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高的课后“二度设计”

2015-05-04 14:00许菊芳
关键词:有效方法教学反思

许菊芳

摘要:课后“二度设计”实际上是指上课之后的教学反思或教后记。“二度设计”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要做到有计划性、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内容精练。“二度设计”要记成功做法、失败之处及反馈信息。

关键词:教学反思;二度设计;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4-1

一、课后“二度设计”的意义

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非一朝一夕,除了把别人总结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外,主要靠自己“千锤百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秘方”。反思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反思是教师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环节。教育的共同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必须实现个别化,教师构建个人教育理论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只有凭借不断的反思,逐步实现实践创新,才有可能进一步走向理论创新。

2.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名成功的教师不只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且是善于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教师通过反思,把握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育的感知和顿悟,不懈地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这个过程既优化了教育教学效果,又推进了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3.反思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需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反思型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与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可见,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反思性教学的使命。

二、课后“二度设计”的几个原则

1.及时性。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比如,在讲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课本上有一个调查,我们发现这个调查根本无法进行,因为我校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我们的学生95%以上都没有接触过网络,他们对网络根本不了解,这样的调查就显得毫无意义,因此回去之后,笔者就立即就这个调查做了修改,把它改成“如果有机会上网,你会关注哪些内容”,而且笔者想后面有机会,应该让学生先接触接触网络。在记录了一定时期后,还要及时地归纳整理,学会“反刍”,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来,

2.计划性。书写教学后记最好有个计划,每一册、每个单元、每一课时,自己在教学时搞点什么研究,要心中有数,做到资料的收集、经验的总结有计划。书写还要精炼,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检查得失,书写可长可短,决不写空话、套话。此外还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

三、课后“二度设计”的书写形式

概括叙述,提及难点。一节内容教完之后,可对本次内容提纲式地概括叙述,叙述时不要泛泛而谈,只需提及课堂要点,尤其是难点。教与学其根本目的在于学,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书写剪切附在教案后面,或写成卡片,分类汇集,放入教学档案袋内。

四、课后“二度设计”的记录内容

1.记成功做法。在教学中,每个老师可能都有过闪耀着新的教学理念光辉的精彩片断,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引入及过渡,师生默契的配合,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经过改编的故事或小品,引起学生高密度思维的提高等,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2.记失败之处。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不好的提问、不成功的讨论、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繁杂的理论、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思路打不开导致积极性的挫伤混乱的教学秩序甚至还有知识的遗漏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把收获记下来,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补救,使这些教学后记能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认真而及时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

五、记学生反馈的信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教师的教要服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并揣摩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教师反思的源泉。学生并非是知识纯粹的接受者,他们对教学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会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组织与管理及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能了解与把握学生在此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和身心状态。在课前、课中、课后或期中、期末考试后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宝贵资源。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我们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静心沉思,总会有些成败和得失,抑或有所感悟。如果能及时地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写下一孔一得之见,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则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教学反思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历史的有效复习策略探析
打造趣味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探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