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伙新村新生活

2015-05-04 09:11刘冉霞
中国西部 2015年13期
关键词:芦山县芦山新村

文/ 刘冉霞

白伙新村新生活

文/ 刘冉霞

芦山,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曾是三国名将姜维的封地,也曾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经由之所。2013年的地震,给它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在地震过去近两年的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芦山,映入眼帘的是四周巍峨的高山,当地人管它们叫做纱帽山。在这些连绵起伏的高山之上,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这些山和云朵就像这座小城的守护者一般,它们把芦山团团围住,让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显现出如画一般的独特韵味。

建成美丽富饶的新家园

龙门镇的白伙新村,距离芦山县城大约有半小时的车程。据说,因为这里的人家大多姓白,所以得名白伙村。一走进村里,就可以看到,重建后的房屋一幢幢整齐地排列在油菜花海之中,显得美好而温馨。房子的建造材料,几乎全是木头,外墙上画有梅兰竹菊等国画中常有的静物,和别村相比,显得颇具特色。白伙新村,是芦山县最早进行统规自建的村子,全村一共有500人,目前搬进新居的一共有82户。新村里三三两两的店铺已经开始营业,有茶馆、超市、特产店,甚至还有四川人的最爱——火锅。接待我们的人,是白伙新村的自建委成员之一,大家都叫她雷大姐。据说,当初就是她和村里另外6人带领大家一起,对自家房子的修建做出了这样的规划。雷大姐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位自建委成员白大爷家,我们去的时候,白大爷并不在家,他的老伴任大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任大娘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她家的房子共有2层,5间屋子,加起来有200多平方米。房子的内部也都是由木头一块一块拼接而成的。当我向任大娘询问为何要选择为自家建造木屋时,任大娘回答说,“因为木头房子抗震!我们当初修这些房子的时候,每家人差不多都要花十几万,政府给我们补贴2万多”。在芦山重建中,芦山县政府部门坚持把城乡住房建设放在首位,以地方为主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抗震设防标准,强化要素保障和质量监管,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着力构建“群众自筹、政府补贴、担保贷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解决特困群众和困难群众的重建难题。建成保障性住房680套,分配公租房、廉租房490套,安置困难群众和受灾居民1000余人。重建伊始,芦山县财政局就出资6000万元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协调金融机构为重建户提供3~8年、8万以内的优惠贴息贷款。此外,芦山县财政局还向贷款重建户按年度提供100%、70%、50%的三年贴息,帮助受灾群众解决重建过程中的资金和贷款问题。

芦山县的农房重建严格按照“三避让”原则进行选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督促后进户加快重建。如今,芦山县40 个新村聚居点已经基本建成,特色产业连片且呈现规模发展,初步建成了凤凰村、黎明村、隆兴村等7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和杨开村等3个旅游示范村。

此外,芦山县政府部门及时修订和完善城房重建政策,坚持规划先行,实行“常委包片、部门包区、干部包户”的政策,深入开展“同坐一根凳、同讲一席话、同聚一条心、同向一起干”走基层活动,分类推进安居房、自建房重建。在抓好城乡住房重建的同时,坚守质量、安全、稳定、廉洁、舆论引导和厉行节约六条重建底线,组建 7个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同时,按照“产城相融、村镇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制定灾后重建总体提升构想。重点打造一条环形路,三个重点镇(飞仙关镇、芦阳镇、龙门乡),两个产业园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八个幸福美丽新村(凤凰村、黎明村、火炬村、王家村、红星村、隆兴村、古城村、同盟村),形成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空间布局,通过突破难点、强化重点、打造亮点,充分展示“4·20”灾后重建的整体效果。同步推进40个新村聚居点、7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和18个市级“百点”新村建设,把大中型电站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重点项目拆迁、产业园区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整合农业、林业、水务、交通、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整体打造、集中成片、综合示范、整体推进,加快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在城乡住房建设的进程中,芦山县政府部门特别注重对标砖、砂石、钢材、水泥等建材的价格监管,采用外调标砖的方式,强化建材供应。用芦山县重建办杨主任的话来说,就是要从制度层面对从外地运输建材的车辆给予交通补助,减免车辆过路费,进而达到控制建材价格的目的。另一方面,芦山县政府部门还特别加强对农房重建建设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以加强重建房屋的安全性和重建规划的合理性。

