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奇迹蝶变的芦山“农头”

2015-05-04 09:11谢达波
中国西部 2015年13期
关键词:芦山县芦山示范园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见证奇迹蝶变的芦山“农头”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2013年4月20日,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2015年4月20日,一个让人充满牵挂的日子。

两年前,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难再次降临四川。这一次,地震灾害的中心在四川芦山。芦山成为两次地震的重灾区,可谓旧伤刚愈,再遭新创。

四川芦山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产粮基地之一,至今农业仍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两次地震使得芦山农业发展雪上加霜:农业基础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农田及田间工程受损5万亩,农作物、经济作物受损13.28万亩,整个农业领域经济损失8.9亿元……

两次地震叠加,重建任务艰巨。但是,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住芦山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从废墟中站起的那一刻,抢险、重建就已经开始,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信念,写在每一个芦山人的脸上。

抢收、播种、修渠等火热的农耕劳作场面完全吞噬了受灾的悲情,正是这份自强不息,让我们看到了芦山农业产业崛起、壮大的信心和决心,当然也是这份决心给了芦山农业发展新的春天。

在灾后重建中,芦山制定了“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走生态发展之路,计划通过灾后重建,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全面超过灾前水平。截至今年2月底,完工项目29个(大项17个),在建项目19个(大项11个),累计完成投资51488.92万元,项目完工率60%,投资完成率66.36%。

两年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两年后,芦山“农头”高昂,在沟壑纵横的大山深处,开发着一道道绿意盎然的农业发展之路。

高规格打造产业园区

初具规模的猕猴桃产业基地

芦山的这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充满了生机,在这条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这个示范园区有何特色?有什么好项目入驻?我们带着一系列问题和那份充满期待的好奇心,沿着蜿蜒的道路来到了园区。尽管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园区却是一片生机盎然,施工的机械声、人们的交谈声,声声不断:在一家豆制品企业建设区,一台吊车伸出臂膀,正在起吊一根钢柱,已经建好的钢架楼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正在施工的是四川淮南堂食品有限公司公用房,这家企业办公用房和厂房均为钢架结构。”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小康介绍,去年11月,工厂与园区签约,总投资4500万元至5000万元,分一、二期建设。企业建成后,年产3000吨豆制品,将直接进超市销售。去年12月底,项目破土动工,目前两楼一底的办公楼钢架主体已经立起来了,将于今年5月建成使用。厂房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目前已完成了厂房基础建设,并开始搭建钢架结构厂房,工厂预计今年8月投产。企业投产后,将为当地群众提供上百就业岗位,生产高峰期,用工人数将超200人。

公司的副总梅庆云看着即将建成的工厂更是喜上眉梢,他说,这里交通便利、加工原料丰富等好条件一定能很快让这个产业成为园区的亮点。

……

两年前,这里是鸡犬相闻的农家乡村,2013年9月开始进行规划;两年后,10余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逐渐成形;园区内的土地整理有条不紊地展开;猕猴桃种植架已经搭建,静待树苗发芽……

据杨小康介绍:“它位于芦山县思延乡境内,是地震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项目。按照设计,这个总面积为10余平方公里的农业示范园,将建成一个1平方公里的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区、一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一个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基地和千亩珍稀林木产业基地,并辐射带动天全、芦山、宝兴,以及藏区、邛崃市、名山区茶叶、果蔬、珍稀林木、生态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成为引领芦山地震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样板。”

“这块地面积共有2平方公里,目前所有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完毕,除了搭建300亩大棚,其余的都将用于种植猕猴桃。”杨小康指着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一大片土地说,猕猴桃种植工作将在今年完成。

一直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芦山,灾后重建为何转型发展经济作物?又为何要将这么大手笔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放在思延乡?杨小康解释说:“龙门山脚下的自然环境并不利于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但非常适宜猕猴桃和珍稀林木的生长。”

