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帮”的历史剧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04 16:03李顺洪
关键词:影视作品历史教学

李顺洪

摘要:影视作品深受学生喜爱,但其中许多内容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把握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值得探究,本文以《霸王别姬》为例,探讨如何把影视作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影视作品;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34-1

《霸王别姬》主要讲述了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不久,著名军事家项羽同叔父项梁在会稽郡斩杀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的历史故事。巨鹿之战后,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海内。秦亡,仗势分天下,册封十八路诸侯。后在和汉高祖刘邦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项羽和虞姬双双自刎身死。“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之一。

历史上真实史实情况正如影视作品《霸王别姬》所描写的那样,项羽和虞姬双双自刎身死?项羽真的死在乌江?

对于项羽之死,《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明确的记载:自刎而死。记述如下“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而对于虞姬是如何死的,笔者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其中《史记·项羽本纪》有如下表述,“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从《史记》记载中可以看出,虞姬是如何死的并没有明确的交代,仅以“美人和之”作了结,因此不存在“自刎而死”的情况。“自刎而死”的说法大约出现在800多年后,唐朝历史学家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认为,项羽歌罢,虞姬趁项羽不备抽出宝剑自刎而死。《史记》作为正史,成书时间距楚汉相争较短,其记载的人和事应当是真实的,切合实际的。《史记正义》作为数百年之后的一家之说,其观点有待考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正史的原则,按照正常的逻辑,两军交战,混乱不堪,虞姬应当死于乱军之中,并不是影视作品描述的自刎而死,对于虞姬自刎而死的结局,纯属是后来者为了剧情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

关于项羽真正死亡地点的问题同样值得商榷。计正山先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灌婴传》进行合理的推理,认为项羽死亡地并非在乌江,而是在定远东城。东城即定远东南五十华里、项羽葬虞姬首级处。冯文指出,只有在项羽被杀、汉军“尽得其军将吏”之后,才是“下东城、历阳”(《史记·灌婴列传》),如果项羽不灭,则东城还不能“下”,接着是下历阳。历阳离定远东城二百四十华里,要走这么多路才能到达历阳(乌江所在地)。由此可见,项羽不可能在“自度不得脱”、“今日固决死”的险恶情况下,步行二百余华里,由定远东城来到乌江“自刎而死”。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项羽真正死亡的地点,也并非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在乌江边。

针对现代众多影视作品中不切合历史实际的“穿帮”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把握?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利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就不可能克服求知活动中的重重困难,怀疑、思考、释疑、考证各种疑惑,最终有新的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创新、发明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今天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霸王别姬》这一部反响强烈的影视作品,由于导演的独具匠心,设计的情节跌宕起伏,讲述的故事扣人心弦,现代音响运用贴切,视听效果明显,几乎囊括了当今影视作品全部优势。教师如果在教授相关史实内容前,利用《霸王别姬》中插曲或部分影视片段,导入新课或者在新课中适当穿插,必然会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分析上述标准,可以得出,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学生学习楚汉相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项羽和虞姬之死、项羽死亡的地点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让他们收集历史资料,进行论证或者辩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再在其中穿插相关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公元前221年秦是如何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怎样的初步巩固”这一知识点,岂不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三、利用《霸王别姬》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利用《霸王别姬》这部影视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项羽和虞姬之死、项羽死亡的地点这两个问题的抛出,学生课后必然要去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概括和理解,得出项羽和虞姬之死、项羽死亡的地点要么恰如影视作品描述的那样真实可信,要么不同意上述观点,学生必然要提供一系列佐证材料加以说明,影视作品的描述和历史实际是不完全相符合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必然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历史教学
影视作品中的图书馆
互联网视野下影视作品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