在城镇建设方面,芦山县老城区的房屋大部分都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地震发生之后,这些房屋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的甚至到了整体坍塌的地步。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之下,当地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在与老城区相隔不远的地方,规划并开始建造新城区。如今的新区,安居房、重建房、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等,一座座拔地而起。宽阔的街道上,车辆往来,络绎不绝。

据芦山县农建办周报统计,截止3月21日,芦山全县农村规划重建户13171户已入住11839户,入住率为89.9%;城镇规划重建户5678户已完工2037户,完工率为35.9%。

多项战略发展促群众就业

就业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大事。对芦山人来说,有了安全美丽的住房,下一步,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和谐幸福的新生活。为解决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芦山县在重建之初就聘请了20多家国内一流的设计团队,对芦山县城和9个乡镇、40个村进行了总体规划,确立了以根雕艺术城、产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园和灾后旅游发展为主题的灾后重建战略。目前,产业集中的东区基本建成;西区实现整体提升,园区内通水、用电、供气等要素得到强化,已签约落户企业12家,琪雅、佳艺2个招商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350余名受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在任大娘家的门前挂着一块锦旗,上面写着“白伙超市”四个大字。正对着锦旗的铺面里,一些生活用品、零食、小吃整齐地排列着。任大娘说:“孩子们平时都不在家里住,一个嫁出去了,一个在芦山县城,周六才回来看看我们。我就和老伴在家开个小卖部,客人多时,也卖点串串和醪糟之类的。平时,我还在龙门乡上帮别人家里打扫卫生,补贴补贴生活。”

芦山县在促进就业方面坚持旅游兴县战略,全面启动旅游灾后重建项目,出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规划和建设了乌木根雕产业园和根雕艺术城,依托飞仙关镇、县城、龙门乡的重建成果,创建3个国家4A级景区和7个旅游示范村镇,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康体养生产业,深度推进宣传营销,积极拓展客源市场,推动芦山从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型,确定了以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新举措。

重建后的房屋一幢幢整齐地排列在油菜花海之中,显得美好而温馨。房子的建造材料,几乎全是木头,外墙上画有梅兰竹菊等国画中常有的静物,和别村相比,显得颇具特色。

白伙村作为芦山县重点重建的新村聚居点,隶属于芦山地震的震中龙门乡,又紧挨飞仙关镇正在创建的国家4A级景区和根雕艺术城。在今后的旅游产业发展上,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据说,村民的新居刚落成不久,就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前两天还有不少从雅安过来的游客到我们这儿来呢!”任大娘笑着说道。如今,初步建成的白伙新村散发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气象。我们相信在芦山县的旅游兴县战略全面启动后,将会为这个村落带来更多的活力,也将为像任大娘这样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收入,让他们的生活也如同生长在这里的油菜花一样,欣欣向荣。

