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评《高校党建评估论》

2015-04-23 03:40郑娟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评估思想

书名:高校党建评估论

作者:唐朝继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定价:25.00元

当代大学生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是其思想高度的反映,其能否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取决于自身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态度。当前,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素质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明确提出的、刻不容缓的要求。为响应此项政策,各大高校积极创建党建评估工作,从理论教育方面入手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到重要工作的计划之中。《高校党建评估论》一书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潮流,结合我国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的开展现状,就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力图进一步推进高校党建评估研究工作深入开展。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的理论成果为思想指导,厘清了高校党建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帮助各高校正确确立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及改进方向。《高校党建评估论》在阅读的针对人群上更偏向于从事相关党建研究工作的人员。

在具体内容方面,该书借鉴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及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在党建工作评估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系统性阐述了党建本质、评估目标及评估价值等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改进方案,努力促进党建工作及评估研究的完善发展。

《高校党建评估论》集中论述了三大方面的内容,条理明晰,在直白的书面表达中完成了对于高校党建评估工作基本信息的介绍,并提出针对缺漏的解决方案。开篇之初,作者就在第一章节提到“为什么要研究高校党建评估”这一问题,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党建研究的缺失和紧迫性,提出必须改变党建工作者陈旧的研究实践观念和方式概念,建立起新时代下的先进观念。广大高校党建工作者通过对本章节的阅读,可以明确认识到工作中所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吸取教训,在现实的研究和评估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高校党建评估论》的第二章中,作者由前面的表层理论转向了对问题的分析。关注近年来社会思想形势便可得知,随着思想文化交融的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它所带来的双面影响也十分明显。人们在获得更为开放的思想视野的同时,所受到的外来资本主义影响也在逐渐加大。在社会人群的意识形态中,尤其是作为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开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党的思想主导性和意识多元化之间出现了愈发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必须引起广大党建评估研究者的特别重视。作者针对此问题,立足当前时代政策要求,讨论高校党建评估研究工作在新时期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总结经验教训,确定前进目标,紧抓工作实效和反馈。随着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强高校党建评估研究实力的目标不再遥远。

本书在最后一个章节提出了对高校党建评估研究工作的建设性意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坚持高校党建评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为出发点。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在我党漫长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始终是重要的课题。当前,运用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对各大高校的思想工作及方向进行引导和规范,这是党的意识凝聚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面对社会经济进步、社会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意识多元化等问题,各大高校的党建评估研究工作更要积极贯彻党的要求,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出发,结合不同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思想,兼收各种时代潮流下适用于党建工作的、符合党政要求的思想观念,从而最终实现党建指导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第二,针对高校党建评估研究目标的现实性与方向性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实践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要素,对一项工作的改进若只停留在空口白话之中,很难实现改进和提升的目的。在高校党建评估研究工作中,对于工作情况的实际报告将在后期工作的改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所评估的方面也应当基于现实性准则,所研究的问题应以时代方向性作为选定标准,力求反映新时代思想潮流和党建具体要求,将评估报告做出价值。只有这样,这些工作的成果才能再次投入到促进党建工作的计划之中,发挥其作用。

结合新时期的时代主流,发挥思想优势,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开展多样化的党建活动,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党建评估研究的开展也要紧追时代思想发展的步伐。正因为如此,《高校党建评估论》对于高校党建评估研究所做出的详细讲解,无论是理论性的概念阐释、辩证性的形势分析还是意见性的改进方案,都必将为党建研究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相信阅读此书后,读者一定可以为促进党建评估研究工作的提升再尽一把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评估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