生的思绪,通过感情传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挖掘情感,以情激情。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学作品这一美学资源,竭力挖掘作品浓厚的情感因素,完全进入角色,同作者一样喜、怒、哀、乐。教师只有先动情于己,而后才能激发,用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身临其境,眼观其景,耳闻其声。与作品中的景物、形象、情节、感情同休戚,共褒贬,爱其所爱,恨其所恨,陶醉其中,以致达到“忘我”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述了亿万人民群众“呼唤”“寻找”“见到”周总理的动人情景,教这首诗教师朴素的服饰,庄重的神态,深沉的语调,渲染创设肃穆、悲壮的气氛。以感染学生,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哽咽的声音、晶莹的泪花、情真意切的朗读,无不牵动学生的情感,无不使人潸然泪下。这浓浓的氛围,将作品中奔涌的情感与师生的情感融合交汇,教师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使周总理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在学生心中矗立起一座高大的丰碑,感情的火焰得到了升腾。

二、强化朗读,渲染场景

情感渗透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要利用朗读把教师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让绘声绘色的朗读渲染情感的场景,使之产生强大的效果,如《木兰诗》 一文对“停止叹息、毅然出征、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屡立战功、功成还乡”几组画面的朗读应时而沉郁忧伤,时而果敢坚强,时而儿女情长,时而气概豪迈,时而欢快愉悦,时而幽默诙谐,这样使情节起伏跌宕,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不断质疑、不断解疑的过程。就像一位哲学家说的那样: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诚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语文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同时必须做到令人深思,给人启迪。其目的就是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如在教学中,都要善于给自己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

四、利用科技手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助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格局将被打破。我们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学活动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它以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融为一体,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荒岛上的生活艰辛,我们可以找来电影《荒岛余生》,并播放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装》 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 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研究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只有我们不断充实和发展自我,在实践中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大胆创新,努力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