在坚持旅游兴县战略的同时,芦山县还坚持实施农业富县战略。以依托产业建园区的发展目标,建立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以依托园区建基地的发展目标,建立了茶叶、猕猴桃“两个万亩亿元”产业基地;以依托基地创品牌的发展目标,创立了“锦烨”茶叶品牌、围塔茶叶专业合作社和麒阳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已栽种有机猕猴桃11000亩,珍稀苗木1200亩,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已发展3万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农业产业链,将会为芦山县的农业增收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任大娘介绍说,地震之前他们家还是有土地的。因为芦山县政府实行以土地流转来吸引外资的政策,所以任大娘家的地也流转了。芦山县把流转的土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吸引外地商家。每年,像任大娘这样流转土地的村民都可以获得每亩地1400元的土地流转费。土地正式投产之后,村民除了获得土地流转的费用之外,还将获得使用该土地的公司5%的利润分红,而且这个利润分红还将按5%的比例逐年递增,直到增至30%为止。以土地流转、引进外资和发展旅游业的方式来增加就业,使芦山县在重建的道路上显得更加顺应民意,不但把受灾地区的房屋建设的更加美丽,也实实在在地让受灾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减少了受灾群众外出奔波的辛苦,维护了受灾群众的家庭和睦。这些都为保护芦山县的生态环境和促进芦山县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芦山县实施的就业促进工程,为芦山县新开发了公益性岗位541个,解决了芦山县城内1473人的就业问题。此外,芦山县还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和16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解决受灾群众的看病问题,芦山县对全境1.28万人实施了医疗救助,救助金额为335万余元。为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芦山县对符合条件的2.4万人实施了养老保险覆盖,累计发放社保卡7.7万张;同时,对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用微笑迎接多彩新生活

接受采访时的任大娘是轻松的,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的脸上都带着笑。在我提出“现在和地震发生后的心态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时,任大娘笑说,“当然是现在心态好了。和之前的生活相比,现在的生活,总的来说,还是好很多。虽然修房子花了不少钱,但是我们还是一心想把生活过好,早点把贷款还上。我们也希望以后白伙村的旅游能发展起来,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让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更大的改善。”

从任大娘家出来,我们来到了一家卖土特产的小店。跟任大娘家一样,这里也是木质的二层小楼,这里的店主是一位皮肤偏红、笑声响亮的张大姐。一楼的店铺里陈列着一些当地的土特产,门外的大道上,还有一个装着满满一车橘子的货车在叫卖。张大姐将我们迎到二楼,楼上的房间已经进行过简单的装修,看起来宽阔而明亮。张大姐说,她家的老房子在地震的时候毁坏了,后来在村里自建委的组织下,她们和村上82户受损严重的村民一起,修建了现在的新房。

参观完张大姐家的房子后,我们聊到了现在店里的生意情况,张大姐说:“生意还是不错的,如果游客多些,肯定会更好。跟地震前相比,现在的收入,确实增加了一些。不过,当时为了修房子,我们已经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好在国家为我们解决了社保问题,让我们不再有后顾之忧。”

如今,坝坝舞、广场舞是颇受中老年人喜爱的舞蹈。我就此询问张大姐的意见时,张大姐说:“这些新房子还没修起来的时候,村里面有一个很宽敞的坝子。大家没事的时候,都会一起跳跳舞。虽然现在很久没跳了,但是不久之后,我们还是会组织大家一起再跳起来的。”

芦山地震快2年了,而正式开始重建,也已经过去1年多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带动下,芦山县的干部们带领受灾群众,坚持以地方为主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双手盖起了安全、美丽的小楼,让曾经要依靠土地和打工生活的他们,自己做起了老板,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朝着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前进。

如今,在他们的脸上,地震带来的阴霾已经消散,人们开始用微笑去迎接未来崭新的生活。

结束本次对芦山的采访之后,我们回到芦山县城。夕阳的余晖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落下来,浸染着这座宁静而安逸的小城。桥头的水果摊上,摆放着一些当季的水果,嫩黄的菠萝在其中显得尤为亮眼。穿过小桥,就是芦山县的红军广场。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广场上,红军战士的雕像屹立其中。广场中飘来悠扬的音乐声,几位老太太在广场的最里端,跟着音乐的节拍轻盈地舞动着。不远处,还有三五成群的老爷子,坐在树下,喝茶闲叙,他们聊着现在,展望着将来。(责任编辑/刘冉霞 设计/王静摄影/何林隆)

猜你喜欢
芦山县芦山新村
芦山县: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和根治欠薪宣传工作
雅安芦山震后区域农旅融合与发展策略
开展感恩教育 引导群众奔康奋进
春回芦山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芦山地震道路损毁快速评估
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
芦山7.0级地震前川滇地区中等地震密集活动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研究
评比的春雨,浇灌新人新村新貌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