其实,芦山盯上猕猴桃产业已非一两天,因为种猕猴桃需要较高的投入,所以迟迟没有落实。据了解,震前芦山每年农业所有项目的财政预算资金也就几百万元,这成了这个大项目发展的拦路虎。当前,借力重建,芦山打造出了梦寐以求的农业园区。

芦山还在积极拓展现有的产业链,推动一、二产业互动。思延乡清江村规划建立一个占地面积达1400亩的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区,以发展有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建成后,它不仅将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加工服务,也可为周边区域加工各种农副产品,如有机茶叶加工、农产品冷藏加工、猕猴桃保鲜库、森林蔬菜加工、中药材加工等。”杨小康介绍说。

为顺利推进园区建设,从征地到拆迁,从企业与园区签约到进场施工等,都有专人负责联系,贴心服务。每名联系企业的乡干部、园区干部、农业局干部提前梳理容易引发问题的苗头,提前研判、介入,提前协调,把问题解决在事前。

隆兴村猕猴桃培育基地幼苗长势喜人

截至目前,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已与10家企业签约,有6家企业进场施工,有2家企业正进行地勘和设计。猕猴桃深加工企业完成了一期5幢厂房建设,5个车间的地面以及厂房与厂房间道路已经硬化,气调库、冻库内部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榨汁车间混凝土框架基础已经完成。目前,园区内各建设项目正在整体推进。

产业发展起来了,更多村民将就近成为产业工人,增加家庭收入,变“输血”为“造血”。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的企业陆续投产后,就思延乡便至少有2000名村民成为产业工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将成为思延乡等乡镇群众就近增收的新途径,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前几年思延乡每亩地可产水稻600多公斤,除去农药、种子、化肥和人工成本,一年到头基本不会剩下什么钱,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都出了门,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而种猕猴桃,至少可以产出3000斤,按现在每斤七八元的市价来算,一年每亩地就可以赚上万元。

“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硬件的重建和跨越,机制体制的创新也非常重要。”《芦山县2014年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明确提出,要将县内涉农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户作为扶持对象。

高起点建设“农业公园”

农家乐

芦山农业产业的发展劲头儿让人振奋,然而,芦山人追求农业发展的目标震撼。他们只是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农业最基本的增收渠道,他们要让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让“农业公园”在全县开花。

两年来,芦山在特色农业发展和打造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走“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之路。

那么,灾后催生的这道靓丽的农业风景线在芦山的进展情况怎样呢?

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新村距离芦山县城只有几公里,曾经这里看到的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还有漫山遍野的竹林,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芦山地震后这两年,这个村已经完全变了样,清一色的青瓦、白墙楼房建了起来,周围山上的荒地也种上了猕猴桃。

这里,有一条4公里左右的沥青公路贯通整个火炬新村,大部分新房已经建好,公路两边都是清一色的青瓦、白墙、灰檐楼房,房屋的周围有棕色的木栅栏环绕,这是典型的川西民居房屋。

公路尽头就是村民寇路群的家——一家名叫红阳山庄的农家乐。春节期间,她的农家乐没有营业,全家人都在家开心过年。寇路群今年41岁,独自经营农家乐,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她的农家乐有600平方米左右,生意好时每月营业额能达到2万元。除了农家乐老板这个身份,寇路群还是一个典型的农场主,平时她还要管理20多亩的猕猴桃园。

在火炬新村,很多村民跟寇路群一样,将自己的新房子装修成了农家乐,周末接待游客,平时就打理地里种植的生姜、猕猴桃。

另一个村民陈勇如今也新修了房子,平时当农场主周末兼职农家乐老板。据了解,去年陈勇便在自家10多亩地里种上了猕猴桃和梨树,明年这些果树就可以有收成了。“如果收成好,一年大概有20万元的收入。”陈勇算了一笔账,一亩猕猴桃大约两三万元收入,一亩梨也有几千元,加起来应该能挣到20万元,这笔钱比儿子在外打工挣得还多。

如今,火炬新村很多村民都开始种植生姜和猕猴桃,特别是种植猕猴桃,为村民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每亩地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火炬新村支部书记赵正本说,以前村民们都不愿待在村里。芦山地震以后,火炬新村进行了全新的规划,房屋重建突出川西民居特色,并发展特色观光农业,目前村里形成了以登山健身、民俗休闲、体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还建起了1000亩生姜地、1300亩猕猴桃园和5000亩竹林。

“明后年这将是全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站在火炬新村的半山腰,可以看到整个火炬新村的新面貌,一片片的猕猴桃园将会呈现怎样的美景,又将给村民带来怎样的收入?赵正本非常期待。

芦阳镇火炬新村发展的这种农旅模式只是芦山的一个点,更大手笔的农旅发展规划已经落实,项目正在实施建设中。

在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的冷水鱼养殖和生态旅游建设区,挖掘机、运渣车忙个不停,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各自忙碌着。“4月20日前,冷水鱼养殖场将基本建成。”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施工任务重、工期短,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工作。

“利用思延优质水源,打造冷水鱼养殖和农业观光多功能区。”杨小康说,思延乡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全力发展带“农”字的、与生态紧密相联的产业,思延乡打造“农业公园”的构思将变成现实。

高标准创建独有品牌

两年来,芦山人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取得了空前成就。然而,对芦山人来说,当前成绩只是实现了芦山农业发展的第一梯队目标。

去年3月,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实地调研农业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中高山区茶业产业发展进行现场指导。他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芦山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做响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二、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要体现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开拓市场,让千万农户增收致富。

短短的几句话,多次提到品牌和农民致富这些字眼,确实芦山也正是这样做的。芦山人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品牌塑造。截至目前,芦山共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拥有5个农产品商标。

针对这样的做法,芦山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说,成立于2013年初的芦山县科龙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以种源独具“五黑一绿”特色的林下乌鸡所产的绿壳鸡蛋为主打产品,打通了禽业生态养殖全产业链。目前该公司带动发展养殖农户800余户,组建养殖小区25个,累计年产销优质绿壳生态鸡蛋1500万枚以上。

……

农业产业发展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模式在芦山已经有了雏形。芦山农业产业发展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选准主导产品,走农旅结合、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最终将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要求。

在品牌打造方面芦山下足了功夫。芦山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芦山在品牌打造方面还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技基层服务人员培训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基地认证,开展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芦山县积极创建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猕猴桃)示范基地,核心区种植茶叶12500亩,猕猴桃8000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环境条件;芦山县委县政府对有机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芦山县有机农业发展三年规划》,出台了《芦山县2014年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去年12月29日,按照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安排,由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组成的专家验收组对芦山县申报的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进行了检查验收,给芦山县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考核打出了93.6分的高分。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后,芦山县也正式成为全国第16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2014年,芦山同时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示范县”“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县”“绿色食品原材料生产基地示范县”创建工作,到目前都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这些农业产业发展大项目的规划及实施给灾区农民带来了切身利益,2014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7元,比2013年增收1110元,比2012年增收1607元。

这些数据、这些现场充分证明了芦山农业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今天,曾经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芦山灾区大地已经脱胎换骨。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芦山地震两周年后的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在党中央和四川省委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崛起危难、跨越发展的宏伟画卷:以强力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为中心,以壮大特色产业基地为主线,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三个创建”和农业农村改革,向现代农业转型,开创芦山农业新局面,实现“农业富县”目标,奋力建设秀美新芦山。( 责任编辑/谢达波 设计/张籍匀)

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鸟瞰图

猜你喜欢
芦山县芦山示范园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东苕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芦山县: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和根治欠薪宣传工作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雅安芦山震后区域农旅融合与发展策略
开展感恩教育 引导群众奔康奋进
春回芦山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芦山地震道路损毁快速评估
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